一种自行车携车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37968 阅读:1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24 17: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自行车携车架,包含有:一架本体,具有相对的第一端、第二端,沿第一端、第二端方向设有一开口朝向第一端的轨槽;一托杆,由沿轨槽的直线运动的内端及突出于架本体第一端外的外端组成;一锁掣配置,其是于轨槽中安装有一锁座,一调整螺栓将该锁座安装于架本体,借助调整螺栓旋紧而将控制锁座与托杆一体固定于架本体;一限制托杆内端脱出导槽的防脱配置,安装于架本体、托杆之间;一固定自行车前叉的迫紧装置,设于架本体的第二端;一借助托杆伸缩因应不同自行车轮距,实现与自行车后轮保持最佳固定位置的束固装置,安装于架本体第一端外的托杆上。本发明专利技术适合于不同自行车轮距,固定性能好,安全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行车携车架,尤其是指一种能供不同轮距自行车使用的携车架。
技术介绍
现今车辆可于车顶安装一携车架,该携车架可以供自行车固定,如此即可使车辆具有运送自行车的功能。先前技术如我国台湾地区M327817号(可针对不同轮距调整的自行车携车架)专利案所示,其是于架体第一端固设有一前叉杆固定座、第二端则安装有一能旋转摆动的后叉·杆固定座,如此即可安装不同轮距的自行车。可是该M327817号专利案并不实用,因为其须将自行车前轮及后轮同时拆卸,而自行车后轮的拆卸对一般人而言却是最不便,因为其需将后变速齿轮组、脚架一并拆卸,相同的道理,在重新安装后变速齿轮组、脚架时,亦会有极大之困扰。至于我国台湾地区M283775号(汽车顶架的脚踏车固定装置)专利案,则是于架体第一端固设有一可供脚踏车前叉组装的前叉杆固定座、第二端则安装有一托轮组,托轮组由套座夹件、下夹件、二直向螺杆及轮座组成,借助托轮组托持脚踏车后轮并采以束紧带予以定位,该M283775号专利案在实施上远较M327817号专利案方便,但是,其安全性则有相当的顾虑,因为一般束紧带直接安装于轮座,其无法随着脚踏车轮距不同而作位移调整,对于轮距较大或较小的脚踏车而言,该束紧带并无法压制于后轮最底端,而会部份悬空压制后轮的情形产生,致压制效果有所不足,如果车辆在急弯时,该脚踏车后轮会有松动的安全顾虑。因此,本专利技术人经多方试验设计,成功研发出彻底解决习用技术存在问题的本专利技术,本案由此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合不同自行车轮距、无需拆卸自行车后轮就能将其稳定固定及安全性高的自行车携车架。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自行车携车架,包含有 一架本体,其具有相对的第一端、第二端,并沿第一端、第二端方向设有一开口朝向第一端的轨槽; 一托杆,由沿轨槽的直线运动的内端及突出于架本体第一端外的外端组成; 一锁掣配置,其是于轨槽中安装有一锁座,且以一调整螺栓将该锁座安装于架本体,借助调整螺栓旋紧与否,以控制锁座是否将托杆确实一体固定于架本体;因本专利技术锁座具有锁紧应力稳定的进步性,所以才能采用托杆沿轨槽伸缩定位的设计,使之足以安全无虞因应不同自行车轮距安装;一限制托杆内端脱出导槽的防脱配置,安装于架本体、托杆之间; 一固定自行车前叉的迫紧装置,其设于架本体的第二端; 一借助托杆伸缩因应不同自行车轮距,实现与自行车后轮保持最佳固定位置的束固装置,其安装于架本体第一端外的托杆上,借助束固装置,具有无须拆卸自行车后轮的安装方便性,提高自行车安装的安全性。进一步,托杆由二形状相对称的轨条、一桥接于该二轨条外端的间隔块所组成,且该二轨条之间形成有一限位槽。进一步,架本体具有一贯穿轨槽上下的第一迫孔;而锁座由一上夹体、一下夹体所组成,该上夹体、下夹体对合地形成供二轨条对应穿过的二夹孔,而该上、下夹体更设有第二迫孔,调整螺栓穿掣该第一迫孔、第二迫孔,配合螺帽组设于调整螺栓底端,将该锁座安装于架本体,且借助调整螺栓旋紧,使轨槽能作用上、下夹体,控制锁座的夹孔将托杆的二轨条一体固定于架本体。·进一步,上夹体、下夹体两侧对称地形成有连通夹孔内外的剖槽;架本体在近第一端位置设有一连通轨槽的第一卡部;防脱配置是在轨槽中安装有一挡座,该挡座具有能与第一卡部组合的第二卡部,且具有能供二轨条对应通过的滑孔,而二轨条于内端则设有使托杆在沿轨槽向外伸展时,挡缘通过锁座的剖槽后,能为挡座限制的挡缘。进一步,防脱配置是于二轨条内端设置的,当二轨条在沿轨槽向外伸展时,能为锁座限制的挡缘。进一步,束固装置是由一固定于托杆的基座、一安装于基座扣具及一安装于基座束带组成,其基座具有供二轨条对应通过的基孔,并在该基座顶面形成有一能供自行车后轮对合的限制面,该扣具则耦接有一控板,而束带一端缘固定于基座,并于束带上形成复数个卡齿,此卡齿位置安装有使束带圈绕于自行车后轮底端的压环,且束带另端能插入扣具中,使控板与卡齿组合,借助压环将自行车后轮固定于限制面。进一步,架本体在近第二端位置设有一贯穿轨槽左右的组装孔、一与组装孔相交的锁孔;迫紧装置具有一贯穿突出组装孔两端的套杆,该套杆更具有一贯穿两端的通孔、一与锁孔相对的螺孔,一螺丝穿掣锁孔而螺合于套杆的螺孔,该套杆一体固定于架本体,自行车前叉套合于该套杆两突出架本体的外端缘,套杆的通孔安装有一快拆接头,该快拆接头借助扳杆的作动而将自行车前叉固定于套杆。进一步,第一托杆、第二托杆分别由二形状相对称的轨条、一桥接于该二轨条外端的间隔块所组成,该二轨条之间形成有一限位槽;其第一束固装置、第二束固装置分别由一固定于对应二轨条的基座、一安装于基座扣具及一安装于基座束带组成,其基座具有供二轨条对应通过的基孔,并在该基座顶面形成有一限制面,该扣具则耦接有一控板,而束带一端缘固定于基座,并于束带上形成复数个卡齿,此卡齿位置安装有压环,束带另端能插入扣具中,使控板与卡齿组合。一种自行车携车架,包含有 一架本体,其具有相对的第一端、第二端,并设有一贯穿该第一端、第二端的轨槽;二托杆,其第一托杆内端是由架本体第一端插入轨槽中,且第一托杆外端突出于架本体外;第二托杆内端是由架本体第二端插入轨槽中,第二托杆外端突出于架本体外; 二锁掣配置,其是于轨槽中安装有二锁座,二锁座分别透过一调整螺栓而安装于架本体,借助调整螺栓的旋紧与否而作用于匹配的锁座,以控制第一托杆、第二托杆是否固定于架本体;因该锁座具有锁紧应力稳定的进步性,所以才能采用第一托杆、第二托杆沿轨槽伸缩定位的设计,使之足以安全无虞因应不同自行车轮距; 二用以匹配地限制第一托杆、第二托杆内端脱出导槽的防脱配置,其安装于架本体与第一托杆、第二托杆之间; 二束固装置,其第一束固装置安装于第一托杆、第二束固装置安装于第二托杆,第一束固装置、第二束固装置保持于架本体外,借助第一托杆、第二托杆的伸缩因应不同自行车轮距,实现第一束固装置、第二束固装置保持于自行车前轮、后轮的最佳固定位置。借助束固装置,具有无须拆卸自行车后轮及前轮的方便性,透过该第一束固装置、第二束固装置的可调整性,使之能将自行车后轮及前轮底端确实固定于匹配的第一托杆、第二托杆,故而具有使用安全性。进一步,第一托杆、第二托杆分别由二形状相对称的轨条、一桥接于二轨条外端的 间隔块所组成,该二轨条之间形成有一限位槽;而二锁座是分别由一上夹体、一下夹体所组成,该上夹体、下夹体对合地形成供对应的二轨条穿过的二夹孔,而该上、下夹体更设有第二迫孔,调整螺栓穿过架本体及第二迫孔,配合螺帽组设于调整螺栓底端,将该锁座安装于架本体,且借助调整螺栓的旋紧与否,使轨槽作用上、下夹体,控制锁座的夹孔是否将二轨条一体固定于架本体。采用上述方案后,由于锁掣配置的锁座具有锁紧应力稳定的进步性,借助托杆沿轨槽伸缩定位,使之足以安全无虞因应不同自行车轮距;借助束固装置,具有无须拆卸自行车后轮及前轮的方便性,通过固装置的可调整性,将自行车车轮底端确实固定于匹配的托杆,故而具有使用安全性。附图说明图I、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分解示意 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组合外观示意 图4A、图4B是本专利技术托杆伸缩的动作示意 图5是本专利技术锁掣配置的剖面示意 图6是本专利技术迫紧装置的剖面示意 图7是本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行车携车架,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架本体,其具有相对的第一端、第二端,并沿第一端、第二端方向设有一开口朝向第一端的轨槽;一托杆,由沿轨槽的直线运动的内端及突出于架本体第一端外的外端组成;一锁掣配置,其是于轨槽中安装有一锁座,且以一调整螺栓将该锁座安装于架本体,借助调整螺栓旋紧而将控制锁座与托杆一体固定于架本体;一限制托杆内端脱出导槽的防脱配置,安装于架本体与托杆之间;一固定自行车前叉的迫紧装置,其设于架本体的第二端;一借助托杆伸缩因应不同自行车轮距而实现与自行车后轮保持最佳固定位置的束固装置,其安装于架本体第一端外的托杆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罗平
申请(专利权)人:双馀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