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李箱角轮的改良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81052 阅读:1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行李箱角轮的改良构造,其主要是在于该轮体与轮轴间的中心位置使用单一轴承予以支撑,以简化角轮的构造及组装作业,并降低成本。(*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行李箱角轮,尤指一种有关行李箱角轮的改良构造。其枢转轴孔上使用单一金属轴承,以节省一角轮轴承及简化组装工序以及降低生产成本。习用行李箱的角轮长期以来都使用两只轴承支撑轮轴,如台湾专利公告第351090号的「旅行箱轮具的结构改良」所公开,由于轮轴受两只轴承由轮体的两边予以支撑,其稳定性较好,一般生产者均不拟轻易予以改变,但使用两只轴承不仅成本较高,且为使两轴承的中心得以相互对正定位,在组装上较为费时,有待改进。另行李箱角轮的皆使用双轮架板予以支撑,一旦角轮发生故障,必须由行李箱的内部装饰板先行拆开,松开角轮的内轮座的固定螺丝,取下外轮座后,才能达到置换角轮的目的。故习用角轮以双轮架板支撑的构造,在角轮的换修作业上甚为繁琐,因的,如何简化角轮的轴承及其支撑构造已渐成为行李箱业所寻求改善的道。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即在改善上述习用行李箱的角轮的诸缺点,而提供一种行李箱角轮的改良构造,其角轮的轮轴与轮体间是采单一金属轴承,并将单一金属轴承的可旋转的外筒尽量缩短长度,而不旋转的内筒则尽量增加其长度,使轮具与轮轴间的机械运转获致较佳的效果,一则可大幅降低生产成本;二则可简化组装作业。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行李箱角轮的改良构造,其角轮的轮架板为单边固定式构造,以使角轮的换修作业大幅简化。本技术行李箱角的改良构造为了达成上述目的及功效,其所采行的技术手段包括一轮座及一轮具,该轮具又包括一轮体、一轮轴及轴承组件,其特征为该轮体与轮轴间的中心位置使用单一轴承,再将该轮轴由轮体的两端予以锁固在轮座的轮穴壁上,因而令轮具的轮体、单一轴承的外筒为旋转部,而单一轴承的内筒及轮轴为固定部,使该旋转部可在固定部的支撑下稳定地旋转。本技术的上述及其他目的、功效及特点将佐以如下附图的具体实施例的详细说明而益加明了。图式简单说明第1图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角轮的平面示意分解图;第2图为本技术第1图的断面组合剖示第3图为本技术另一较佳实施例角轮的断面组合剖示图。主要部分代表符号10轮体101外周部 102支撑翼片103大径部轴孔 104小径部轴孔 11金属轴承110外筒 111轴承内筒12外衬筒121突肋 122翼片123大径部124小径部 125轴孔13内衬筒131大径部 1310扩大孔 132小径部14轮轴141大径部 15固定螺母20角轮座 21轮穴 22固定部23小径部 24大径部凹孔本技术行李箱角轮的改良构造,主要是将双支架固定部枢转的角轮改为单边固定部,并将角轮轮具与轮轴间的旋转部份的长度予以缩短,而将固定部的长度予以增长,并将轮具的轴孔改变为大径孔部及小径孔部,以分别容纳单一轴承的内筒及外筒,复令内筒的长度大于外筒,故符合角轮的旋转部长度小于固定部的长度,因而使因旋转所生成的摩擦热减至最低。以下将就本技术的具体施例配合附图说详细说明如后。如图所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行李箱角轮的改良构造,如第1至2图所示,主要特征是在角轮座20的轮穴21使用单一金属轴承11,详言的,本技术的行李箱角轮轮座20具有一边开放的轮穴21,其另一边具有一枢设轮具的固定部22该固定部22具有较厚实的材料厚度,并在其上设置一供轮轴14枢转固定的小径部23及一容纳固定螺母15的大径部凹孔24;而在轮具上则包括一轮体10、一金属轴承11、外衬筒12、内衬筒13、轮轴14及固定螺母15等。其中,如第1图所示,为了达成本技术使用单一轴承的稳定性,复将轮体的轴孔予以形成一大径部轴孔103及一小径部轴孔104,并将单一金属轴承使用具轴承内筒111及外筒110的轴承11,并令内筒111的长度远大于外筒110的长度,且轴承内筒111的长度又大于轮体小径部104的长度;另为使单一轴承11可以稳定地锁固在轮体轴孔内,复于轴承11的另一侧设置一外衬筒12及内衬筒13,外衬筒12如图所示为一中空筒体,接近轴承11的一端为一大径部123,而另一端则为一小径部124,使外筒12几成一中空截锥筒,外衬筒12的内壁由外往内延伸突设多片(五片)翼片122,中心并预留一轴孔125,又在外衬筒12的外周也以等角分布形成多具(五具)突肋121(由于非对称关是,有一部份为剖面示图);至内衬筒则具有一大径部131及小径部132,大径部的扩大孔1310乃是配合轮轴14的大径部141而设置,以便在组装时,轮轴14可以插入内衬筒13、外衬筒14、金属轴承11、轮体等轴孔而穿过轮座20的小径部23及大径部轴孔24藉螺母15而锁固在轮座20上,由第2图可知,金属轴承11的外筒110及内筒110是分别容纳于轮体10的大径孔103及小径孔104的内,且金属轴承11的内筒111的右端顶持于轮座固定部22的一内壁一面上,而外衬筒12的大径部123顶持在金属轴承11的外筒110上与外筒衔接成一体,而外衬筒12的小径部124及衬筒统内孔的翼片122则为内衬筒13所支撑而定位于金属轴承11的一侧,复由第2图可窥知,内衬筒的小径部132顶持于金属轴承11的内筒111的一端,且内衬筒13的大径部131的凹孔1310又为轮轴14的大径部141所紧迫,故使轮轴14、内衬筒13、金属轴承11的内筒111为螺母15锁固后构成一不旋转的轴心部,而金属轴承11的外筒110、轮体10以及外衬筒12三则为可旋转的轮体,故由上述说明可知,本技术虽只使用单一金属轴承11,但在内外衬筒的支撑配合下,其轴承的支撑的稳定性可与双金属轴承相媲美,且轮具的固定部长度大于旋转部,使轮具的摩擦所生成的热减至最低。事实上,本技术上述的角轮构造亦可将外衬筒14及内衬筒13均予省略,并将单一轴承11的内筒111的长度予以增长,如第3图的第二较佳实施例所示,也同样可以达到上述第一较佳实施例相同的功效,有关的构件皆标示相同的标号可相互对照而获致了解,故有关说明从略。综上所述,本技术的单轴承行李箱角轮,将单一轴承置于角轮轴孔的大径部轴孔(即角轮的中心点)内,且使用具有较长的内筒轴承,令内筒轴承的一端顶持于角轮轮座的内壁,在轮轴由轴承内筒穿过而以螺母锁固在角轮轮座的一壁后,单一轴承的内筒及轮轴皆为固定部,而仅令单一轴承的外筒所支撑的轮体及轴承的外筒为旋转部,因而使角轮可在单轴承的支撑下,可达到稳定的运转及简化角轮构造以及降低成本等,实为单一轴承角轮的一大改进,充份符合新型专利申请要件。权利要求1.一种行李箱角轮的改良构造,包括一轮座及一轮具,该轮具又包括一轮体、一轮轴及轴承组件,其特征为该轮体与轮轴间的中心位置使用单一轴承,并由外衬筒顶持单一轴承的外筒的一端,而内衬筒则穿过外衬筒的内孔直接顶持单一轴承的内筒的一端,再将该轮轴由轮体两端予以锁固在轮座的轮穴壁上,因而令轮具的轮体、单一轴承的外筒及外衬筒为旋转部,而单一轴承的内筒、内衬筒及轮轴则为固定部,使该旋转部可在固定部的支撑下稳定地旋转。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李箱角轮的改良构造,其特征在于该单一轴承的内筒具有较长的长度,可以其一端顶持于轮座的轮穴的一内壁的一面上而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李箱角轮的改良构造,其特征在于该轮具的轴孔具有一大径部及一小径部,适可分别容纳单一轴承的外筒及内筒,并令内筒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行李箱角轮的改良构造,包括:一轮座及一轮具,该轮具又包括一轮体、一轮轴及轴承组件,其特征为:该轮体与轮轴间的中心位置使用单一轴承,并由外衬筒顶持单一轴承的外筒的一端,而内衬筒则穿过外衬筒的内孔直接顶持单一轴承的内筒的一端,再将该轮轴 由轮体两端予以锁固在轮座的轮穴壁上,因而令轮具的轮体、单一轴承的外筒及外衬筒为旋转部,而单一轴承的内筒、内衬筒及轮轴则为固定部,使该旋转部可在固定部的支撑下稳定地旋转。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俊兴
申请(专利权)人:乔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