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侧向支撑的行李箱角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81053 阅读:1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具侧向支撑的行李箱角轮,其角轮的轮轴与轮体间具有一轴向轴承,而于枢转轴孔的一侧上与轮穴的一壁面间设一径向轴承,并将轴向轴承的可旋转的外筒尽量缩短长度,而其不旋转的内筒则尽量增加其长度,并在径向轴承的相辅相成的作用下,大幅改善行李箱角轮的运转稳定性,而使角轮的故障几率减至最低。(*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具侧向支撑的行李箱角轮,尤指一种有关行李箱角轮轴承的改良构造。习用行李箱的角轮,其轮座一般都伸出两面轮轴固定部,将轮体以轮轴枢设在两轮轴固定部上,如附图说明图1所示,如此虽然角轮轮体的枢转固定较为稳定,但是遇到角轮因故发生故障须换修时,更换角轮的作业甚为繁琐,因为更换角轮时须先取下角轮座,甚至须要从行李箱内部拆下装饰板、松下固定螺丝后才能将角轮轮座的内座取下,外座始可更换角轮,因此,单边枢转固定的角轮轮座,便成为市场需求的趋向,图2所示的美国专利第4953257中,公开了一种行李箱角轮,其轮体1的轴孔内设一套筒2套入行李箱侧板的支臂5的固定轮轴3,即完成轮体1与轮轴3的组装作业,由于套筒2为弹性体,于拆卸时,只需将套筒的前端略为撑开即可取下角轮的轮体,其轮体的更换作业,尚属方便;只是当行李箱荷重行走时,这种角轮构造的荷重支撑作用便出现问题,即轮轴3与固定部的支撑臂5间的固定便欠缺稳定而使轮体产生偏斜的行走现象,致轮体与轮座发生相互摩擦而造成两者皆变形,而使行李箱形同瘫痪。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即在改善上述习用行李箱的角轮的诸缺点,而提供一种具侧向支撑的行李箱角轮构造,其角轮的轮轴上设有轴向轴承及径向轴承,将轮体因荷重所产生的端推力消除,使轮具与轮轴间的枢转稳定性为之提高。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侧向支撑的行李箱角轮构造,其角轮是固定在行李箱角轮轮座的轮穴一壁面上,以方便轮体的拆装作业。为了达成上述目的及功效,本技术的具侧向支撑的行李箱角轮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包括一轮具,该轮具又包括一轮体、一轮轴及轴承组件,其特征为该轮体与轮轴间的轴向中心位置设单一轴承,而于轮体与轮座的轮穴一面的径向中心位置则设一径向轴承,藉轮轴自轮座的轮穴轴孔穿过,经径向轴承、轮具轴孔及轴向轴承的轴孔而经一固定元件予以锁固在轮座上。该轮具一面的外周设有一凹环沟,而相对于轮座的轮穴一壁面上也设有一凹环沟,以便使径向轴承得以安稳地枢设在该轮具与轮座的轮穴间的一壁面上,以使轮具的运转更为顺滑稳定;该轮具是被枢转式地固定在行李箱角轮轮座轮穴的一壁面上,以方便轮体的拆装作业;该径向轴承为一种润滑性良好的金属滚珠轴承;该径向轴承也可以为一种润滑性良好的耐磨垫圈。本技术具侧向支撑的行李箱角轮,由单一轴向轴承及单一径向轴承予以分别在轴向与径向两方向予以枢转式支撑,可大幅消除轮轴与轮具间因轮座材质变异所导致的端推力而使轴承受力不均衡可能性减至最低,而本技术的轮体、轴向承轴及径向轴承经轮轴以螺母锁固在角轮轮座的单一壁面后,轴向轴承的内筒及轮轴皆为固定部,而仅令轴向轴承的外筒及径向轴承的一面所支撑的轮体,轴承的外筒为旋转部,因而使角轮可在轴向及径向轴承的共同支撑下可达到更佳的运转稳定性,使角轮故障的机率减至最低。图式简单说明图1为习用行李箱角轮的剖面图;图2为另一习用行李箱角轮的剖面图;图3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角轮的平面示意分解图;图4为本技术图3的断面组合剖示图;图5为本技术图4的左侧视图。主要部分代表符号10轮体 101外周部103大径部轴孔104小径部轴孔105凹环部11轴向轴承110外筒 111内筒 12径向轴承13垫圈 141大径部142螺纹端15固定螺帽 20角轮座 21轮穴22固定部 23小径部轴孔 24凹孔25凹环部本技术具侧向支撑的行李箱角轮,如图3至4所示,主要特征是,在角轮座20的轮穴21,使用单一轴向轴承11及一单一径向轴承12,详言之,本技术的行李箱角轮轮座20具有一边开放的轮穴21,其另一边具有一枢设轮具的固定部22,该固定部22具有较厚实的材料厚度,并在其上设置一供轮轴14枢转固定的小径部轴孔23及一容纳固定螺母15的大径部凹孔24;而在轮具上则包括一轮体10、一轴向轴承11、一径向轴承12、一垫圈13、轮轴14及固定螺母15等;其中,如图3所示,轮体上的小径部轴孔104与大径部轴孔103除可供枢设轴向轴承11外形成一充裕的空间,如图4所示,在轴承11的外周与轮体的大径部轴孔间形成第一散热空间H1,而在轴承内筒与轮穴21的固定部22间形成第二散热空间H2,另在轮体朝外一面上以等角空间形成的多数凹孔为第三散热空间H3,在角轮使用期间的运转可共同对角轮形成有利的散热条件,以使角轮在使用时可能发生变形的机率减至最低;另为使单一轴向轴承11可以稳定地在轮体轴孔内枢转,复于轴承11的另一侧设置一径向轴承12与轮穴21的固定部22相为枢接,如图4所示,为使轮体10在行李箱行走中因重力过大或其它相关因素导致轮体10与轮轴14间的不平衡的端推力均可为径向轴承12所吸收,故本技术的行李箱角轮可获致较佳的稳定性运转。由图4的剖示组合图可看出,本技术的角轮轮体10实质上仅藉设在轴向中心的轴向轴承11的外筒110的轴向支撑及轮体10的一侧面的凹环部105与轮穴的一壁面的固定部22的凹环部25之间的径向轴承12以可旋转式的径向支撑,而轴向轴承11的内筒111的长度大于外筒110,同时在轮轴14及固定螺帽15的固定下,使轴向轴承的外筒110、轮体10及径向轴承12为旋转部,而轴向轴承的内筒111、轮轴14、垫圈13及固定螺帽15等则为固定部,整个固定部的长度大于旋转部,因之,轮体10与轮轴14间的磨擦作用力及端推力的发生的机率几乎等于零,故本技术角轮的运转稳定性甚佳。权利要求1.一种具侧向支撑的行李箱角轮,包括一轮座及一轮具,该轮具又包括一轮体、一轮轴及轴承组件,其特征为该轮体与轮轴间的轴向中心位置设单一轴承,而于轮体与轮座的轮穴一面的径向中心位置则设一径向轴承,藉轮轴自轮座的轮穴轴孔穿过,经径向轴承、轮具轴孔及轴向轴承的轴孔而经一固定元件予以锁固在轮座上而构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侧向支撑的行李箱角轮,其特征在于该轮具一面的外周设有一凹环沟,而相对于轮座的轮穴一壁面上也设有一凹环沟,以便使径向轴承得以安稳地枢设在该轮具与轮座的轮穴间的一壁面上,以使轮具的运转更为顺滑稳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侧向支撑的行李箱角轮,其特征在于该轮具是被枢转式地固定在行李箱角轮轮座轮穴的一壁面上,以方便轮体的拆装作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侧向支撑的行李箱角轮,其特征在于该径向轴承一种润滑性良好的金属滚珠轴承。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侧向支撑的行李箱角轮,其特征在于该径向轴承为一种润滑性良好的耐磨垫圈。专利摘要一种具侧向支撑的行李箱角轮,其角轮的轮轴与轮体间具有一轴向轴承,而于枢转轴孔的一侧上与轮穴的一壁面间设一径向轴承,并将轴向轴承的可旋转的外筒尽量缩短长度,而其不旋转的内筒则尽量增加其长度,并在径向轴承的相辅相成的作用下,大幅改善行李箱角轮的运转稳定性,而使角轮的故障几率减至最低。文档编号A45C13/00GK2401383SQ9924800公开日2000年10月18日 申请日期1999年9月24日 优先权日1999年9月24日专利技术者吴俊兴 申请人:乔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侧向支撑的行李箱角轮,包括:一轮座及一轮具,该轮具又包括一轮体、一轮轴及轴承组件,其特征为:该轮体与轮轴间的轴向中心位置设单一轴承,而于轮体与轮座的轮穴一面的径向中心位置则设一径向轴承,藉轮轴自轮座的轮穴轴孔穿过,经径向轴承、轮具轴孔及轴向轴承的轴孔而经一固定元件予以锁固在轮座上而构成。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俊兴
申请(专利权)人:乔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