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传动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0763581 阅读: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11 20: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动力传动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所述动力传动系统包括:驱动电机;变速器,变速器包括箱体、输入轴和输出轴,输入轴与驱动电机相连,输入轴上设有第一主动齿轮,输出轴上设有第一从动齿轮,第一主动齿轮与第一从动齿轮啮合,输入轴通过分别位于第一主动齿轮两侧的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支承在箱体上,其中第一轴承为深沟球轴承,第二轴承位于输入轴的邻近驱动电机的一侧且为圆柱滚子轴承。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动力传动系统,变速器内的各部件均可以更好地与额定转速高的驱动电机配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动力传动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所述动力传动系统包括:驱动电机;变速器,变速器包括箱体、输入轴和输出轴,输入轴与驱动电机相连,输入轴上设有第一主动齿轮,输出轴上设有第一从动齿轮,第一主动齿轮与第一从动齿轮啮合,输入轴通过分别位于第一主动齿轮两侧的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支承在箱体上,其中第一轴承为深沟球轴承,第二轴承位于输入轴的邻近驱动电机的一侧且为圆柱滚子轴承。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动力传动系统,变速器内的各部件均可以更好地与额定转速高的驱动电机配合。【专利说明】动力传动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本技术涉及车辆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动力传动系统及具有该动力传动系统的车辆。
技术介绍
电动车辆的动力传动系统中采用驱动电机作为动力输入,通过改变驱动电机的转速实现无极变速,现有的驱动电机的额定转速在6000转。为了使电动车辆的无极变速的变速范围更宽,需要选择额定转速高的驱动电机,例如额定转速由现有的6000转提高到12000转,驱动电机的额定转速提高后,动力传动系统的现有结构不能与高额定转速的驱动电机匹配(例如振动大)存在改进空间。具体而言,现有的动力传动系统中与驱动电机相连的输入轴通过分别布置在输入轴的两端的深沟球轴承支承,而驱动电机的额定转速提高后,轴承的振动增加,轴承所承受的径向负荷增大,存在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驱动电机额定转速高,变速器尺寸小、质量轻且传动效率高的动力传动系统。 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该动力传动系统的车辆。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出一种动力传动系统。所述动力传动系统包括:驱动电机;变速器,所述变速器包括箱体、输入轴和输出轴,所述输入轴与所述驱动电机相连,所述输入轴上设有第一主动齿轮,所述输出轴上设有第一从动齿轮,所述第一主动齿轮与所述第一从动齿轮啮合,所述输入轴通过分别位于所述第一主动齿轮两侧的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支承在所述箱体上,其中所述第一轴承为深沟球轴承,所述第二轴承位于所述输入轴的邻近所述驱动电机的一侧且为圆柱滚子轴承。 由于驱动电机额定转速提高,第二轴承所承受的径向负荷增大,位于输入轴的邻近驱动电机一侧的第二轴承采用圆柱滚子轴承代替现有的深沟球轴承,不仅可以满足径向负荷需求,且在与第二轴承配合的输入轴的轴颈不变或变化很小的情况下,还减小了第二轴承的外径,减轻了第二轴承重量,有利于动力传动系统的轻量化,同时还提升了轴承传动的效率。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动力传动系统,驱动电机转速高、变速器无极变速范围广、尺寸小、重量轻且传动效率高。 另外,根据本技术上述的动力传动系统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所述动力传动系统还包括:轴承限位板,所述轴承限位板套设在所述输入轴上且固定在所述箱体上,所述第一轴承的外圈夹设在所述箱体与所述轴承限位板之间。 所述动力传动系统还包括:弹性挡圈,所述弹性挡圈设在所述箱体上,所述第二轴承的外圈夹设在所述箱体与所述弹性挡圈之间。 所述输入轴与所述箱体之间设置有油封,所述油封位于所述第二轴承的邻近所述驱动电机的一侧,所述油封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二轴承的外径,且位于所述第二轴承和所述油封之间的箱体的内壁面从所述第二轴承向所述油封平滑过渡。 所述第一主动齿轮一体形成在所述输入轴上,所述输出轴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三轴承和第四轴承支承在所述箱体上,其中所述第三轴承和所述第四轴承均为圆锥滚子轴承。 所述动力传动系统还包括:锁紧螺母,所述锁紧螺母螺纹固定至所述输出轴的一端且所述锁紧螺母的头部朝向所述输出轴的端面分别止抵所述输出轴和所述第四轴承。 所述箱体包括第一子箱体和第二子箱体,所述第一子箱体和所述第二子箱体可拆卸地相连,所述第一轴承设在所述第一子箱体与所述输入轴之间,所述第二轴承设在所述第二子箱体与所述输入轴之间。 所述输入轴和所述输出轴上均具有减重结构。 所述输出轴上还设有主减速主动齿轮,所述主减速主动齿轮一体形成在所述输出轴上;所述动力传动系统进一步包括差速器,所述差速器的壳体设在所述箱体内且所述差速器的壳体上设有与所述主减速主动齿轮啮合的主减速从动齿轮,所述差速器的壳体与所述主减速从动齿轮通过止口定位且通过螺栓锁紧,所述差速器的壳体的与所述差速器的半轴配合处设有螺旋状通油槽。 根据本技术的第二方面提出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第一方面所述的动力传动系统。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动力传动系统的剖视图。 图2是图1中的A区域的放大图。 图3是图2中的B区域的放大图。 图4是图2中的C区域的放大图。 图5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动力传动系统的传动示意图。 附图标记: 动力传动系统100、驱动电机1、变速器2、箱体21、第一子箱体211、第二子箱体212、内壁面213、输入轴22、输出轴23、减重结构231、第一主动齿轮24a、第一从动齿轮24b,主减速主动齿轮25a、主减速从动齿轮25b、第一轴承26、第一轴承26的外圈261、第二轴承27、第二轴承27的外圈271、第三轴承28、第四轴承29、差速器3、壳体31、螺旋状通油槽311、轴承限位板4、弹性挡圈5、油封6、锁紧螺母7、头部71、凸止口 811、凹止口 812、螺栓82、P挡棘轮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图5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动力传动系统100。如图1-图5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动力传动系统100包括驱动电机1、变速器2和差速器3。 变速器2包括箱体21、输入轴22和输出轴23。输入轴22与驱动电机I相连。输入轴22上设有第一主动齿轮24a,输出轴23上设有第一从动齿轮24b。第一主动齿轮24a与第一从动齿轮24b啮合以将输入轴22输出的动力传递给输出轴23,由输出轴23输出动力,或者由其它与输出轴23相连的传动组件将动力输出。 例如,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输出轴23上还设有主减速主动齿轮25a,动力传动系统100还进一步包括差速器3,差速器3的壳体31设在箱体21内,且差速器3的壳体31上设有与主减速主动齿轮25a啮合的主减速从动齿轮25b,也就是说变速器2的输出轴23输出的动力通过主减速主动齿轮25a与主减速从动齿轮25b传递给差速器3,并经过差速器3分配后传递给其它部件(例如,车辆的车轮)。 如图1所示,输入轴22通过分别位于第一主动齿轮24a两侧的第一轴承26和第二轴承27支承在箱体21上,其中第一轴承26为深沟球轴承,第二轴承27位于输入轴22的邻近驱动电机I的一侧,且第二轴承27为圆柱滚子轴承。 换言之,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动力传动系统100由转速高的驱动电机1(例如,额定转速在12000转及以上的驱动电机)作为动力源,且驱动电机I输出的动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动力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电机;变速器,所述变速器包括箱体、输入轴和输出轴,所述输入轴与所述驱动电机相连,所述输入轴上设有第一主动齿轮,所述输出轴上设有第一从动齿轮,所述第一主动齿轮与所述第一从动齿轮啮合,所述输入轴通过分别位于所述第一主动齿轮两侧的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支承在所述箱体上,其中所述第一轴承为深沟球轴承,所述第二轴承位于所述输入轴的邻近所述驱动电机的一侧且为圆柱滚子轴承。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广全景双红刘春磊陈大启李佳佳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