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478332 阅读:2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9-25 16:30
在胎侧部的外表面形成有向胎面宽度方向内侧凹陷且沿轮胎周向延伸的周向凹部。在周向凹部的内部形成有朝向胎面宽度方向外侧突出的花纹块。在沿轮胎的胎面宽度方向及轮胎径向的轮胎截面中,在从与轮辋凸缘接触的最靠轮胎径向外侧的点即轮辋背离点到周向凹部的轮胎径向内侧的端部的范围内形成有轮辋外表面。花纹块的至少一部分比将轮辋外表面延长而得到的假想线向胎面宽度方向外侧突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轮胎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有与路面接触的胎面部和与胎面部相连的胎侧部的轮胎。
技术介绍
以往,在被装配于车辆的轮胎中,轮胎滚动时的发热成为问题。发热引起的轮胎的温度上升成为促进轮胎的材料物性的变化这一经时变化、高速行驶时的胎面的破损等的原因。特别是,在重载重下使用的工程子午线(ORR)轮胎、卡车客车用子午线(TBR)轮胎中,由于与轮辋凸缘的摩擦及来自轮辋凸缘的压力,胎侧部、特别是胎圈部侧的橡胶发生变形而容易发热。胎侧部的发热促进橡胶的老化,导致不仅胎圈部的耐久性变差,而且轮胎的耐久性也变差,因此,期望开发出实现抑制胎侧部的胎圈部侧的温度上升的轮胎。例如,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轮胎中,作为抑制胎圈部的温度上升的手段,在胎侧部的规定范围内,沿轮胎径向形成有紊流产生用突起。由此,在轮胎表面产生流速较快的紊流,促进胎侧部的散热,从而抑制胎圈部侧的温度上升。但是,上述以往的轮胎存在如下那样的问题。即,在胎侧部形成突起的方法使胎侧部的橡胶的体积增加,其结果是,轮胎滚动时的橡胶的变形量增加而导致容易发热。即,通过形成突起而促进散热来抑制温度上升这样的效果减弱。另外,由于需要用于形成突起的橡胶,因此,充气轮胎所需要的橡胶量增加,从而导致制造成本变高。由于上述的理由,对于抑制胎侧部、特别是胎圈部侧的温度上升的轮胎,期望进一步的改善。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WO2009/084634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轮胎(充气轮胎1)具有与路面接触的胎面部(胎面部10)和与所述胎面部相连的胎侧部(胎侧部20),其中,在所述胎侧部的外表面形成有向胎面宽度方向内侧凹陷且沿轮胎周向延伸的周向凹部(周向凹部100),在所述周向凹部的内部形成有朝向胎面宽度方向外侧突出的花纹块(例如第一花纹块111),在沿所述轮胎的胎面宽度方向及轮胎径向的轮胎截面中,在从与轮辋凸缘(轮辋凸缘61)接触的最靠轮胎径向外侧的点即轮辋背离点(轮辋背离点61a)到所述周向凹部的轮胎径向内侧的端部(端部100a)的范围内形成有轮辋侧外表面(轮辋侧外表面80),所述花纹块的至少一部分比将所述轮辋侧外表面延长而得到的假想线向胎面宽度方向外侧突出。在这样的轮胎中,在胎侧部的外表面形成有向胎面宽度方向内侧凹陷且沿轮胎周向延伸的周向凹部。根据这样的轮胎,通过形成周向凹部,能缩小轮胎内部(特别是胎圈部的内部)的高温部与散热面(周向凹部的外表面)之间的距离,因此,能提高抑制橡胶的温度上升的效果。而且,根据这样的轮胎,与未形成周向凹部的情况相比,能通过轻量化来实现降低成本。另外,在周向凹部的内部形成有朝向胎面宽度方向外侧突出的花纹块。在此,假设在未设置周向凹部而在胎侧部配置花纹块的情况下,由于测量厚度变高,因此,不能充分获得抑制橡胶的温度上升的效果,但通过在周向凹部的内部配置花纹块,能充分提高抑制橡胶的温度上升的效果。另外,在这样的轮胎中,花纹块的至少一部分形成为比将轮辋侧外表面延长而得到的假想线向胎面宽度方向外侧突出。根据如此的轮胎,通过轮胎的滚动,沿胎侧部的外表面流动的空气容易从花纹块的一部分进入周向凹部的内部。即,能使流入周向凹部的内部的空气的量增加,从而能进一步抑制橡胶的温度上升。如以上所述,根据这样的轮胎,能降低制造成本,且抑制胎侧部、特别是胎圈部的橡胶的温度上升。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特征在于,在所述胎面宽度方向上,所述花纹块相对于所述假想线的突出高度为1~25mm的范围。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特征在于,所述花纹块位于所述周向凹部的轮胎径向内侧的端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特征在于,所述轮辋侧外表面沿在胎面宽度方向内侧具有曲率半径的中心的规定的圆弧曲线形成,所述假想线是以将所述规定的圆弧曲线延长至所述周向凹部的方式引出的线。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特征在于,在沿所述轮胎的胎面宽度方向及轮胎径向的轮胎截面中,在从所述周向凹部的轮胎径向内侧的端部到所述周向凹部的底面的范围内形成的侧壁面沿在胎面宽度方向外侧具有曲率半径的中心的另一圆弧曲线形成,在将填充标准内压且无载重的无载重状态下的轮胎径向的轮胎高度设为H的情况下,填充标准内压且施加了标准载重的标准载重状态下的所述侧壁面位于朝向轮胎径向外侧距离所述轮辋背离点为所述轮胎高度H的25%以下的范围内。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特征在于,所述侧壁面相对于所述假想线的最大深度为15mm以上且35mm以下。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特征在于,沿所述轮胎的胎面宽度方向及轮胎径向的轮胎截面中的所述侧壁面的曲率半径(曲率半径R2)在填充标准内压且无载重的无载重状态下为50mm以上。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特征在于,所述花纹块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所述侧壁面内。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特征在于,填充标准内压且无载重的无载重状态下的所述侧壁面的曲率半径Ra和填充标准内压且施加了标准载重的标准载重状态下的所述侧壁面的曲率半径Rb满足(Ra-Rb)/Ra≤0.5的关系。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特征在于,沿轮胎周向分别相隔规定间距而配置有多个所述花纹块,相邻的两个花纹块的轮胎径向上的位置不同。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特征在于,所述花纹块的胎面宽度方向上的高度h为3mm以上且25mm以下。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特征在于,所述花纹块的轮胎周向上的宽度w为2mm以上且10mm以下。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特征在于,所述花纹块的高度h、所述花纹块的轮胎周向上的规定间距p和所述花纹块的宽度w满足1≤p/h≤50且1≤(p-w)/w≤100的关系。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充气轮胎1的胎侧部20侧的侧壁面视图。图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充气轮胎1的局部分解立体图。图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充气轮胎1的剖视图。图4(a)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充气轮胎1的局部放大剖视图。图4(b)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充气轮胎1的局部放大剖视图。图5是表示无载重状态下的周向凹部和标准载重状态下的周向凹部的变形状况的局部放大剖视图。图6(a)是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周向凹部的局部放大立体图。图6(b)是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周向凹部的局部放大俯视图。图7(a)是说明紊流产生的状态的图,是周向凹部的胎面宽度方向上的局部放大剖视图。图7(b)是说明紊流产生的状态的图,是周向凹部的局部放大俯视图。图8(a)是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周向凹部200的局部放大立体图。图8(b)是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周向凹部200的局部放大俯视图。图9(a)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变更例涉及的周向凹部200X的局部放大立体图。图9(b)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变更例涉及的周向凹部200X的局部放大俯视图。图10(a)是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周向凹部300的局部放大立体图。图10(b)是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周向凹部300的局部放大俯视图。图11(a)是以往例涉及的充气轮胎的局部放大剖视图。图11(b)是比较例涉及的充气轮胎的局部放大剖视图。图12(a)是另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周向凹部的局部放大立体图。图12(b)是另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周向凹部的局部放大俯视图。图13(a)是另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周向凹部的局部放大立体图。图13(b)是另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周向凹部的局部放大俯视图。图14是另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周向凹部的局部放大俯视图。图15是另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周向凹部的局部放大俯视图。图16(a)至(e)是其他实施方式涉及的周向凹部的局部放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轮胎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轮胎,其具有与路面接触的胎面部和与所述胎面部相连的胎侧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胎侧部的外表面形成有向胎面宽度方向内侧凹陷且沿轮胎周向延伸的周向凹部,在所述周向凹部的内部形成有朝向胎面宽度方向外侧突出的花纹块,在沿所述轮胎的胎面宽度方向及轮胎径向的轮胎截面中,在从与轮辋凸缘接触的最靠轮胎径向外侧的点即轮辋背离点到所述周向凹部的轮胎径向内侧的端部的范围内形成有轮辋外表面,所述花纹块的至少一部分比将所述轮辋外表面延长而得到的假想线向胎面宽度方向外侧突出。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2.01.27 JP 2012-0154631.一种轮胎,其具有与路面接触的胎面部和与所述胎面部相连的胎侧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胎侧部的外表面形成有向胎面宽度方向内侧凹陷且沿轮胎周向连续延伸的周向凹部,在所述周向凹部的内部沿轮胎周向分别相隔规定间距而形成有多个朝向胎面宽度方向外侧突出的花纹块,在沿所述轮胎的胎面宽度方向及轮胎径向的轮胎截面中,在从与轮辋凸缘接触的最靠轮胎径向外侧的点即轮辋背离点到所述周向凹部的轮胎径向内侧的端部的范围内形成有轮辋侧外表面,所述周向凹部比将所述轮辋侧外表面延长而得到的假想线凹陷,所述花纹块的至少一部分比将所述轮辋侧外表面延长而得到的假想线向胎面宽度方向外侧突出,所述周向凹部的位于轮胎径向外侧的外侧壁面与所述花纹块在轮胎径向上分离,在所述花纹块具有第一花纹块和位于比所述第一花纹块靠轮胎径向外侧的位置的第二花纹块的情况下,仅所述第一花纹块比所述假想线向胎面宽度方向外侧突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胎面宽度方向上,所述第一花纹块相对于所述假想线的突出高度为1~25mm的范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花纹块位于所述周向凹部的轮胎径向内侧的端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辋侧外表面沿在胎面宽度方向内侧具有曲率半径的中心的规定的圆弧曲线形成,所述假想线是以将所述规定的圆弧曲线延长至所述周向凹部的方式引出的线。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在沿所述轮胎的胎面宽度方向及轮胎径向的轮胎截面中,在从所述周向凹部的轮胎径向内侧的端部到所述周向凹部的底面的范围内形成的内侧壁面沿在胎面宽度方向外侧具有曲率半径的中心的另一圆弧曲线形成,在将填充标准内压且无载重的无载重状态下的轮胎径向的轮胎高度设为H的情况下,填充标准内压且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三岛彩香
申请(专利权)人:普利司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