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457102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9-24 13: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充气轮胎,能够保持制动性能并且降低滚动阻力。充气轮胎在胎面部(2)具有:一对胎冠主沟(15)、一对胎肩主沟(16)、一对中间陆地部(30)以及一对胎肩陆地部(50)。胎面部(2)的接地面(2s)由顶部橡胶层(11)形成。顶部橡胶层(11)的损失正切(tanδ)为0.03~0.18。在中间陆地部(30)只设有中间横纹沟(35),该中间横纹沟(35)的一端与胎冠主沟(15)或胎肩主沟(16)连通,另一端在中间陆地部(30)内形成终端且沟宽度在2mm以下。中间横纹沟相对于轮胎周向的角度(θ1)为40~55°。设置于胎肩陆地部(50)且与胎肩主沟(16)连通的沟,只由沟宽度在2mm以下的胎肩横沟(55)构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充气轮胎
本专利技术涉及保持制动性能并且降低滚动阻力的充气轮胎。
技术介绍
近年,提出有各种降低轮胎的滚动阻力的充气轮胎。然而这样的充气轮胎,存在伴 随滚动阻力的降低而操纵稳定性和乘车舒适性等运动特性降低的问题。 例如,下述专利文献1提出有如下的充气轮胎,S卩:通过改善胎面胶的配合等来兼 顾滚动阻力的降低以及运动特性(操纵稳定性、乘车舒适性)的提高。然而,即使是这样的充 气轮胎,对于运动特性的提高也存在进一步改善的余地。特别是在通过胎面胶的配合来降 低滚动阻力的情况下,存在制动性能大幅降低的问题。 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3-29161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以上那样的实际情况所做出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气轮胎, 该充气轮胎以改善胎面部的顶部橡胶层的损失正切tan δ 1以及形成于中间陆地部和胎肩 陆地部的沟的形状为基本,能够保持制动性能并且降低滚动阻力。 本专利技术中技术方案1所述的专利技术是一种充气轮胎,在胎面部具有:在轮胎赤道两 侧沿轮胎周向连续地延伸的一对胎冠主沟、在该胎冠主沟的轮胎轴向的外侧沿轮胎周向连 续地延伸的一对胎肩主沟、上述胎冠主沟与上述胎肩主沟之间的一对中间陆地部、以及上 述胎肩主沟的轮胎轴向外侧的一对胎肩陆地部,该充气轮胎的特征在于,上述胎面部的接 地面由顶部橡胶层形成,上述顶部橡胶层的损失正切tan δ 1为〇. 03?0. 18,在上述中间陆 地部只设有中间横纹沟,该中间横纹沟的一端与上述胎冠主沟或上述胎肩主沟连通,另一 端在上述中间陆地部内形成终端,且该中间横纹沟的沟宽度在2mm以下,上述中间横纹沟 相对于轮胎周向的角度Θ1为40?55°,设置于上述胎肩陆地部并且与上述胎肩主沟连通 的沟,只由沟宽度在2mm以下的胎肩横沟形成。 另外,技术方案2所述的专利技术是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充气轮胎的基础上,陆地比为 0. 65?0. 75,该陆地比用上述胎面部的接地面的总面积Sa、与将设置于上述胎面部的全部 沟填满所得到的上述胎面部的假想全部接地面积Sb之比Sa/Sb来表示。 另外,技术方案3所述的专利技术是在技术方案1或2所述的充气轮胎的基础上,上述 一对胎冠主沟与上述一对胎肩主沟的全部沟宽度相加所得到的总沟宽度为胎面接地宽度 的0· 15?0· 30倍。 另外,技术方案4所述的专利技术是在技术方案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的 基础上,上述中间横纹沟的轮胎轴向最大长度在上述中间陆地部的轮胎轴向最大宽度的 0· 15?0· 85倍以下。 另外,技术方案5的专利技术是在技术方案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的基础 上,上述中间横纹沟包括:上述一端与上述胎冠主沟连通的第一中间横纹沟、和上述一端与 上述胎肩主沟连通的第二中间横纹沟,上述第一中间横纹沟的轮胎轴向长度L1与最接近 该第一中间横纹沟的上述第二中间横纹沟的轮胎轴向长度L2的总长度LI + L2为,上述中 间陆地部的轮胎轴向最大宽度的0. 4?1. 2倍。 另外,技术方案6的专利技术是在技术方案5所述的充气轮胎的基础上,上述第一中间 横纹沟与上述第二中间横纹沟相互向相反方向倾斜。 另外,技术方案7的专利技术是在技术方案5或6所述的充气轮胎的基础上,上述第一 中间横纹沟沿轮胎周向被间隔设置,轮胎周向上相邻的上述第一中间横纹沟的间隔为上述 中间陆地部的轮胎轴向最大宽度的0. 5?2. 0倍。 另外,技术方案8的专利技术是在技术方案5?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的基础 上,上述第二中间横纹沟沿轮胎周向被间隔设置,轮胎周向上相邻的上述第二中间横纹沟 的间隔为上述中间陆地部的轮胎轴向最大宽度的〇. 5?2. 0倍。 本专利技术的充气轮胎的胎面部的接地面由顶部橡胶层形成,并且该顶部橡胶层的损 失正切tan δ 1为〇. 03?0. 18。这样的顶部橡胶层能够将轮胎的动能转换为热的比例减 小,从而降低轮胎的滚动阻力。 在本专利技术的充气轮胎的中间陆地部只设有中间横纹沟,该中间横纹沟的一端与胎 冠主沟或胎肩主沟连通,另一端在中间陆地部内形成终端,且该中间横纹沟的沟宽度在2mm 以下。另外,该中间横纹沟相对于轮胎周向的角度θ 1为40?55°。这样的中间横纹沟确 保中间陆地部的接地面积,并且制动时沟壁面彼此接触,从而将中间陆地部的变形抑制为 小。 对于本专利技术的充气轮胎而言,设置于胎肩陆地部且与胎肩主沟连通的沟只由沟宽 度在2mm以下的胎肩横沟构成。这样的胎肩横沟确保胎肩陆地部的接地面积,并且制动时 沟壁面彼此接触,从而将胎肩陆地部的变形抑制为小。 如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充气轮胎,充分地确保中间陆地部和胎肩陆地部的接地面积, 并且制动时中间横纹沟以及胎肩横沟的沟壁面彼此接触,从而将中间陆地部以及胎肩陆地 部的变形抑制为小。因此即使在将顶部橡胶层的损失正切tan δ设定为小的情况下,也抑 制制动性能的降低。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充气轮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2是图1的胎面部的展开图。 图3是图2的中间陆地部和胎肩陆地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4 (a)是以一定速度行驶时中间横纹沟的放大剖视图,(b)是制动时中间横纹 沟的放大剖视图。 图5是其他实施方式的胎面部的展开图。 图6是其他实施方式的胎面部的展开图。 附图标记说明:2…胎面部;10···基部橡胶层;11···顶部橡胶层;15···胎冠主沟; 16…胎肩主沟;20…胎冠陆地部;35···中间横纹沟;50…胎肩陆地部;55…胎肩横沟。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1的正规状态下的包括轮胎旋转轴在内的轮胎子午 线剖视图,是图2的A-A剖视图。其中,正规状态为将轮胎轮辋组装成正规轮辋(省略图示)、 填充正规内压且无负载的状态。以下在未特殊说明的情况下,轮胎各部的尺寸等为在该正 规状态下测量的值。 上述正规轮辋是指在包括轮胎所依据的规格在内的规格体系中,按照每个轮胎 规定该规格的轮辋,例如若为JATMA则表示标准轮辋,若为TRA则表示Design Rim,若 为 ETRT0 则表示 Measuring Rim。 上述正规内压是在包括轮胎所依据的规格在内的规格体系中,按照每个轮胎规 定各规格的空气压,若为JATMA则表示最高气压,若为TRA则表示表TIRE LOAD UMITS AT VARIOUS COLD INFLATION PRESSURES所记载的最大值,若为 ETRT0 则表示INFLATION PRESSURE。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以下,有时只称为轮胎)1具有:从胎面部 2经过胎侧部3而到达胎圈部4的胎圈芯5的胎体6 ;从胎圈芯5向轮胎径向外侧以尖细状 延伸的胎圈三角胶8 ;配置在上述胎体6的轮胎径向外侧且在胎面部2的内侧的带束层7, 本实施方式中表示轿车用充气轮胎。 胎体6例如由两块胎体帘布6A、6B构成。各胎体帘布6A、6B具有:从胎面部2经 过胎侧部3而到达胎圈部4的胎圈芯5的主体部6a、和与该主体部6a连接且绕胎圈芯5而 从轮胎轴向内侧向外侧折返的折返部6b。另外,该胎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充气轮胎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充气轮胎,在胎面部具有:在轮胎赤道两侧沿轮胎周向连续地延伸的一对胎冠主沟、在该胎冠主沟的轮胎轴向的外侧沿轮胎周向连续地延伸的一对胎肩主沟、上述胎冠主沟与上述胎肩主沟之间的一对中间陆地部、以及上述胎肩主沟的轮胎轴向外侧的一对胎肩陆地部,该充气轮胎的特征在于,上述胎面部的接地面由顶部橡胶层形成,上述顶部橡胶层的损失正切tanδ1为0.03~0.18,在上述中间陆地部只设有中间横纹沟,该中间横纹沟的一端与上述胎冠主沟或上述胎肩主沟连通,另一端在上述中间陆地部内形成终端,且该中间横纹沟的沟宽度在2mm以下,上述中间横纹沟相对于轮胎周向的角度θ1为40~55°,设置于上述胎肩陆地部并且与上述胎肩主沟连通的沟,只由沟宽度在2mm以下的胎肩横沟形成。

【技术特征摘要】
2013.03.19 JP 2013-0570661. 一种充气轮胎,在胎面部具有:在轮胎赤道两侧沿轮胎周向连续地延伸的一对胎冠 主沟、在该胎冠主沟的轮胎轴向的外侧沿轮胎周向连续地延伸的一对胎肩主沟、上述胎冠 主沟与上述胎肩主沟之间的一对中间陆地部、以及上述胎肩主沟的轮胎轴向外侧的一对胎 肩陆地部,该充气轮胎的特征在于, 上述胎面部的接地面由顶部橡胶层形成, 上述顶部橡胶层的损失正切tan δ 1为〇. 03?0. 18, 在上述中间陆地部只设有中间横纹沟,该中间横纹沟的一端与上述胎冠主沟或上述胎 肩主沟连通,另一端在上述中间陆地部内形成终端,且该中间横纹沟的沟宽度在2mm以下, 上述中间横纹沟相对于轮胎周向的角度Θ1为40?55°, 设置于上述胎肩陆地部并且与上述胎肩主沟连通的沟,只由沟宽度在2mm以下的胎肩 横沟形成。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陆地比为0. 65?0. 75,该陆地比用上述胎面部的接地面的总面积Sa、与将设置于上述 胎面部的全部沟填满所得到的上述胎面部的假想全部接地面积Sb之比Sa/Sb来表示。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上述一对胎冠主沟与上述一对胎肩主沟的全部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堀口卓也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