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轮胎搬运的机器人柔性夹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453253 阅读:8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9-18 17: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轮胎搬运的机器人柔性夹爪,包括主轴、气缸、机械爪、活动连杆座、固定连杆座、长短连杆;主轴中空,在其内部设置中心轴,中心轴的轴头端加工有螺纹孔,与气缸的活塞杆相连;中心轴两端各安装一个活动连杆座,通过螺母与中心轴固定在一起;在主轴的两端分别开6道圆周均布的沟槽,与中心轴联结的活动连杆座在沟槽中来回水平运动;在主轴的中部和轴尾各联结一个固定连杆座;抓夹板通过长短连杆与连杆座连接成运动副;在主轴轴头端联结有端盖,端盖的一侧通过螺栓将气缸安装在主轴内部,另一端与机器人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搬运效率高、运行稳定、可靠性高、维修方便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轮胎搬运的机器人柔性夹爪
本技术涉及一种轮胎搬运的生产设备,具体是一种用于轮胎搬运的机器人柔性夹爪。
技术介绍
2013年我国全年累计汽车产销超过2100万辆,带动了轮胎行业的蓬勃发展,全年累计生产轮胎外胎9.65亿条。 轮胎生产线搬运作业在现代企业的生产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用人工来完成这项工作,存在着劳动强度大、效率低、安全性差等诸多的弊端,已远不能满足生产发展的需要,采用自动化的操作手段已成为必然的趋势。 现今搬运轮胎的机械夹爪,大多都是通过抓夹轮胎外径来实现搬运,每次只能搬运一条胎,并且需要操作者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轮胎搬运效率,提供一种新颖、实用的专用机械夹爪,可一次完成多条轮胎的搬运作业,工作中平稳,夹紧时可靠,结构刚性好、工作效率高的机器人柔性夹爪。 本技术的设计思路:采用夹紧轮胎内侧的方式,以气缸驱动,连杆式传动,抓夹板加长增加搬胎量,柔性夹爪配备在机器人上,实现高度自动化。 本技术,包括端盖、主轴、气缸、抓夹板、中心轴,所述端盖的两个端面都加工有沉头通孔,一端通过螺栓与主轴和气缸联结,另一端与机器人联结;所述主轴为中空结构,在其内部设置中心轴和气缸,中心轴的轴头端加工有螺纹孔,与气缸的活塞杆相连;中心轴轴头端通过锁紧螺母与第一活动连杆座联结,轴尾端通过固定螺母与第二活动连杆座联结,所述主轴两端分别开有3-6道圆周均布的轴向沟槽,两端的沟槽宽度、角度一致;在主轴中部(沟槽的末端)与第一固定连杆座连接,通过周向排布的螺栓联结在一起;主轴轴尾与第二固定连杆座联结在一起,第一长连杆的一端连接抓夹板,另一端连接第一活动连杆座;第一短连杆的一端连接第一长连杆的中部,另一端连接第一固定连杆座;第二长连杆的一端连接抓夹板,另一端连接第二活动连杆座;第二短连杆的一端连接第二长连杆中部,另一端连接第二固定连杆座。 本技术,所述抓夹板与长连杆的连接、长连杆与短连杆的连接和连杆与连杆座的连接均为铰接连接,通过销轴和弹性挡圈实现。 本技术,在所述抓夹板的末端,设有径向延伸外凸部,其外侧为圆弧型。 本技术,主轴两端的沟槽与两个活动连杆座、两个固定连杆座的6个连杆凸台对应,并对活动连杆座的往复运动起到导向作用;主轴末端的固定连杆座中央开有螺纹通孔,通过控制穿过该孔的调节螺栓的长度,可以对柔性夹爪的张开直径进行微调。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I)、传统的机械夹爪,从轮胎外侧抓夹,体积笨重,并且只能夹起单个轮胎;通过改变抓夹方式,从轮胎内侧抓夹,大大减小了柔性夹爪体积,使用轻便灵活; 2)、改变传统的爪型夹爪,采用长条型抓夹板,一次可抓夹3飞条轮胎,有效提高搬运效率; 3)、传统的机械夹爪,其夹爪都比较尖锐,本技术采用的抓夹板,外侧为圆弧型,避免在抓夹过程中对轮胎的损伤,体现了该夹爪的柔性; 4)、该柔性夹爪装备在机器人上,实现自动化作业,降低工人劳动强度。 本技术结构简单、合理,整体精度高,具有搬运效率高、结构刚性好、运行稳定、维修方便等特点,并能在工业环境下长期稳定连续正常工作。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夹爪张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夹爪张开状态的侧向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I部放大图; 图4是图1的夹爪张开状态的外形(立体图)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的夹爪收缩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夹爪收缩状态的侧向结构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所配套气缸的外形简图; 图8是图5的夹爪收缩状态的外形(立体图)示意图。 图中,1、端盖;2、主轴;3、气缸;31、活塞杆;4、抓夹板;5、锁紧螺母;6、第一活动连杆座;07、第一长连杆;08、第一短连杆;09、第一固定连杆座;10、中心轴;11、第二活动连杆座;12、第二长连杆;13、第二短连杆;14、固定螺母;15、第二固定连杆座;16、调节螺栓;17、销轴;18、弹性挡圈;19、外凸部。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一种用于轮胎搬运的机器人柔性夹爪,包括端盖1、主轴2、气缸3、抓夹板4和中心轴10 ;所述端盖I的两个端面都加工有沉头通孔,一端通过螺栓与主轴2、气缸3联结,另一端与机器人联结;主轴2为中空结构,在其内部设置中心轴10和气缸3,中心轴10的轴头端加工有螺纹孔,与气缸3的活塞杆31相连;中心轴10轴头端通过锁紧螺母5与第一活动连杆座6联结,轴尾端通过固定螺母14与第二活动连杆座11联结,所述主轴2两端分别开有6道圆周均布的轴向沟槽,两端的沟槽宽度、角度一致;在主轴2中部(即沟槽的末端)与第一固定连杆座9连接,通过周向排布的螺栓联结在一起;主轴2轴尾与第二固定连杆座11联结在一起,第一长连杆7的一端连接抓夹板4,另一端连接第一活动连杆座6 ;第一短连杆8的一端连接第一长连杆7的中部,另一端连接第一固定连杆座9 ;第二长连杆12的一端连接抓夹板4,另一端连接第二活动连杆座11 ;第二短连杆13的一端连接第二长连杆12的中部,另一端连接第二固定连杆座15。 本实施例,主轴2两端的沟槽与两个活动连杆座6、11、两个固定连杆座9、15的6个连杆凸台对应,并对活动连杆座6、11的往复运动起到导向作用;主轴2末端的固定连杆座15中央开有螺纹通孔,通过控制穿过该孔的调节螺栓16的长度,可以对柔性夹爪的张开直径进行微调。 本实施例,所述抓夹板与长连杆的连接、长连杆与短连杆的连接和连杆与连杆座的连接均为铰接连接,通过销轴17和弹性挡圈18实现。 本实施例,在所述抓夹板4的末端,设有径向延伸外凸部19,其外侧为圆弧型,保证轮胎抓夹牢固。 本技术,其工作原理如下: (A)、夹爪张开,抓夹轮胎:开始时,夹爪(抓夹板4)处于图5所示的收缩状态,中心轴10在气缸活塞杆31的带动下向左移动,第一活动连杆座6和第二活动连杆座11也随之运动;第一活动连杆座6和第二活动连杆座11分别带动第一长连杆7和第二长连杆12向左移动,由于第一固定连杆座9和第二固定连杆座15联结在主轴2上固定不动,根据杠杆原理,第一长连杆7及第二长连杆12和第一短连杆8及第二短连杆13组成的连杆副径向撑起,柔性抓夹板4也随着径向展开。当活塞杆的长度伸长,达到图1的状态时,夹爪张开完成,轮胎被抓夹板牢牢夹紧,可以开始搬运; (B)、夹爪收缩,卸下轮胎:开始时,夹爪(抓夹板4)处于图1的张开状态,中心轴10在气缸3活塞杆31的带动下向右移动,第一活动连杆座6和第二活动连杆座11也随之运动;第一活动连杆座6和第二活动连杆座11分别带动第一长连杆7和第二长连杆12向右移动,同样根据杠杆原理,第一长连杆7及第二长连杆12和第一短连杆8及第二短连杆13组成的连杆副径向收缩,抓夹板4也随着收缩,当活塞杆31的长度收缩达到图5、图6所示的状态时,夹爪收缩完成,轮胎从抓夹板上脱落,完成搬运。 本实施例,抓夹板4的有效抓夹长度设计为1085mm,抓夹板的张开直径为Φ420_,换算为英寸:420 + 25.4=16.54 >16,以37X 12.5R16.5轮胎为例,该轮胎的宽度为12.5X25.4=317.5mm,抓夹板能抓起的轮胎数量为1085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轮胎搬运的机器人柔性夹爪,包括端盖(1)、主轴(2)、气缸(3)、抓夹板(4)和中心轴(10);所述端盖(1)的两个端面都加工有沉头通孔,一端通过螺栓与主轴(2)、气缸(3)联结,另一端与机器人联结;主轴(2)为中空结构,在其内部设置中心轴(10)和气缸(3),中心轴(10)的轴头端加工有螺纹孔,与气缸(3)的活塞杆(31)相连;中心轴(10)轴头端通过锁紧螺母(5)与第一活动连杆座(6)联结,轴尾端通过固定螺母(14)与第二活动连杆座(11)联结,所述主轴(2)两端分别开有3‑6道圆周均布的轴向沟槽,两端的沟槽宽度、角度一致;在主轴(2)中部(沟槽的末端)与第一固定连杆座(9)连接,通过周向排布的螺栓联结在一起;主轴(2)轴尾与第二固定连杆座(11)联结在一起,第一长连杆(7)的一端连接抓夹板(4),另一端连接第一活动连杆座(6);第一短连杆(8)的一端连接第一长连杆(7)的中部,另一端连接第一固定连杆座(9);第二长连杆(12)的一端连接抓夹板(4),另一端连接第二活动连杆座(11);第二短连杆(13)的一端连接第二长连杆(12)的中部,另一端连接第二固定连杆座(1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轮胎搬运的机器人柔性夹爪,包括端盖(I)、主轴(2)、气缸(3)、抓夹板(4)和中心轴(10);所述端盖(I)的两个端面都加工有沉头通孔,一端通过螺栓与主轴(2)、气缸(3 )联结,另一端与机器人联结;主轴(2 )为中空结构,在其内部设置中心轴(10 )和气缸(3),中心轴(10)的轴头端加工有螺纹孔,与气缸(3)的活塞杆(31)相连;中心轴(10)轴头端通过锁紧螺母(5)与第一活动连杆座(6)联结,轴尾端通过固定螺母(14)与第二活动连杆座(11)联结,所述主轴(2)两端分别开有3-6道圆周均布的轴向沟槽,两端的沟槽宽度、角度一致;在主轴(2)中部(沟槽的末端)与第一固定连杆座(9)连接,通过周向排布的螺栓联结在一起;主轴(2)轴尾与第二固定连杆座(11)联结在一起,第一长连杆(7)的一端连接抓夹板(4),另一端连接第一活动连杆座(6);第一短连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树炎陈庆湘洪福蔡桂阳
申请(专利权)人:巨轮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