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进气歧管垫片,所述进气歧管垫片上具有气体流通通道和水流通道,所述气体流通通道包括EGR废气流通通道,所述EGR废气流通通道与距离其最近的气体流通通道或水流通道之间具有隆起的第一脊,所述第一脊贯穿所述进气歧管垫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了采用上述进气歧管垫片的进气歧管密封结构和发动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有效防止EGR废气流通通道漏气对其它通道带来不利影响。(*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进气歧管垫片及进气歧管密封结构、发动机
本技术涉及发动机密封领域,具体涉及进气歧管垫片及进气歧管密封结构和发动机。
技术介绍
随着发动机节能减排要求的不断提高,EGR (排气再循环,Exhaust Gas Recycling)已经广泛应用于发动机领域,因此在发动机进气歧管垫片上不仅要设置一般的气体流通通道和水流通道,还需要设置EGR废气流通通道。由于EGR废气为高温高压气体,密封要求要高于其它气体流通通道和水流通道,否则会EGR废气会溢出影响其它通道内的气体或者水流,或者排放到进气歧管外部影响排气再循环。而现有技术中EGR废气流通通道与其它气体通道和水流通道基本采用相同的波纹状密封结构,进气歧管与进气歧管垫片之间采用平面贴合的方式,对于EGR废气流通通道的密封并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对于EGR废气密封理想的进气歧管垫片、进气歧管密封结构及发动机,因此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进气歧管垫片,所述进气歧管垫片上具有气体流通通道和水流通道,所述气体流通通道包括EGR废气流通通道,所述EGR废气流通通道与距离其最近的气体流通通道或水流通道之间具有隆起的第一脊,所述第一脊贯穿所述进气歧管垫片。优选地,所述EGR废气流通通道位于所有气体流通通道和水流通道的最侧方位置。优选地,在所述进气歧管垫片上,位于所述EGR废气流通通道的与所述第一脊相对的一侧,具有隆起的第二脊,所述第二脊贯穿所述进气歧管垫片。优选地,所述进气歧管垫片具有上下两层金属板结构,所述第一脊或所述第二脊为上下两层金属板之间填充密封材料形成。一种进气歧管密封结构,包括如权利要求上所述的进气歧管垫片,所述进气歧管和缸盖与所述进气歧管垫片贴合的面上开有与所述第一脊或所述第二脊配合的密封槽。一种发动机,所述发动机采用如上所述的进气歧管密封结构进行密封。本技术将进气歧管垫片的EGR废气流通通道与其它气体流通通道和水流通道之间设置了贯穿进气歧管垫片的隆起的第一脊,相应地,进气歧管与垫片贴合的面上开有与第一脊配合的密封槽,相当于将进气歧管垫片分隔成了两个部分,确保了 EGR废气不会干扰其它通道内的气体或者水流。进一步地,EGR废气流通通道布置在所有通道的最侧方位置后,优先保证了 EGR废气泄漏时不会对发动机内部产生影响,而是向外部排放。进一步地,当EGR废气流通通道位于最侧方时,EGR废气流通通道与第一脊相对的另一侧的第二脊确保了 EGR废气不会流向外部。进一步地,脊为上下两层金属板填充密封材料形成,比起一般的空心脊来说耐压性能更好。【附图说明】接下来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图1是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进气歧管垫片的主视图;图2是沿图1中的A-A线的剖视图。上图中标记说明:EGR废气流通通道1、暖风出水流通通道2、EGR冷却回水流通通道3、第一脊4、第二脊5、上层金属板6、下层金属板7、密封胶8、混合气体流通通道1-1、混合气体流通通道1-2、混合气体流通通道11-1、混合气体流通通道11-2、混合气体流通通道II1-1、混合气体流通通道II1-2、混合气体流通通道IV-1、混合气体流通通道IV-2。【具体实施方式】参考图1,进气歧管垫片上具有包括EGR废气流通通道I和空气与废气的混合气体流通通道1-1、1-2、11-1、11-2、111-1、111-2、IV-U IV-2等在内的气体流通通道,还具有暖风出水流通通道2、EGR冷却回水流通通道3等在内的水流通道。由图1可见,EGR废气流通通道I位于上述所有通道的最侧方位置,并且EGR废气流通通道I与距离其最近的混合气体流通通道1-1之间具有隆起的第一脊4,第一脊4在上下方向上贯穿进气歧管垫片。EGR废气流通通道I布置在所有通道的最侧方位置的优势在于优先保证了 EGR废气泄漏时不会对发动机内部产生影响,而是向外部排放。如果将EGR废气流通通道I布置在其它气体流通通道或水流通道之间,例如布置在混合气体流通通道1-1、1-2之间时,则在EGR废气流通通道I与混合气体流通通道1-1之间、EGR废气流通通道I与混合气体流通通道1-2之间均具有第一脊4。第一脊4将进气歧管垫片分隔成了两个部分,确保了 EGR废气不会干扰其它通道内的气体或者水流。参考图2,可见进气歧管垫片为上层金属板6和下层金属板7的两层结构。上层金属板6与进气歧管贴合,下层金属板7与缸盖贴合。上层金属板6与下层金属板7向着两侧隆起,并且在上、下层金属板6和7之间填充密封胶8等常用密封材料从而形成第一脊4,比起一般的空心脊来说耐压性能更好。相应地,在进气歧管的与上层金属板6贴合的面上,对应第一脊4的位置开有与第一脊4配合的密封槽,在缸盖的与下层金属板7贴和的面上,对应第一脊4的位置也开有与第一脊4配合的密封槽,这样在安装完成后第一脊4嵌入密封槽中,实现EGR废气与其它通道中的气体和水流的可靠隔离密封。由图1可见,在EGR废气流通通道I的左侧位置,即与第一脊4相对的一侧,还具有隆起的第二脊5,第二脊5在上下方向上贯穿进气歧管垫片。第二脊5的剖面结构与第一脊4相同,本文不再详细叙述。类似地,第二脊5与进气歧管和缸盖的配合方式也与第一脊4相同,本文不再详细叙述。第二脊5的作用是将EGR废气流通通道I与外界有效隔离,防止漏气进入外部空间。发动机采用上述结构进行密封后,在进气歧管位置,EGR废气的泄漏能够被大大降低,从而降低发动机的排放污染。虽然本技术是结合以上实施例进行描述的,但本技术并不被限定于上述实施例,而只受权利要求的限定,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很容易地对其进行等效替换或变型,但并不离开本技术的实质构思和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进气歧管垫片,所述进气歧管垫片上具有气体流通通道和水流通道,所述气体流通通道包括EGR废气流通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EGR废气流通通道与距离其最近的气体流通通道或水流通道之间具有隆起的第一脊,所述第一脊贯穿所述进气歧管垫片。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进气歧管垫片,所述进气歧管垫片上具有气体流通通道和水流通道,所述气体流通通道包括EGR废气流通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EGR废气流通通道与距离其最近的气体流通通道或水流通道之间具有隆起的第一脊,所述第一脊贯穿所述进气歧管垫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气歧管垫片,其特征在于,所述EGR废气流通通道位于所有气体流通通道和水流通道的最侧方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进气歧管垫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进气歧管垫片上,位于所述EGR废气流通通道的与所述第一脊相对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保科,孟祥山,高巧,高延新,马玉凤,左淼都,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