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挡止部的副车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28226 阅读:1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14 14: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带有挡止部的副车架,所述副车架包括地板,所述地板具有冲压形成的弯折区,所述弯折区的前端设置有动力电池,所述弯折区的后端设置有电子驻车制动系统,其中:所述动力电池和所述电子驻车制动系统之间设置有挡止部,所述挡止部固定在所述弯折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带有挡止部的副车架,通过设置挡止部来隔离动力电池与电子驻车制动系统,有效的降低了追尾碰撞时电子驻车制动系统对动力电池的冲击载荷,减少了动力电池的变形,避免了电解液泄露的风险,提高追尾碰撞中对动力电池的保护性能。(*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带有挡止部的副车架
本技术涉及电动车的副车架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带有挡止部的副车架。
技术介绍
目前,由于石油资源紧缺,油价持续上涨,新能源汽车应运而生。而混合动力汽车以及电动车的研制越来越多。随着电动车的发展,其安全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由于电动车是以电力作为动力,这就对电动车的电池提出了严格的要求。电动车除了满足传统汽车的碰撞安全需要之外,还需要满足针对电动车本身的安全法规,特别是针对电池的安全性法规。例如GBT18384-1-2001的法规中,对电动车碰撞过程中电池的稳定性有具体的要求:通过目测判断,任何位于乘员舱内的电池组件应保持于其安装位置,任何安装于乘员舱外的电池组件均不得窜入乘员舱内。对于电解液的溢出也有详细规定:溢出于乘员舱内的电解液应不超过5升,且乘员舱内应没有明显的电解液溢入痕迹(电解液溢出的测量在碰撞结束、车辆停止运动30分钟后进行)。由于动力电池通常布置在车辆后方的副车架上,而动力电池的后方设置EPB (电子驻车制动系统),因此在车辆发生追尾碰撞时需要对动力电池进行保护,以免电子驻车制动系统的坚硬部件撞击到动力电池,发生安全事故。基于此,有必要开发一种能具有保护动力电池的副车架结构,以满足安全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带有挡止部的副车架,以防止动力电池在汽车碰撞时被电子驻车制动系统撞击,提高碰撞安全性。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带有挡止部的副车架,所述副车架包括地板,所述地板具有冲压形成的弯折区,所述弯折区的前端设置有动力电池,所述弯折区的后端设置有电子驻车制动系统,其中:所述动力电池和所述电子驻车制动系统之间设置有挡止部,所述挡止部固定在所述弯折区。如上所述的带有挡止部的副车架,其中,优选的是:所述挡止部为主体部分是U形截面的冲压件,所述挡止部还包括用于与所述弯折区相连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如上所述的带有挡止部的副车架,其中,优选的是:所述挡止部的主体部分的长度尺寸范围是79-81mm,宽度尺寸范围是64_66mm,高度尺寸范围是15_17mm,厚度尺寸范围是l-3mm。如上所述的带有挡止部的副车架,其中,优选的是:所述挡止部的主体部分的长度尺寸是80mm,宽度尺寸是65mm,高度尺寸是16mm,厚度尺寸是2mm。如上所述的带有挡止部的副车架,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侧边和所述第二侧边的长度尺寸范围均是61-63mm,宽度尺寸范围均是17_19mm。如上所述的带有挡止部的副车架,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侧边和所述第二侧边的长度尺寸均是62mm,宽度尺寸均是18mm。如上所述的带有挡止部的副车架,其中,优选的是:所述挡止部的前端高于所述挡止部的后端。如上所述的带有挡止部的副车架,其中,优选的是:所述挡止部与所述地板焊接固定,所述第一侧边与所述第二侧边均与地板通过四个焊点连接。如上所述的带有挡止部的副车架,其中,优选的是:所述挡止部的前端与所述动力电池的后端距离为14-16mm,所述挡止部的后端与所述电子驻车制动系统的前端距离为55-57mm。如上所述的带有挡止部的副车架,其中,优选的是:所述挡止部的前端与所述动力电池的后端距离为15mm,所述挡止部的后端与所述电子驻车制动系统的前端距离为56mm。本技术提供的带有挡止部的副车架,通过设置挡止部来隔离动力电池与电子驻车制动系统,有效的降低了追尾碰撞时电子驻车制动系统对动力电池的冲击载荷,减少了动力电池的变形,避免了电解液泄露的风险,提高追尾碰撞中对动力电池的保护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带有挡止部的副车架结构示意图;图2为挡止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挡止部的另一个角度的示意图;图4为消隐了动力电池和电子驻车制动系统的副车架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带有挡止部的副车架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带有挡止部的副车架,该副车架包括地板100,地板具有冲压形成的弯折区101,使地板100的前端高于地板100的后端。这里的前端和后端是指以汽车行驶方向为基准,靠近车头为前端,靠近车尾为后端。弯折区101的前端设置有动力电池200,弯折区101的后端设置有电子驻车制动系统300,其中:动力电池200和电子驻车制动系统300之间设置有挡止部400,该挡止部400固定在弯折区101。在汽车发生追尾时,电子驻车制动系统300会向前窜动,挡止部400能够阻挡电子驻车制动系统300朝向动力电池200滑动,进而阻止其撞到动力电池200。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挡止部400的前端与所述动力电池200的后端距离为14-16mm,优选为15mm。所述挡止部400的后端与所述电子驻车制动系统300的前端距离为55_57mm,优选为56mm。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挡止部400距离动力电池200和电子驻车制动系统300的距离是根据车身整体布局来设定的,可根据具体车型来相应改变。图2为挡止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挡止部的另一个角度的示意图,如图2和图3所示,优选的是,挡止部400为主体部分401是U形截面的冲压件,该挡止部400可以是由厚度为1-3_的普通钢板冲压而成,优选为3_。在保证强度的同时,不会为车身增加过多的重量。采用U形截面的结构设计,能够尽量保证稿挡止部400具有一定的截面,从而能够承受追尾碰撞时的电子驻车制动系统300的撞击。另外,采用U形截面,可以在挡止部400上设置第一侧边402和第二侧边403,以与地板100的弯折区101固定。图4为消隐了动力电池和电子驻车制动系统的副车架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设置挡止部400的前端高于挡止部的后端,以适应地板100的前端高于后端的结构。根据动力电池200与电子驻车制动系统300之间的距离可以设定挡止部400的尺寸大小,本实施例中,挡止部的主体部分401的长度尺寸L1范围是79-81mm,优选为80mm,宽度尺寸W1范围是64-66mm,优选为65mm,高度尺寸H范围是15_17mm,优选为16mm。进一步地,根据挡止部主体部分401的尺寸,可以设定第一侧边402和第二侧边403的尺寸。本实施例中,第一侧边402和第二侧边403的长度尺寸L2范围均是61_63mm,优选为62mm,宽度尺寸W2范围均是17_19mm,优选为18mm。优选的是,挡止部400与地板100焊接固定,第一侧边402与第二侧边403均与地板100通过四个焊点连接。由于地板100前端与后端的高度差,采用点焊的方式连接侧边与地板,每个侧边与地板之间设置四个焊点,此种焊接方式具有稳定可靠、操作简单的特点。采用这样的设计,能够使侧边与地板紧密连接,有助于减小挡止部在追尾碰撞中的晃动。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带有挡止部的副车架,通过设置挡止部来隔离动力电池与电子驻车制动系统,有效的降低了追尾碰撞时电子驻车制动系统对动力电池的冲击载荷,因为追尾碰撞时,电子驻车制动系统会向前窜动,设置挡止部可以阻挡电子驻车制动系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有挡止部的副车架,所述副车架包括地板,所述地板具有冲压形成的弯折区,所述弯折区的前端设置有动力电池,所述弯折区的后端设置有电子驻车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电池和所述电子驻车制动系统之间设置有挡止部,所述挡止部固定在所述弯折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有挡止部的副车架,所述副车架包括地板,所述地板具有冲压形成的弯折区,所述弯折区的前端设置有动力电池,所述弯折区的后端设置有电子驻车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电池和所述电子驻车制动系统之间设置有挡止部,所述挡止部固定在所述弯折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挡止部的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止部为主体部分是U形截面的冲压件,所述挡止部还包括用于与所述弯折区相连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有挡止部的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止部的主体部分的长度尺寸范围是79-81mm,宽度尺寸范围是64_66mm,高度尺寸范围是15_17mm,厚度尺寸范围是1_3_。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有挡止部的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止部的主体部分的长度尺寸是80mm,宽度尺寸是65mm,高度尺寸是16mm,厚度尺寸是2mm。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有挡止部的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年卫董瑞强余志刚沈海东宋正超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