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机油控制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700010 阅读: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24 15: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控制阀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汽车机油控制阀。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汽车机油控制阀,与现有技术的机油控制阀相比,通过密封套实现密封,降低阀芯和阀体的表面加工精度和装配精度,降低了生产成本;密封套与密封螺帽之间设置弹性件提供预紧力,可通过旋转密封螺帽调节预紧力大小,进而调整阀芯运动过程中的阻力大小;在密封套发生轻微磨损后,可通过旋转密封螺帽下压密封套,使其再次达到密封效果,延长了机油控制阀的使用寿命,降低了更换机油控制阀的频率;即使密封套磨损太严重,只需更换密封套即可,与现有技术直接更换机油控制阀相比,更换成本更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控制阀
,具体涉及一种汽车机油控制阀
技术介绍
图1所示为现有汽车机油控制阀的结构简图,该汽车机油控制阀至少包括阀体1、阀芯2和电磁线圈3,其中阀体1上设有连接进角油腔的进角油口12、连接迟角油腔的迟角油口11、供油口13和两个卸油口14,如图2所示,其中迟角油口11、进角油口12、供油口13和两个卸油口14均为与贯穿阀体壁的异形孔。上述现有技术中的汽车机油控制阀,阀体和阀芯之间的密封主要依靠两个零件表面的加工精度和装配精度保证,超高的表面加工精度和装配精度必然会导致生产成本上升。由于机油控制阀的工作性质,阀芯在阀体内需要不断做往返运动,频繁的相对移动必然会导致两个零件的接触面产生磨损,进而导致密封效果降低直至失效,从而引发故障。由于机油控制阀的使用寿命有限,现有技术中的汽车需要定期更换机油控制阀。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机油控制阀的使用寿命有限,需要定期更换机油控制阀的技术缺陷。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汽车机油控制阀,至少包括阀体、阀芯和电磁线圈,所述阀体上设有迟角油口、进角油口、供油口和两个卸油口,所述迟角油口、进角油口、供油口和两个卸油口的油口结构包括:贯穿阀体壁的圆柱沉孔,所述圆柱沉孔包括与阀体外壁相通的大径柱形孔和与阀体内壁相通的小径柱形孔,所述大径柱形孔和小径柱形孔之间形成台阶面;由弹性材料制成的密封套,该密封套包括与大径柱形孔的内径相匹配的大径柱形部和与小径柱形孔的内径相匹配的小径柱形部,所述大径柱形部和小径柱形部的连接处形成台阶面,所述密封套设有轴向的贯通孔,所述小径柱形部自由端的端面形成与阀芯外壁相匹配的凹面;密封圈,该密封圈套设于小径柱形部上并位于圆柱沉孔的台阶面与密封套的台阶面之间;密封螺帽,该密封螺帽设有轴向的通孔,密封螺帽的下端与大径柱形孔螺纹旋接;弹性件,该弹性件位于密封螺帽与密封套之间。进一步的,所述密封套由橡胶类弹性材料制成。进一步的,所述弹性件为压缩弹簧。本专利技术的汽车机油控制阀,与现有技术的机油控制阀相比,具有以下技术优势:(1)密封套自由端的凹面与阀芯的外表面紧密贴合,形成密封,与现有技术通过阀芯和阀体的表面加工精度和装配精度保证密封效果相比,通过密封套实现密封,可以降低阀芯和阀体表面的加工精度等级和装配精度等级,这无疑会降低生产加工成本;(2)密封螺帽与大径柱形孔螺纹旋接,且在密封套与密封螺帽之间设置弹性件提供预紧力,可通过旋转密封螺帽调节预紧力大小,进而调整阀芯运动过程中的阻力大小;(3)圆柱沉孔的台阶面与密封套的台阶面之间设置密封圈,不仅实现了密封套外壁与圆柱沉孔内壁之间的密封效果,而且可以抵消一部分弹性件产生的预紧力,防止因预紧力过大使得阀芯运行过程中的阻力过大;(4)在密封套发生轻微磨损后,可通过旋转密封螺帽下压密封套,使其再次达到密封效果,延长了机油控制阀的使用寿命,降低了更换机油控制阀的频率;(5)即使密封套磨损太严重,只需更换密封套即可,与现有技术直接更换机油控制阀相比,更换成本更低。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汽车机油控制阀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汽车机油控制阀的阀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施例油口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施例密封套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施例汽车机油控制阀迟角油腔回油、进角油腔充油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施例汽车机油控制阀迟角油腔充油、进角油腔回油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实施例汽车机油控制阀供油口封闭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如图5-7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汽车机油控制阀,至少包括阀体1、阀芯2和电磁线圈3,阀体1上设有迟角油口11、进角油口12、供油口13和两个卸油口14。其中图5所示为本实施例汽车机油控制阀迟角油腔回油、进角油腔充油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6所示为本实施例汽车机油控制阀迟角油腔充油、进角油腔回油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7所示为本实施例汽车机油控制阀供油口封闭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迟角油口11、进角油口12、供油口13和两个卸油口14的油口结构相同,下面结合图3,以迟角油口11的具体结构进行描述。作为本实施例的改进,如图3所示,迟角油口11包括圆柱沉孔、密封套4、密封圈6、弹性件5和密封螺帽7。其中圆柱沉孔贯穿阀体壁,包括与阀体外壁相通的大径柱形孔111和与阀体内壁相通的小径柱形孔112,所述大径柱形孔和小径柱形孔之间形成台阶面。本实施例的密封套4由弹性材料制成,优选为橡胶类弹性材料。其中密封套4的结构如图4所示,包括与大径柱形孔111的内径相匹配的大径柱形部41和与小径柱形孔112的内径相匹配的小径柱形部42,其中大径柱形部41和小径柱形部42的连接处形成台阶面,所述密封套4设有轴向的贯通孔44,并且小径柱形部42自由端的端面形成与阀芯外壁相匹配的凹面43。本实施例的密封圈套设于小径柱形部42上并位于圆柱沉孔的台阶面与密封套的台阶面之间。本实施例的密封螺帽7设有轴向的通孔72,密封螺帽7的下端设有外螺纹71,大径柱形孔111的上端设有内螺纹113,密封螺帽7与大径柱形孔111螺纹旋接。本实施例的弹性件5位于密封螺帽7与密封套4之间,弹性件优选为压缩弹簧。本实施例的汽车机油控制阀,通过密封套自由端的凹面与阀芯的外表面紧密贴合形成密封,与现有技术通过阀芯和阀体的表面加工精度和装配精度保证密封效果相比,通过密封套实现密封,可以降低阀芯和阀体表面的加工精度等级和装配精度等级,这无疑会降低生产加工成本。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的密封螺帽与大径柱形孔螺纹旋接,且在密封套与密封螺帽之间设置弹性件提供预紧力,可通过旋转密封螺帽调节预紧力大小,进而调整阀芯运动过程中的阻力大小。而在现有技术中,阀芯与阀体之间的阻力无法调节,经过长时间的磨损,阻力只会越来越小,直至密封失效。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圆柱沉孔的台阶面与密封套的台阶面之间设置密封圈,不仅实现了密封套外壁与圆柱沉孔内壁之间的密封效果,而且可以抵消一部分弹性件产生的预紧力,防止因预紧力过大使得阀芯运行过程中的阻力过大。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在密封套发生轻微磨损后,可通过旋转密封螺帽下压密封套,使其再次达到密封效果,延长了机油控制阀的使用寿命,降低了更换机油控制阀的频率。同时,即使密封套磨损太严重,只需更换密封套即可,与现有技术直接更换机油控制阀相比,更换成本更低。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汽车机油控制阀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机油控制阀,至少包括阀体、阀芯和电磁线圈,所述阀体上设有迟角油口、进角油口、供油口和两个卸油口,其特征在于,所述迟角油口、进角油口、供油口和两个卸油口的油口结构包括:贯穿阀体壁的圆柱沉孔,所述圆柱沉孔包括与阀体外壁相通的大径柱形孔和与阀体内壁相通的小径柱形孔,所述大径柱形孔和小径柱形孔之间形成台阶面;由弹性材料制成的密封套,该密封套包括与大径柱形孔的内径相匹配的大径柱形部和与小径柱形孔的内径相匹配的小径柱形部,所述大径柱形部和小径柱形部的连接处形成台阶面,所述密封套设有轴向的贯通孔,所述小径柱形部自由端的端面形成与阀芯外壁相匹配的凹面;密封圈,该密封圈套设于小径柱形部上并位于圆柱沉孔的台阶面与密封套的台阶面之间;密封螺帽,该密封螺帽设有轴向的通孔,密封螺帽的下端与大径柱形孔螺纹旋接;弹性件,该弹性件位于密封螺帽与密封套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机油控制阀,至少包括阀体、阀芯和电磁线圈,所述阀体上设有迟角油口、进角油口、供油口和两个卸油口,其特征在于,所述迟角油口、进角油口、供油口和两个卸油口的油口结构包括:贯穿阀体壁的圆柱沉孔,所述圆柱沉孔包括与阀体外壁相通的大径柱形孔和与阀体内壁相通的小径柱形孔,所述大径柱形孔和小径柱形孔之间形成台阶面;由弹性材料制成的密封套,该密封套包括与大径柱形孔的内径相匹配的大径柱形部和与小径柱形孔的内径相匹配的小径柱形部,所述大径柱形部和小径柱形部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其祥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