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内燃机的可变动阀装置以及阀正时控制装置,具有:电动机(8),其使凸轮轴相对于正时链轮相对旋转;罩部件(4),其覆盖电动机的前端部;角度传感器(35),其检测马达输出轴(13)的旋转角度位置;角度传感器具有:设于马达输出轴的前端部内的被检测部(50)、设于罩部件并经由微小间隙(C)与被检测部对置的检测部(51),在罩部件的主要由合成树脂材料构成的罩主体(28)的内部,模制固定有金属圆盘状的加强板(28a),提高罩主体的整体的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例如控制进气阀、排气阀的开闭正时等的内燃机的可变动阀装置即阀正时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作为内燃机的阀正时控制装置,公知的是本申请人先前申请的以下的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装置。该阀正时控制装置在电动机的马达壳的前端侧设有带有规定的间隙地配置的罩部件。在该罩部件的内表面固定有面向所述间隙的一对供电用集流环,并且,在固定于所述马达壳的前端部的供电板上,设置有在所述集流环上滑动而向电动机的线圈供电的供电用电刷。另外,在所述电动机的马达输出轴的所述罩部件侧的一端部与该一端部在轴向上相对的所述罩部件之间,设置有检测所述马达输出轴的旋转角度的旋转检测机构。该旋转检测机构为电磁感应型,具有固定于所述马达输出轴的轴向一端部的被检测部和固定在与所述罩部件的所述被检测部的前端部相对的位置的检测部,固定于被检测部的前端面的被检测转子相对于所述检测部的接收回路(接收线圈)和震荡回路(震荡线圈),带有微小间隙地相对。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22637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课题然而,在所述公报记载的阀正时控制装置中,所述罩部件整体由合成树脂材料一体形成,因此不能够充分确保刚性。因此,在内燃机的驱动振动传递到罩部件时,所述检测部与被检测转子之间的所述微小间隙发生变动,而可能导致旋转检测精度下降。本专利技术是鉴于所述以往的技术的课题而做出的专利技术,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燃机的阀正时控制装置,其通过提高罩部件的刚性,即便传递了内燃机的驱动振动,也能够抑制检测部与被检测转子之间的微小间隙的变动。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技术方案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专利技术具有:电动机,其通过使马达输出轴旋转而使第二部件相对于所述第一部件相对旋转;罩部件,其设置为覆盖该电动机的至少一部分;旋转角检测机构,其具有:设于所述马达输出轴的被检测部以及设于所述罩部件,经由微小间隙与所述被检测部对置的检测部,所述旋转角检测机构检测所述马达输出轴的旋转角度位置;所述罩部件具有:合成树脂材料;在该合成树脂材料的内部模制的、比所述合成树脂材料的弹性模量大的变形抑制部件。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通过提高罩部件的刚性,即便传递内燃机的驱动振动,也能够抑制检测部与被检测转子之间的微小间隙的变动。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阀正时控制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纵剖视图,图中左侧的罩部件是图6的C-C线剖视图。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主要结构部件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图1的A-A线剖视图。图4是图1的B-B线剖视图。图5是本实施方式的供电板的后视图。图6是本实施方式的罩部件的立体图。图7是同罩部件的剖视图。图8是同罩部件的主视图。图9是图8的D-D线剖视图。图10是图8的E-E线剖视图。图11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被检测部,A是被检测部的主视图,B是左侧视图,C是右侧视图。图12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检测部,A是检测部的主视图,B是右侧视图,C是后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说明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内燃机的可变动阀装置的阀正时控制装置的实施方式。此外,在该实施方式中,适用于进气阀侧的阀正时控制装置,也能够适用于排气阀侧。如图1以及图2所示,所述阀正时控制装置具有:利用内燃机的曲轴旋转驱动的第一部件即正时链轮1;在汽缸盖01上经由轴承02被支承为旋转自如,并利用从所述正时链轮1传递的转矩旋转的凸轮轴2;配置在所述正时链轮1与凸轮轴2之间,根据内燃机运转状态变更两者1、2的相对旋转相位的相位变更机构3;配置在该相位变更机构3的前端侧的罩部件4。所述正时链轮1具有:整体由铁类金属一体形成为环状,内周面为台阶径状的链轮主体1a;一体设于该链轮主体1a的外周,经由被卷绕的未图示的正时链,承接来自曲轴的转矩的齿轮部1b;一体设于所述链轮主体1a的前端侧的内齿结构部19。另外,该正时链轮1在链轮主体1a与设于所述凸轮轴2的前端部的后述第二部件即从动部件9之间,夹装有一个大径球轴承43,利用该大径球轴承43,正时链轮1和所述凸轮轴2被支承为相对旋转自如。所述大径球轴承43是通常部件,由外轮43a、内轮43b以及夹装在该两轮之间的球构成,相对于所述外轮43a固定于链轮主体1a的内周侧,内轮43b压入固定于从动部件9的外周侧。所述链轮主体1a在内周侧,以切口形成有向所述凸轮轴2侧开口的圆环槽状的外轮固定部60。该外轮固定部60形成为台阶径状,从轴向压入所述大径球轴承43的外轮43a,并且对该外轮43a的轴向一侧进行定位。所述内齿结构部19一体设于所述链轮主体1a的前端部外周侧,形成为向相位变更机构3的前方延伸的圆筒状,并且在内周形成有波形状的多个内齿19a。进一步地,在链轮主体1a的与内齿结构部19相反侧的后端部配置有圆环状的保持板61。该保持板61由金属板材料一体形成,如图1以及图4所示,外径设定为与所述链轮主体1a的外径大致相同,并且内径设定为比所述大径球轴承43的外轮的内径小。所述保持板61的内周部61a与所述外轮的轴向的外端面抵接配置。另外,在所述内周部61a的内周缘规定位置,一体设有朝向径向内侧,即中心轴方向突出的限制机构凸部61b。该限制机构凸部61b形成为大致扇状,前端缘61c形成为沿着后述限制机构槽2b的圆弧状内周面的圆弧状。进一步地,在所述保持板61的外周部,供所述各螺栓7插通的六个螺栓插通孔61d在周向的等间隔位置贯通形成。在所述链轮主体1a(内齿结构部19)以及保持板61的各外周部,分别在周向大致等间隔位置贯通形成有六个螺栓插通孔1c、61d。此外,所述链轮主体1a和内齿结构部19构成为后述减速机构12的壳体。另外,所述链轮主体1a、所述内齿结构部19、保持板61以及壳主体5a设定为各自的外径大致相同。如图1所示,所述马达壳5具有:通过对铁类金属材料进行冲压成形而形成为有底筒状的所述壳主体5a、对该壳主体5a的前端开口进行密封的供电板11。所述壳主体5a在后端侧具有圆板状的隔壁5b,在该隔壁5b的大致中央,形成有供后述偏心轴部39插通的大径轴插通孔5c,并且在该轴插通孔5c的孔缘,一体设置有向凸轮轴2的轴向突出的圆筒状的延伸部5d。另外,在所述隔壁5b的外周部的内部,沿轴向形成有内螺纹孔6。此外,在壳主体5a的隔壁5b的后端面,从轴向抵接有所述内齿结构部19。另外,所述内螺纹孔6形成在与各螺栓插通孔1c、61d对应的位置,利用插通于这些螺栓插通孔的的六个螺栓7,将所述正时链轮1和保持板61以及马达壳5从轴向一起固定。所述凸轮轴2在外周具有使未图示的进气阀进行开动作的每个汽缸两个的驱动凸轮,并在前端部一体设有所述凸缘部2a。如图1所示,该凸缘部2a设定为外径比后述从动部件9的固定端部9a的外径稍大,在各结构部件的组装后,前端面的外周部与所述大径球轴承43的内轮43b的轴向外端面抵接配置。另外,凸缘部2a的前端面在从轴向抵接于从动部件9的状态下,利用凸轮螺栓10从轴向结合。另外,如图4所示,在所述凸缘部2a的外周沿圆周向形成有供所述保持板61的限制机构凸部61b卡入的限制机构凹槽2b。该限制机构凹槽2b向圆周向形成为规定长度的圆弧状,通过以该长度范围转动的限制机构凸部61b的两端缘分别与周向的相对缘2c、2d抵接,限制凸轮轴2相对于正时链轮1的最大提前侧或者最大延迟侧的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内燃机的可变动阀装置,其通过变更第二部件相对于第一部件的相对旋转相位,使内燃机阀的动作特性可变,其特征在于,具有:电动机,其通过使马达输出轴旋转而使第二部件相对于所述第一部件相对旋转;罩部件,其设置为覆盖该电动机的至少一部分;旋转角检测机构,其具有:设于所述马达输出轴的被检测部以及设于所述罩部件且经由间隙与所述被检测部对置的检测部,所述旋转角检测机构检测所述马达输出轴的旋转角度位置;所述罩部件具有:合成树脂材料;在该合成树脂材料的内部模制的、比所述合成树脂材料的弹性模量大的变形抑制部件。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4.07.15 JP 2014-1446521.一种内燃机的可变动阀装置,其通过变更第二部件相对于第一部件的相对旋转相位,使内燃机阀的动作特性可变,其特征在于,具有:电动机,其通过使马达输出轴旋转而使第二部件相对于所述第一部件相对旋转;罩部件,其设置为覆盖该电动机的至少一部分;旋转角检测机构,其具有:设于所述马达输出轴的被检测部以及设于所述罩部件且经由间隙与所述被检测部对置的检测部,所述旋转角检测机构检测所述马达输出轴的旋转角度位置;所述罩部件具有:合成树脂材料;在该合成树脂材料的内部模制的、比所述合成树脂材料的弹性模量大的变形抑制部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机的可变动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形抑制部件利用比形成所述罩部件的合成树脂材料的线膨胀系数小的材料形成。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燃机的可变动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形抑制部件由金属材料形成。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机的可变动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角检测机构由电磁感应型的角度传感器构成,并且所述检测部设置在夹着所述变形抑制部件的所述马达输出轴的相反侧,并在与所述变形抑制部件的所述检测部对应的位置形成有贯通孔。5.一种内燃机的阀正时控制装置,其通过变更第二部件相对于第一部件的相对旋转相位,使内燃机阀的动作特性可变,其特征在于,具有:电动机,其设于所述第一部件,利用马达输出轴,使第二部件相对于所述驱动旋转体相对旋转;减速机构,使所述电动机的旋转速度减速并传递到所述第二部件;罩部件,其设为覆盖所述电动机的至少一部分;旋转角检测机构,其具有设于所述马达输出轴的被检测部以及设于所述罩部件且经由微小间隙与所述被检测部对置的检测部,所述旋转角检测机构检测所述马达输出轴的旋转角度位置;所述罩部件具有:合成树脂材料;在该合成树脂材料的内部模制的、比所述合成树脂材料的刚性高的加强板。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燃机的阀正时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利用比所述罩部件的合成树脂材料的线膨胀系数小、并且弹性模量大的材料形成。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内燃机的阀正时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角检测机构由电磁感应型的角度传感器构成。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燃机的阀正时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梶浦干弘,岩瀬阳辅,
申请(专利权)人: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