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身后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831895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2-07 18:14
车身后部结构,包括布置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上并且形成车辆的后挡板开口的部分边缘的后立柱,以及布置在后立柱的上端部之间并且连接后立柱的上端部的后车顶横梁。后车顶横梁包括:车顶横梁内部件,桥接在后立柱的上端部之间;加强件,设置在车顶横梁内部件的沿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个端部处的上表面上并且在加强件和车顶横梁内部件之间形成第一封闭截面部;以及车顶横梁外部件,设置在车顶横梁内部件的位于加强件之间的一部分的上表面上并且在车顶横梁外部件与加强件之间形成第二封闭截面部,使得第二封闭截面部连接至第一封闭截面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包括形成后挡板开口的后车顶横梁的车身后部结构
技术介绍
在车身的后部中具有后挡板开口的车辆(诸如,旅行车)中,使用了具有支撑后挡板的所要求的强度的后车顶横梁(后立柱之间的梁构件)。在相关技术中,在这个后车顶横梁中,使用了其中整个后车顶横梁由车顶横梁内部件和车顶横梁外部件组成以及仅要求强度的一部分由加强件(加强构件)加强的结构。如该结构,使用了这样一种结构,其中车顶横梁内部件和车顶横梁外部件被结合,从而梁构件具有封闭截面结构以及具有标准长度的以便桥接在后立柱之间,并且加强件被分别结合在后挡板铰链安装部内部,所述后挡板铰链安装部放置在梁构件沿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个端部,并且(如JP-A-11-020611中所公开的)后挡板附接至所述后挡板铰链安装部。主要地,使用了其中加强件被插入车顶横梁内部件和车顶横梁外部件之间的结构,并且由于使用加强件进行加强,因此获得承受负载的后挡板铰链安装部的强度。这个后车顶横梁结构有利于局部改善强度;然而,不能说相应的结构足够使整个后车顶横梁的强度最佳化。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标是提供能够使整个后车顶横梁的强度优化的车身后部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车身后部结构包括后立柱,被布置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并且形成车辆的后挡板开口的部分边缘,以及后车顶横梁,被布置在后立柱的上端部之间并且连接后立柱的上端部。后车顶横梁包括:车顶横梁内部件,被桥接在后立柱的上端部之间;加强件,设置在车顶横梁内部件的沿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个端部处的上表面部之上并且在加强件和车顶横梁内部件之间形成第一封闭截面部;以及车顶横梁外部件,被设置在车顶横梁内部件的位于加强件之间的一部分的上表面之上并且在车顶横梁外部件与加强件之间形成第二封闭截面部,使得第二封闭截面部连接至第一封闭截面部。(2)在(1)的车身后部结构中,车顶横梁内部件具有其中在后挡板安装部之间的一部分平行于车辆的宽度方向的水平形状。(3)在(1)或者(2)的车身后部结构中,由加强件和车顶横梁内部件形成的第一封闭截面部被布置在车辆的相对于由车顶横梁外部件和车顶横梁内部件形成的第二封闭截面部的更下侧处。(4)在(3)的车身后部结构中,第二封闭截面部通过在车顶横梁内部件上安装具有弯曲形状的车顶横梁外部件被形成在车顶横梁内部件的上侧处,并且第一封闭截面部利用在车顶横梁内部件中形成的凹陷被形成在车顶横梁内部件的更下侧处。(5)在(3)的车身后部结构中,后挡板安装部分从第二封闭截面部被布置在车辆的后侧上,以及第一封闭截面部包括被形成在直接定位在后挡板安装部下方的车顶横梁内部件的部分中的第一凹部以及被形成为越过直接定位在除了后挡板安装部分之外的加强件下方的车顶横梁内部件的部分并且连接到第一凹部的第二凹部。(6)在⑴至(5)中任一项的车身后部结构中,车顶横梁外部件与每个加强件之间的部分包括两个第一封闭截面部和第二封闭截面部中的每一个。根据与上述配置(1)相关的本专利技术,由于(由具有短的标准长度(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并且因此具有高强度的车顶横梁外部件和车顶横梁内部件形成的)第二封闭截面部,因此改善了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后车顶横梁的中心部的强度。另外,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中的后车顶横梁的两个端部处,由于(由具有高强度的加强件以及车顶横梁内部件形成的)第一封闭截面部,因此改善了后挡板安装部需要的强度。因此,提高了整个后车顶横梁的强度,并且可以通过简单结构使整个后车顶横梁具有最佳强度。进一步地,用于改善强度的结构是其中仅仅加强件和具有短的标准长度的车顶横梁外部件被安装在车顶横梁内部件上的结构,并且因此是简单结构。根据与上述配置(2)相关的本专利技术,拓宽了车辆内部的后车顶横梁下方的空间,以及拓宽乘坐者位于后侧上的头顶上方的空间。根据与上述配置(3)相关的本专利技术,因为第二封闭截面部被布置在较上侧上,并且第一封闭截面部相对于第二封闭截面部布置在较下侧上,后挡板安装部的位置变得更低。因此,即使车辆的车顶的后侧具有被挤压的形状,可以防止与后挡板安装部分装配的后挡板铰链部从车顶的上表面突出。根据与上述配置(4)相关的本专利技术,可以通过简单结构在相对于车顶横梁内部件的较上侧和下侧上形成第一和第二封闭截面部。根据与上述配置(5)相关的本专利技术,可以有效地改善包括可能承受负载的后挡板安装部的整个加强件的强度。根据与上述配置(6)相关的本专利技术,由于车顶横梁外部件和加强件,可以获得高强度。【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车身后部的模式的立体图。图2是示出了车身后部的后车顶横梁周围部分的放大的立体图。图3是示出了后车顶横梁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示出了利用车顶横梁内部件装配加强件的情况的立体图。图5是示出了利用加强件的组件和车顶横梁内部件装配车顶横梁外部件的情况的立体图。图6是沿着图2中的箭头A的截面图。图7是沿着图2中的箭头B的截面图。图8是沿着图2中的箭头C的截面图。【具体实施方式】在下文中,将基于图1至图8中示出的实施方式来描述本专利技术。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车辆(例如,旅行车)的后部,以及图2至图5示出了构成车体的后部的后车顶横梁结构,以及图6至图8示出了后车顶横梁的各个部分(箭头A至箭头C)的横截面。在图1中,关于旅行车的主结构,附图标记“1”表示车辆的车体,以及附图标记“3”表示在车身1的后部形成的后挡板开口,以及附图标记“5”表示用于开启和关闭后挡板开口 3的后挡板。附图标记“7”表示固定到车身1的内部的后地板的后座椅。后挡板开口 3由一对设置在车身1(沿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左侧和右侧)上的后立柱9以及连接至后立柱9的上端部的后车顶横梁11形成。图2是示出了后车顶横梁11的放大图,以及图3至图5是示出了后车顶横梁11的各个部分的分解图。关于后车顶横梁11,如图2和图3所示,整个后车顶横梁11通过将车顶横梁内部件13、车顶横梁外部件15以及一对左和右后挡板铰链加强件19 (对应于本申请的加强件,并且在下文中简单地称为加强件19)结合配置而成。顺便提及,附图标记“21”表示构成车身1的车顶的汽车顶板。在此,在后车顶横梁11中,使用车顶横梁内部件13、车顶横梁外部件15以及一对左加强件和右加强件19以提高整个后车顶横梁11的强度的结构被使用。至于该结构,车顶横梁内部件13通过在其前端和后端处模塑具有凸缘13a和13b的面板构件配置而成。车顶横梁内部件13具有标准长度,以便桥接在左后立柱和右后立柱9的上端部之间。另外,在车辆的前侧上的车顶横梁内部件13的一部分中,阶梯部13x被形成在所述标准长度上。进一步地,车顶横梁内部件13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个端部用作用于支撑后挡板5的加强件安装部α。所述两个加强件19由面板构件形成,每个面板构件在其前端和后端处均具有凸缘19a和19b。加强件19比车顶横梁内部件13和车顶横梁外部件15更厚,并且具有高强度。每个加强件19包括根据各个部分的弯曲用于支撑后挡板5的部分,使得可以打开和关闭后挡板,具体地,用于安装后挡板铰链23的像底座一样的后挡板安装部25。如图4所示,这些加强件19通过凸缘13a和13b以及凸缘19a和19b的叠加分别布置在加强件安装部α的上表面上。凸缘被结合(例如,通过点焊),从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车身后部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身后部结构,包括:后立柱,被布置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处,并且形成所述车辆的后挡板开口的部分边缘;以及后车顶横梁,被布置在所述后立柱的上端部之间并且连接所述后立柱的所述上端部,其中,所述后车顶横梁包括:车顶横梁内部件,被桥接在所述后立柱的所述上端部之间;加强件,被设置在所述车顶横梁内部件沿所述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个端部处的上表面部的上方并且在所述加强件与所述车顶横梁内部件之间形成第一封闭截面部;以及车顶横梁外部件,被设置所述车顶横梁内部件在所述加强件之间的部分的所述上表面的上方,并且在所述车顶横梁外部件与所述加强件之间以及在所述车顶横梁外部件与所述车顶横梁内部件之间形成第二封闭截面部,使得所述第二封闭截面部连接至所述第一封闭截面部。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藤一今村伊佐博松永聪志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三菱自动车工程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