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烯聚合催化组分及其催化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893084 阅读:1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06 18: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分开了一种丙烯聚合催化组分及其催化剂。所述的丙烯聚合催化组分,主要由球形卤化镁醇合物、卤化钛、内给电子体化合物组成,其中,内给电子体化合物是式(I)的双苯基酰胺和式(Ⅱ)的二酯的混合物,两者的摩尔比为0.5:1~2.2:1;以重量百分比计,催化组分包含10~25%镁、1~10%钛、40~60%卤素和1~30%内给电子体。该催化组分与烷基铝化合物、有机硅化合物组成的丙烯聚合催化剂,用于丙烯(共)聚合时催化剂具有更高的催化活性,氢调敏感性好,聚合物保持高立体规整性和宽分子量分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分开了一种丙烯聚合催化组分及其催化剂。所述的丙烯聚合催化组分,主要由球形卤化镁醇合物、卤化钛、内给电子体化合物组成,其中,内给电子体化合物是式(I)的双苯基酰胺和式(Ⅱ)的二酯的混合物,两者的摩尔比为0.5:1~2.2:1;以重量百分比计,催化组分包含10~25%镁、1~10%钛、40~60%卤素和1~30%内给电子体。该催化组分与烷基铝化合物、有机硅化合物组成的丙烯聚合催化剂,用于丙烯(共)聚合时催化剂具有更高的催化活性,氢调敏感性好,聚合物保持高立体规整性和宽分子量分布。【专利说明】丙烯聚合催化组分及其催化剂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丙烯聚合催化组分及其催化剂,具体涉及含固体钛的丙烯聚合催化组分及其催化剂。
技术介绍
聚丙烯是一种重要的聚烯烃产品。大多数烯烃,特别是丙烯(共)聚合是由以镁、钛、卤素和给电子体为组分的Ziegler-Natta催化剂所引发,得到的聚合产物立构规整性好。在催化剂组分中内给电子体是非常重要的组分,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很大。现有文献报道了多种内给电子体,如单酯类、二酯类、二醚类、二酮类、琥珀酸酯类以及醇酯类等含羰基的化合物,CN85100997A采用了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CN1473809、CN1376722、CN1298887、CN1268957、CN1143651、CN1141303、CN1141285、CN1066723、EP0728770、EP0728724、EP0361493、US5095153、US5068213、US4978648 等采用了 1,3_ 二醚类化合物,该化合物中碳原子上空间体积大的取代基以及对称性较高的取代基有利于催化活性和聚合物等规度的提高;CN101628951A采用了琥珀酰胺类化合物;CN1681853、CN1398270、CN1313869、US0050014631、W000/63261、W02004024785 等采用了琥珀酸酯类化合物,用该化合物制备的催化剂用于丙烯聚合时,催化剂活性明显增高,所得聚丙烯分子量分布明显加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了 一种丙烯聚合催化组分及其催化剂。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丙烯聚合催化组分,主要由球形卤化镁醇合物、卤化钛、内给电子体化合物组成,其特征在于内给电子体化合物是式(I )的双苯基酰胺和式(II)的二酯的混合物,两者的摩尔比为0.5:1~2.2:1,【权利要求】1.丙烯聚合催化组分,主要由球形卤化镁醇合物、卤化钛、内给电子体化合物组成,其特征在于内给电子体化合物是式(I)的双苯基酰胺和式(II)的二酯的混合物,两者的摩尔比为 0.5:1 ~2.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催化组分,其特征在于式(I)化合物选自双_(2’-甲基苯基)酰肼、双_(3’ -甲基苯基)_酰肼、双_(4’ -甲基苯基)_酰肼、1_(2’ -甲基苯基)-2-(3’_甲基苯基)_酰肼、1-(2’_甲基苯基)-2-(4’_甲基苯基)_酰肼、1-(2’_甲基苯基)-2- (2’ -乙基苯基)-酰肼、1- (2’ -甲基苯基)-2- (3’ -乙基苯基)-酰肼、1- (2’ -甲基苯基)-2-(4’-乙基苯基)-酰肼、1-(3’-甲基苯基)-2-(2’-乙基苯基)-酰肼、1-(3’-甲基苯基)-2- (3’ -乙基苯基)-酰肼、1- (3’ -甲基苯基)-2- (4’ -乙基苯基)-酰肼、1- (4’ -甲基苯基)-2- (2’ -乙基苯基)-酰肼、1- (4’ -甲基苯基)-2- (3’ -乙基苯基)-酰肼、1- (4’ -甲基苯基)-2-(4’-乙基苯基)-酰肼、1-(2’-甲基苯基)-2-(2’-丙基苯基)-酰肼、1-(2’-甲基苯基)-2- (3’ -丙基苯基)-酰肼、1- (2’ -甲基苯基)-2- (4’ -丙基苯基)-酰肼、1- (3’ -甲基苯基)-2- (2 ’ -丙基苯基)-酰肼、1- (3 ’ -甲基苯基)-2- (3 ’ -丙基苯基)-酰肼、1- (3 ’ -甲基苯基)-2-(4’ -丙基苯基)-酰肼、1-(4’ -甲基苯基)-2-(2’ -丙基苯基)-酰肼、1- (4’ -甲基苯基)-2- (3’ -丙基苯基)-酰肼、1- (4’ -甲基苯基)-2- (4’ -丙基苯基)-酰餅、1- (2’ -甲基苯基)-2- (2’ -异丙基苯基)-酸餅、1- (2’ -甲基苯基)-2- (3’ -异丙基苯基)-酰肼、1- (2’ -甲基苯基)-2- (4’ -异丙基苯基)-酰肼、1- (3’ -甲基苯基)-2- (2’ -异丙基苯基)-酰肼、1-(3’ -甲基苯基)-2-(3’ -异丙基苯基)-酰肼、1-(3’ -甲基苯基)-2-(4’_异丙基苯基)-酰肼、1-(4’-甲基苯基)-2-(2’_异丙基苯基)-酰肼、1-(4’-甲基苯基)-2-(3’ -异丙基苯基)_酰肼、1_(4’ -甲基苯基)-2-(4’ -异丙基苯基)-酰肼、1- (2’ -甲基苯基)-2- (2’ - 丁基苯基)-酰肼、1- (2’ -甲基苯基)-2- (3’ - 丁基苯基)-酰肼、1-(2’_甲基苯基)-2-(4’_丁基苯基)-酰肼、1-(3’_甲基苯基)-2-(2’_丁基苯基)-酰肼、1-(3’_甲基苯基)-2-(3’_丁基苯基)-酰肼、1-(3’_甲基苯基)-2-(4’_丁基苯基)-酰肼、1-(4’ -甲基苯基)-2-(2’ - 丁基苯基)-酰肼、1-(4’ -甲基苯基)-2-(3’ - 丁基苯基)-酰肼、1-(4’ -甲基苯基)-2-(4’ -丁基苯基)_酰肼、1_(2’ -甲基苯基)-2-(2’ -异丁基苯基)-酰肼、1- (2’ -甲基苯基)-2- (3’ -异丁基苯基)-酰肼、1- (2’ -甲基苯基)-2- (4’ -异丁基苯基)-酰肼、1-(3’ -甲基苯基)-2-(2’ -异丁基苯基)-酰肼、1-(3’ -甲基苯基)-2-(3’_异丁基苯基)-酰肼、1-(3’_甲基苯基)-2-(4’_异丁基苯基)-酰肼、1-(4’_甲基苯基)-2-(2’ -异丁基苯基)-酰肼、1-(4’ -甲基苯基)-2-(3’ -异丁基苯基)-酰肼、1-(4’ -甲基苯基)-2-(4’ -异丁基苯基)-酰肼、1-(2’ -甲基苯基)-2-(2’ -叔丁基苯基)-酰肼、1- (2 ’ -甲基苯基)-2- (3 ’ -叔丁基苯基)-酰肼、1- (2 ’ -甲基苯基)-2- (4’ -叔丁基苯基)-酰肼、1-(3’ -甲基苯基)-2-(2’ -叔丁基苯基)-酰肼、1-(3’ -甲基苯基)-2- (3’ -叔丁基苯基)-酰肼、1- (3’ -甲基苯基)-2- (4’ -叔丁基苯基)-酰肼、1- (4’ -甲基苯基)-2_(2’ -叔丁基苯基)-酰肼、1-(4’ -甲基苯基)-2_(3’ -叔丁基苯基)-酰肼、1-(4’ -甲基苯基)-2-(4’ -叔丁基苯基)_酰肼、双_(2’ -乙基苯基)_酰肼、双_(3’ -乙基苯基)_酰肼、双_ (4’_乙基苯基)-酰肼、1-(2’_乙基苯基)-2-(3’_乙基苯基)-酰肼、1_(2’_乙基苯基)-2_(4’-乙基苯基)-酸餅、1_(2’_乙基苯基)-2_(2’-丙基苯基)-酸餅、1- (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丙烯聚合催化组分,主要由球形卤化镁醇合物、卤化钛、内给电子体化合物组成,其特征在于内给电子体化合物是式(I)的双苯基酰胺和式(Ⅱ)的二酯的混合物,两者的摩尔比为0.5:1~2.2:1,式(I)中取代基R1、R2、R3、R4、R5、R6、R7、R8、R9、R10、R11、R12相同或不同,选自H、卤原子、C1~C20的直链或支链烷基、C3~C20的环烷基、C6~C20的芳基或C7~C20的芳烷基;式(Ⅱ)中取代基R13、R14、R15、R16、R17、R18相同或不同,选自H、C1~C20的直链或支链烷基;以重量百分比计,催化剂组分包含10~25%镁、1~10%钛、40~60%卤素和1~30%内给电子体。FDA00002202743900011.jpg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强朱博超李振宇贾军纪李振昊杨世元金鼎铭王霞黄安平邓守军宋赛楠谢克锋王丹丹王海刘小燕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