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丙烯聚合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丙烯聚合的Ziegler-Natta催化剂组分及其催化剂。
技术介绍
Ziegler-Natta催化剂是丙烯聚合中最常用的催化剂。对于传统的丙烯聚合Ziegler-Natta催化剂而言,随着催化剂中的给电子体化合物的发展,催化剂也不断地更新换代。催化剂的研发从第一代的TiCl3AlCl3/AlEt2Cl体系和第二代的TiCl3/AlEt2Cl体系,到第三代的氯化镁为载体、单酯或芳香二元酸酯为内给电子体、硅烷为外给电子体的TiCl4·ED·MgCl2/AlR3·ED体系,催化剂的催化聚合反应活性以及所得聚丙烯等规度高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以及新开发的二醚类、二酯类为内给电子体的催化剂体系。在现有技术中,用于丙烯聚合的钛催化剂体系多以镁、钛、卤素和给电子体作为基本成分,其中给电子体化合物是催化剂组分中必不可少的组分之一。目前,已公开了多种给电子体化合物,如一元羧酸酯或多元羧酸酯、酸酐、酮、单醚或多醚、醇、胺等及其衍生物,其中较为常用 ...
【技术保护点】
用于丙烯聚合的催化剂组分,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组分中含有镁、钛、卤素和内给电子体,且所述内给电子体为通式I所示化合物和二元酸酯的复合内给电子体,通式I所示化合物结构如下,在通式I中,R和R’相同或不同,为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1~C20的烷基、C2~C20的烯基或C6~C20的含有或不含有杂原子的芳基,且所述取代基选自烃基、羟基和卤素,所述杂原子为N;R1~R5相同或不同,为氢、卤素原子、羟基、烷氧基或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1~C12的烷基、C2~C12的烯基或C6~C20的芳基;X为碳或氮。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丙烯聚合的催化剂组分,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组分中含有镁、钛、卤素
和内给电子体,且所述内给电子体为通式I所示化合物和二元酸酯的复合内给电子体,通
式I所示化合物结构如下,
在通式I中,R和R’相同或不同,为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1~C20的烷基、C2~C20的烯基或C6~C20的含有或不含有杂原子的芳基,且所述取代基选自烃基、羟基和卤素,所
述杂原子为N;
R1~R5相同或不同,为氢、卤素原子、羟基、烷氧基或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1~C12的烷基、C2~C12的烯基或C6~C20的芳基;
X为碳或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催化剂组分,其特征在于,所述二元酸酯为如通式II所示
化合物,
在通式II中,R和R’相同或不同,为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直链、支链或环状的
C1~C20的烃基,且所述取代基选自羟基和卤素;R1~R4相同或不同,为氢、卤素原子、羟
基、烷氧基或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1~C12的烷基、C2~C12的烯基或C6~C20的芳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催化剂组分,其特征在于,所述二元酸酯选自邻苯二甲酸
二乙酯、邻苯二甲酸二丙酯、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邻苯二甲酸二
\t正戊酯、邻苯二甲酸二异戊酯、邻苯二甲酸二新戊酯、邻苯二甲酸二己酯、邻苯二甲酸二
庚酯、邻苯二甲酸二辛酯、邻苯二甲酸二壬酯、2-甲基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2-甲基邻苯
二甲酸二正丁酯、2-丙基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2-丙基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2-丁基邻苯
二甲酸二异丁酯、2-丁基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2-丙基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2-丙基邻苯
二甲酸二正丁酯、4-丙基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4-丁基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2-氯邻苯二
甲酸二异丁酯、2-氯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4-氯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4-氯邻苯二甲酸二
正丁酯、4-甲氧基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催化剂组分,其特征在于,R和R’中所述含有杂原子的芳
基选自吡啶基、吡咯基、嘧啶基和喹啉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催化剂组分,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式I所示化合物选自2,6-
二(2,6-二甲基苯亚胺基)乙基吡啶、2,6-二(2,6-二异丙基苯亚胺基)乙基吡啶、2,6-二(苯亚
胺基)乙基吡啶、2,6-二(2-萘亚胺基)乙基吡啶、2,6-二(1-萘亚胺基)乙基吡啶、2,6-二(丁亚
胺基)乙基吡啶、2,6-二(己亚胺基)乙基吡啶、2,6-二(戊亚胺基)乙基吡啶、2,6-二(辛亚胺
基)乙基吡啶、2,6-二(苄亚胺基)乙基吡啶、2,6-二(4-氯苯亚胺基)乙基吡啶、2,6-二(4-三氟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军,高明智,刘海涛,马晶,陈建华,李现忠,张晓帆,蔡晓霞,马吉星,李昌秀,胡建军,杨琳娜,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