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核酸电化学检测
,特别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核酸电化学检测技术是重要的检测手段,广泛运用于免疫诊断、病原微生物筛查及环境监控等领域。该方法以分子生物学技术为检测基础(常利用核酸扩增技术)、以电化学发光原理为支撑,旨在于构建高灵敏度、快速及可靠的检测方法。得益于电化学发光原理的优越性,该方法具有较宽的检测范围、高灵敏度、反应体系可控及高信噪比等特点。然而,核酸电化学检测技术以单个三联吡啶钌为发光基团。因此,建立一种多个三联吡啶钌发光基团,对于提高核酸电化学检测技术的灵敏度具有积极作用。目前,电化学发光信号的放大常采用纳米金放大技术,在单个胶体金表面标记多个三联吡啶钌发光基团,以达到提闻检测灵敏度的目的。但是,纳米金放大技术存在一些不足:(1)纳米金放大技术以巯基与金球表面形成硫-金键,反应过程复杂、耗时;(2)纳米金放大技术在探针制备时,纳米金表面常标记多个DNA探针,且不可控,导致单个纳米金球上标记上多个DNA探针,因此,不能达到理想的放大效果;(3)纳米金放大技术在标记过程,常发生纳米金聚集,标记过程不稳定且与纳米金合成的质量好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聚合物电化学发光信号放大的核酸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具体步骤:(1)三联吡啶钌的合成:①称取:二氯双(2,2'‑联吡啶)钌0.05g,NaHCO30.05g,4‑羧酸‑2,2'‑联吡啶0.0375g;②加入10mL体积分数80%甲醇水溶液,混合液在硅油浴下回流;③所得溶液在冰浴中冷却2h;④用1mol/L的H2SO4将pH值调到4.4,形成沉淀;⑤形成的沉淀进行过滤,收集滤液;⑥向⑤中所得滤液中加入3.125mL NaPF6溶液,搅拌后置于4℃环境中挥发滤液,观察晶体产生;收集所得结晶即为二(2,2'‑联吡啶)(4‑羧酸‑2,2'‑联吡啶)钌的二(六氟磷酸盐)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聚合物电化学发光信号放大的核酸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1)三联吡啶钌的合成: ①称取:二氯双(2,2’-联吡啶)钌0.05g, NaHCO30.05g, 4-羧酸-2,2’ -联吡啶.0.0375g ; ②加入IOmL体积分数80%甲醇水溶液,混合液在硅油浴下回流; ③所得溶液在冰浴中冷却2h; ④用lmol/L的H2SO4将pH值调到4.4,形成沉淀; ⑤形成的沉淀进行过滤,收集滤液; ⑥向⑤中所得滤液中加入3.125mL NaPF6溶液,搅拌后置于4°C环境中挥发滤液,观察晶体产生;收集所得结晶即为二(2,2’ -联吡啶)(4-羧酸-2,2’ -联吡啶)钌的二(六氟磷酸盐); (2)三联吡啶钌的活化: ①称取:二环己基碳二亚胺1.1635g, N-羟基琥拍酰亚胺0.5947g ; ②搅拌条件下溶解于7.7568mL 二甲基甲酰胺中,然后冰浴冷却Ih ; ③加入0.1616g步骤(1)合成的二(2,2’ -联吡啶)(4-羧酸-2,2’ -联吡啶)钌的二(六氟磷酸盐),混合物冰浴搅拌混匀; ④室温下密封振荡; ⑤通过吸滤装置除去所得沉淀,滤液中含有活性的钌配合物,即活化三联吡啶钌; (3)聚赖氨酸-三联吡啶钌复合物的制备: ①取一管聚赖氨酸固体粉末离心; ②打开管盖,并加入75μ L0.1M硼酸钠,调整pH值至8.5,盖上管盖; ③充分上下振荡5min,离心收集; ④加入30μ L的步骤(2)⑤中所得到的活化三联吡啶钌; ⑤室温避光孵育12h; ⑥用超滤管分离除去体系中的小分子化合物; ⑦离心,倒去滤液,加入0.5mL预冷无水乙醇,放入超低温冰箱中lh,用超滤管分离除去体系中的小分子化合物; ⑧离心,倒去滤液,加入ImL预冷体积分数80%乙醇水溶液,放入超低温冰箱中Ih,用超滤管分离除去体系中的小分子化合物; ⑨离心,倒去滤液,加入ImL预冷体积分数80%乙醇水溶液,放入超低温冰箱中Ih,用超滤管分离除去体系中的小分子化合物; ⑩离心,将所得沉淀,加100μ L水稀释,得到聚赖氨酸-三联吡啶钌复合物,放入-20°C保存; (4)DNA探针标记聚赖氨酸-三联吡啶钌复合物: 该反应体系中,将聚赖氨酸-三联吡啶钌复合物、DNA探针及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 胺混匀,调整pH值至6 ;避光孵育;最后,用超滤管离心除去小分子化合物;得到DNA探针标记的聚赖氨酸-三联吡啶钌复合物,并用纯水保存在_20°C ; (5 )磁捕捉检测目标DNA序列:以传统的磁捕捉及“sandwich”模型为基础,构建了一种以聚赖氨酸-三联吡啶钌为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邢达,周小明,廖玉辉,
申请(专利权)人:华南师范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