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济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电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传感界面的制备方法及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15636555 阅读:3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14 20: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导电超分子凝胶的电化学发光免疫传感界面的制备方法及应用,涉及纳米科学、生物免疫技术、电化学传感等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单宁酸与过渡金属离子形成的导电超分子凝胶为载体,实现了电化学发光半导体纳米材料在电极界面的简易固定与高效发光。同时生物分子单宁酸与金属钛离子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超分子凝胶对生物大分子的反应活性,可以将抗体固定在电极表面。该方法不仅步骤简单,操作容易,而且具有较高的电化学发光性能,解决了纳米材料及生物分子缺乏简单而有效的电极固定方法等问题。该方法可以适用于多种生物标志物免疫传感器电极的制备,在科研和临床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传感界面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纳米科学、生物免疫技术、电化学传感等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传感界面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技术介绍
高灵敏、高选择性的化学和生物传感器在环境监测、食品安全、临床分析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年来一直是国内外分析化学工作者的研究热点。其中基于电极过程的电化学传感器、电化学发光传感器和光电化学传感器等由于具有灵敏度高、易于小型化等特点在实际应用中显示出了巨大优势,而稳定响应性的电极传感界面是构建这类电化学传感器的关键。纳米材料因其具有特殊的结构及由此产生的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能,已经被广泛地用于电化学传感器的构建。尽管纳米结构材料在信号传导、信号放大、人工模拟酶等方面具有明显作用,但纳米材料本身存在底物选择性差、低生物识别能力等问题。因此在构建传感界面时大多将纳米材料与生物识别单元相结合,但纳米材料同样存在生物相容性差、与生物分子耦合困难等问题。随着仿生学概念的兴起,仿生化学已逐渐与纳米科学、生命科学、医学、药学等领域交叉渗透。将仿生化学与纳米结构材料相结合,构建纳米仿生传感界面,可以解决纳米材料在传感器应用中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传感界面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100 µL10mg·mL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传感界面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100µL10mg·mL-1的氧化石墨烯或碳纳米管水溶液、100µL10mg·mL-1的氮化碳纳米片水溶液与200µL质量分数为30mg·mL-1的单宁酸的水溶液混合,超声震荡5分钟,用50µL浓度为1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将pH调为7;(2)将上述混合溶液与300µL质量分数为40%的二(2-羟基丙酸)二氢氧化二铵合钛的水溶液混合,涡旋震荡1分钟,得到纳米材料掺杂的溶胶;(3)将10µL步骤(2)制得的溶胶滴在处理、活化好直径为4mm的玻碳电极表面,30分钟后得到导电凝胶修饰的玻碳电极;(4)用移液枪将5µL生物标志物捕获抗体溶液(10µg·mL-1)滴涂在步骤(3)制得的电极表面,4℃条件下晾干;(5)用超纯水多次冲洗步骤(4)制得的电极,用移液枪将6µL质量分数为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洪敏魏琴王欢张勇吴丹范大伟庞雪辉胡丽华
申请(专利权)人:济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