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骑型车辆的操作部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778461 阅读: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3-17 12: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跨骑型车辆的操作部构造,能够提高一对线缆和滑块向节气门外壳的组装性。具有:设在把手管(10)上的节气门(20);节气门线缆(30),由具有覆盖芯线(31)的线缆外部件(32)的一对线缆(33)构成,各线缆(33)的芯线(31)的一端部(31b)固定在节气门(20)上,另一端部固定在节流阀上,根据节气门(20)的操作方向,一对线缆中的某一方的芯线(31)被牵引,由此使所述节流阀向开方向或闭方向可变;通过结合外壳半体(41、42)彼此而保持节气门(20)的一部分和节气门线缆(30)的一端部且固定在把手管(10)上的节气门外壳(40);被节气门外壳(40)夹持,对芯线(31)的弯曲部(31c)进行引导的滑块(50),构成为能够将一对线缆外部件(32)的一端部(32b)和滑块(50)一体化,并通过节气门外壳(40)夹持一体化物(70)。(*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跨骑型车辆的操作部构造
本技术涉及跨骑型车辆的操作部构造。
技术介绍
以往,作为跨骑型车辆的操作部构造,例如已知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构造。借用该文献的附图标记进行说明的话,该跨骑型车辆的操作部构造具有:跨骑型车辆的把手管I ;能够相对旋转地安装在该把手管I上的节气门4 ;对向搭载在所述跨骑型车辆上的内燃机供给的空气量进行调整的节流阀(未图示);节气门线缆,由分别具有芯线6、6和覆盖该芯线6的线缆外部件的一对线缆构成,各线缆的芯线6的一端部固定在所述节气门4上、另一端部固定在所述节流阀上,根据上述节气门4的操作方向,一对线缆中的某一方的线缆的芯线6被牵弓I,由此使所述节流阀向开方向或闭方向可变;通过使被一分为二的外壳半体彼此结合而保持所述节气门4的一部分和所述节气门线缆的一端部且固定在所述把手管I上的节气门外壳3 ;被该节气门外壳3夹持,对所述芯线6的弯曲部进行引导的滑块8。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昭58-44293号公报上述以往的跨骑型车辆的操作部构造是一对线缆(节气门线缆)和滑块各自独立地组装在节气门外壳上的构造。因此,对于将一对线缆(节气门线缆)和滑块向节气门外壳的组装作业来说需要熟练性,要求组装性的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欲解决的课题是提供一种能够使一对线缆和滑块向节气门外壳的组装性提高的跨骑型车辆的操作部构造。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技术的跨骑型车辆的操作部构造,具有:跨骑型车辆的把手管;能够相对旋转地组装在该把手管上的节气门;对向搭载在所述跨骑型车辆上的内燃机供给的空气量进行调整的节流阀;节气门线缆,由分别具有芯线和覆盖该芯线的线缆外部件的一对线缆构成,各线缆的芯线的一端部固定在所述节气门上,另一端部固定在所述节流阀上,根据所述节气门的操作方向,一对线缆中的某一方的线缆的芯线被牵引,由此使所述节流阀向开方向或闭方向可变;通过使被一分为二的外壳半体彼此结合而保持所述节气门的一部分和所述节气门线缆的一端部且固定在所述把手管上的节气门外壳;被该节气门外壳夹持,引导所述芯线的弯曲部的滑块,其特征在于,构成为使所述一对线缆外部件的一端部和所述滑块能够一体化,并通过所述被一分为二的节气门外壳夹持该一体化物。通过该跨骑型车辆的操作部构造,通过使一对线缆外部件的一端部和滑块一体化,且通过被一分为二的节气门外壳来夹持该一体化物,而能够将滑块和一对线缆外部件一体地组装在节气门外壳上。因此,能够提高一对线缆和滑块向节气门外壳的组装性。该跨骑型车辆的操作部构造能够成为具有对所述一对线缆外部件的一端部彼此进行固定的端部件的构成,能够通过使该端部件和所述滑块结合来构成所述一体化物。这样构成的情况下,能够结合固定一对线缆外部件的一端部彼此的端部件和滑块而构成一体化物,由于能够通过节气门外壳夹持该一体化物,所以,线缆外部件的副组装成为可能,生广效率提闻。在该跨骑型车辆的操作部构造中,能够成为在所述端部件和滑块之间夹持使所述一对芯线通过的密封部件的构成。这样构成的情况下,由于使一对芯线的密封部件夹持在端部件和滑块之间,所以,无需在每条芯线上组装密封部件,而且,在使端部件和滑块一体化时还能使密封部件也一体化,所以,能够提高密封性,同时,还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在该跨骑型车辆的操作部构造中,能够成为以下构成,设置贯穿所述端部件以及滑块的贯通孔,将通过插入该贯通孔而将端部件和滑块不能相对位移地定位的突起一体地设在所述节气门外壳上。这样构成的情况下,由于无需另外追加端部件以及滑块的定位部件,所以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在该跨骑型车辆的操作部构造中,能够成为以下构成,所述端部件具有供所述芯线贯穿的贯穿孔、且具有结合在所述滑块上的结合凸部,并且,所述滑块具有:承接所述端部件的结合凸部的承接凹部、与被该承接凹部承接的所述结合凸部的贯穿孔连通,并对所述芯线进行引导的凹槽,密封部件从所述凹槽侧在该凹槽中被引导并被插入所述端部件的贯穿孔中。这样构成的情况下,由于能够边利用凹槽引导密封部件,边将其插入端部件内,所以,能够提高密封部件的组装性。在该跨骑型车辆的操作部构造中,能够成为以下构成,在所述端部件的外周设置突部,而在所述节气门外壳上设置与所述突部抵接的、并与所述线缆的长度方向正交的定位面,通过使该定位面和所述突部抵接,将所述端部件和节气门外壳在线缆长度方向上不能相对移动地定位。这样构成的情况下,通过设计端部件和节气门外壳的形状,能够进行定位,能够省略用于定位的其他部件,使生产效率提高。在该跨骑型车辆的操作部构造中,能够成为将所述一体化物配置在所述把手管的上方的构成。这样构成的情况下,由于一体化物被配置在把手管的上方,所以即使雨水等侵入节气门外壳内,也能够抑制水向线缆内的浸入。在该跨骑型车辆的操作部构造中,能够成为以下构成,所述密封部件具有:通过端部件和滑块沿线缆长度方向被夹持的基部;从该基部向端部件侧延伸且配置在端部件内的管部;通过该管部的内周面形成的与芯线的密封面,在所述管部的外周面和所述端部件之间设有间隙。这样构成的情况下,通过在管部的外周面和端部件之间设置间隙,管部能够追随芯线的动作而容易地变形。即,管部相对于芯线的动作的追随性变得良好,密封性以及芯线的滑动性提高。【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技术的跨骑型车辆的操作部构造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局部省略俯视剖视图(图2中的1-1剖视图)。图2是图1的I1-1I剖视图。图3是将一侧的外壳半体42拆下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的III向视图)。图4是将一侧的外壳半体41拆下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的IV向视图)。图5是表示端部件60的图,(a)为俯视图,(b)为主视图,(c)为左侧视图,(d)为右侧视图,(e)为立体图。图6是表示滑块50的图,(a)为俯视图,(b)为主视图,(c)为左侧视图,(d)为仰视图。图7是表示滑块50的图,(a)为从斜上方观察的立体图,(b)为从斜下方观察的立体图。图8是同时表示密封部件80以及使用了该密封部件80的密封构造的立体图的图。图9是同上的密封构造的剖视图(图8中的IX-1X图)。图10是表示其他的密封构造的图,是同时表示密封部件90以及使用了该密封部件90的密封构造的剖视图。图11是表不其他的实施方式的图,(a)是局部省略侧视图,(b)是表不图(a)的局部省略b向视图。图12是同上的实施方式及其周边构造的外观立体图。附图标记的说明10:把手管,20:节气门,30:节气门线缆,31:芯线,31b:—端部,32:线缆外部件,32b: 一端部,33:线缆,40:节气门外壳,41、42:外壳半体,41s、42s、46b、46c:定位面,45:突起,50:滑块,52:承接凹部,54:引导槽(凹槽),55:贯通孔,60:端部件,61p、66:突部,62:结合凸部,62h:贯穿孔,65:贯通孔,70:一体化物,80、90:密封部件。【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技术的跨骑型车辆的操作部构造的实施方式。此外,各图中,对于相同部分以至相当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跨骑型车辆的操作部构造具有:跨骑型车辆(未图示)的把手管10 ;能够相对旋转地组装在该把手管10上的节气门20 ;对向搭载在跨骑型车辆上的内燃机供给的空气量进行调整的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跨骑型车辆的操作部构造,具有:?跨骑型车辆的把手管(10);?能够相对旋转地组装在该把手管(10)上的节气门(20);?对向搭载在所述跨骑型车辆上的内燃机供给的空气量进行调整的节流阀;?节气门线缆(30),由分别具有芯线(31)和覆盖该芯线(31)的线缆外部件(32)的一对线缆(33)构成,各线缆(33)的芯线(31)的一端部(31b)固定在所述节气门(20)上,另一端部固定在所述节流阀上,根据所述节气门(20)的操作方向,一对线缆中的某一方的线缆(33)的芯线(31)被牵引,由此使所述节流阀向开方向或闭方向可变;?通过使被一分为二的外壳半体(41、42)彼此结合而保持所述节气门(20)的一部分和所述节气门线缆(30)的一端部且固定在所述把手管(10)上的节气门外壳(40);?被该节气门外壳(40)夹持,引导所述芯线(31)的弯曲部(31c)的滑块(50),?其特征在于,?构成为使所述一对线缆外部件(32)的一端部(32b)和所述滑块(50)能够一体化,并通过所述被一分为二的节气门外壳(40)夹持一体化物(70)。

【技术特征摘要】
2012.08.09 JP 2012-1769661.一种跨骑型车辆的操作部构造,具有: 跨骑型车辆的把手管(10); 能够相对旋转地组装在该把手管(10)上的节气门(20); 对向搭载在所述跨骑型车辆上的内燃机供给的空气量进行调整的节流阀; 节气门线缆(30),由分别具有芯线(31)和覆盖该芯线(31)的线缆外部件(32)的一对线缆(33)构成,各线缆(33)的芯线(31)的一端部(31b)固定在所述节气门(20)上,另一端部固定在所述节流阀上,根据所述节气门(20)的操作方向,一对线缆中的某一方的线缆(33)的芯线(31)被牵引,由此使所述节流阀向开方向或闭方向可变; 通过使被一分为二的外壳半体(41、42)彼此结合而保持所述节气门(20)的一部分和所述节气门线缆(30)的一端部且固定在所述把手管(10)上的节气门外壳(40); 被该节气门外壳(40)夹持,引导所述芯线(31)的弯曲部(31c)的滑块(50), 其特征在于, 构成为使所述一对线缆外部件(32)的一端部(32b)和所述滑块(50)能够一体化,并通过所述被一分为二的节气门外壳(40)夹持一体化物(70)。2.如权利要 求1所述的跨骑型车辆的操作部构造,其特征在于, 具有对所述一对线缆外部件(32)的一端部(32b)彼此进行固定的端部件(60), 通过使该端部件(60)和所述滑块(50)结合而构成所述一体化物(70)。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跨骑型车辆的操作部构造,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端部件(60)和滑块(50)之间夹持使所述一对芯线(31)通过的密封部件(90)。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跨骑型车辆的操作部构造,其特征在于, 设有贯通所述端部件(60)以及所述滑块(50)的贯通孔(65、55),将通过插入该贯通孔(65、55)而使所述端部件(60)和滑块(50)不能相对移动地定位的突起(45) —体地设在所述节气门外壳(40)上。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跨骑型车辆的操作部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端部件(60)具有供所述芯线(31)贯穿的贯穿孔(62h)、且具有结合在所述滑块(50)上的结合凸部(62),并且, 所述滑块(50)具有:承接所述端部件(60)的结合凸部(62)的承接凹部(52);与被该承接凹部(52)承接的所述结合凸部(62)的贯穿孔(62h)连通、并对所述芯线(31)进行引导的凹槽(54), 密封部件(80)从所述凹槽(54)侧在该凹槽(54)中被引导并被插入所述端部件(60)的贯穿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前田匡雅前田哲明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