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后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672801 阅读: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2-14 21:22
一种车辆的后部结构(1),该车辆具有设置在车身的后端的高位制动灯(5)。后部结构被构造成:在后端的上表面上、安装有高位制动灯的区域的两侧向外的区域比包括顶板(2)的倾斜表面的基准面更倾斜,并且高位制动灯的下表面位于车辆的后方视野的上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车辆的后部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的后部结构。
技术介绍
已有的车辆在其后部分上设置有后扰流板。对于这样的车辆,已知的结构中设置为向车辆外突出的后扰流板的上表面部分是角部,该角部的矫正功能形成最佳气流以减少车辆的空气阻力,从而改进空气动力性能(例如,见专利文献I)。现有技术: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N0.3516235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通常,车辆具有安装在其后部分上的制动灯,用于通知随后的车辆对车辆进行制动。近年来,特别地,高位制动灯经常沿后窗玻璃的上端侧被安装在车辆的后部分靠近后窗玻璃的上端侧。当高位制动灯被设置在后门时,不设置上述后扰流板,如果在后门上的高位制动灯的上表面部分向下倾斜以便改进空气动力性能,则高位制动灯的安装位置降低。这将造成妨碍司机后方视线的问题,可能导致不良的后果。该问题不局限于在后门上设置高位制动灯,而通常存在以下问题:在车辆的后表面部分不设置后扰流板,而是直接设置高位制动灯。本专利技术的挑战是要解决现有技术的这些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的后部结构,该车辆的后部结构使高位制动灯能够被设置在车辆的后表面部分上,同时改进空气动力性能。解决问题的方法: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的后部结构是具有设置在车身的后端的高位制动灯的车辆的后部结构,其中,在后端的上表面上、安装有高位制动灯的区域的两侧向外的区域比包括顶板的倾斜面的基准面更倾斜,高位制动灯的下表面位于车辆的后方视野的上方。因为高位制动灯的下表面位于车辆的后方视野的上方,没有妨碍司机的后方视野。此外,安装有高位制动灯的区域的两侧向外的区域比包括顶板的倾斜面的基准面更倾斜。从而,能够改进空气动力性能。在本专利技术的较优实施例中,后部结构具有能够打开和闭合的后门,该后门打开和闭合车辆的后部分的开口,并且高位制动灯设置在后门的上端。优选地,车身的上表面和车身的后表面部分之间的接合处具有角部。因为该特征,分离点被稳定地形成,从而能够改进空气动力性能。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后部结构,将高位制动灯设置在后门上能够取得极好的效果,同时能够改进空气动力性能。【附图说明】图1是车辆的示意立体图,用于说明根据本实施例的车辆的后部结构;图2是车辆的示意后视图,用于说明根据本实施例的车辆的后部结构;图3 (1)、3 (2)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实施例的车辆的后部结构的视图,其中,图3(1)是沿图2中线A-A的示意截面图,而图3 (2)是沿图2中线B-B的示意截面图;图4 (I)、4 (2 )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实施例的车辆的后部结构的视图,其中,图4 (I)是关注中心上表面部分的示意截面图,而图4 (2)是关注凹部的示意截面图。【具体实施方式】根据本实施例的车辆的后部结构将利用图1至图4 (1)、4 (2)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施例的车辆I的车身的后部分为车辆的后部结构I。后门3被设置在车辆I的顶板2的后端。后门3包括:后上表面区31,该后上表面区与顶板2 —起构成车辆的顶端部分;和后表面区32,该后表面区32被设置为与后上表面区31相连并构成车辆的后表面部分。后上表面区31从车身的前面向后面在车身上向下倾斜。在本实施例中,高位制动灯5被结合在后表面区32的上端旁边的中间部分中。后窗4被设置在后表面区32的中间。如图2所示,后窗4被设置成从后上方视线的上方延伸到车身的下侧,该视线显示司机的后方视野的上线。此处使用的司机的后方视野为从驾驶席的后方视野,而上线为在车辆后端的后方视野的上边界线。应当注意,因为司机的视野随司机的身高而变化,此处司机的视野指的是假定司机通常会有的视野。后上表面区31具有中上表面部33,高位制动灯5被设置在该中上表面部33上。如图3 (I)所示,中上表面部33被设置成具有与后端倾斜表面21相同或者事实上相同的倾角,当后门3在闭合状态时,后端倾斜表面21构成顶板2的后端。后门3的上侧区经由铰链构件(未显示)被顶板凹腔22可枢轴旋转地支撑,该顶板凹腔22被设置在顶板2的后端倾斜表面21的端部上。更具体地,高位制动灯5包括:发光二极管51,红透镜板52,和容纳发光二极管51、红透镜板52等的外壳53。高位制动灯5通过已公开的方法以红透镜板52被适配在后表面区32中并且在车辆的后表面上露出的方式被安装。如图2所示,为了改进空气动力性能,凹部6被形成在后门3的后上表面区31在车身的宽度方向的两端侧,即,在高位制动灯5的两个外侧。如图3 (2)所示,每个凹部6被设置成在车身上向下比基准面P2更倾斜,该基准面P2为包括顶板2的后端倾斜表面21的倾斜表面。即,凹部6具有倾斜表面61,与中上表面部33的倾斜度相比,该倾斜表面61在车身上向下倾斜。后上表面区31由上述中上表面部33和倾斜表面61组成。倾斜表面61被设置成沿最优面Pl延伸,以便最优化车辆的空气动力性能的改进。在本实施例中,倾斜表面61被形成为,相对于中上表面部33 (后端倾斜表面21)以2至10度的角度向下倾斜大约5mm以上,从而倾斜表面61沿对空气动力性能有效的最优面Pl延伸。倾斜表面61继续进入后表面区32。因为倾斜表面61被形成在后门3的后上表面区31,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空气动力性能能够被改进。空气动力性能将得到说明。在与图3 (I)对应的图4 (I)中,包括在设置高位制动灯5的位置上的后上表面区31的表面,沿由顶板2的后端倾斜表面21构成的基准面P2延伸。在这种情况下,在车辆行驶期间在车辆的后部结构的下游形成的空气涡流(分离涡)SI假设为图4 (I)的形式。即,空气流沿中上表面部33流动,并且在中上表面部33的端部的下游的分离点P3处分流,形成在车辆的后部结构I的下游侧的分离涡SI。另一方面,在与图3 (2)对应的图4 (2)所示的凹部6的位置,倾斜表面6被设置成:沿具有比基准面P2更大的(陡峭的)倾斜度的最优面Pl延伸。对于该倾斜表面61,在行驶时形成在车辆后的空气涡流(分离涡)S2小于分离涡SI。通过如此形成小于分离涡SI的分离涡S2,能够减小空气阻力。假设在设置后门3的高位制动灯5的位置,后上表面区31被设置成沿最优面Pl延伸。在这种情况下,高位制动灯5的位置低于后上方视线,并且可能妨碍后上方视线。因此,对于本实施例,后上表面区31被设置成,在设置高位制动灯5的位置上沿基准面P2延伸。这样一来,后窗4能够被设置成从后上方视线的上方的位置开始,从而能够确保视野范围。如果整个后表面被形成在该状态下,另一方面,空气动力性将变差。从而,凹部6被设置在高位制动灯5的两侧,并且凹部6被设置成沿最优面Pl延伸。通过该方法,车辆的后部结构I被构造成能够整体地保持较高的空气动力性能。在本实施例中,如上所述,高位制动灯5被设置成不妨碍后方视野。此外,具有沿最优面Pl的倾斜表面61的凹部6被设置在高位制动灯5的两端。因此,分离涡的形成被抑制从而可以改进空气动力性能。如果,在这种情况下,倾斜表面61的倾斜度太大,所以,例如,引起在顶板2的后端上的倾斜表面的倾斜角和倾斜表面61的倾斜角之间的差异。从而,空气流的分离会降低空气动力性能。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倾斜表面61的倾斜的程度不会引起空气流分离;即,该角度被倾斜成倾斜表面61沿最优面Pl延伸从而实现最佳化。顺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的后部结构,所述车辆具有设置在车身的后端的高位制动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后端的上表面上,安装有所述高位制动灯的区域的两侧向外的区域比包括顶板的倾斜表面的基准面更倾斜;并且所述高位制动灯的下表面位于所述车辆的后方视野的上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1.06.07 JP 2011-1277481.一种车辆的后部结构,所述车辆具有设置在车身的后端的高位制动灯,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后端的上表面上,安装有所述高位制动灯的区域的两侧向外的区域比包括顶板的倾斜表面的基准面更倾斜;并且 所述高位制动灯的下表面位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吉村幸祐吉田昌弘永吉恒久保田知生松井弘和吉峰典彦中神秀泰奥村晶哲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