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張家斌专利>正文

自行车轮毂补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659380 阅读: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2-13 04:41
一种自行车轮毂补强装置,包括一轮毂本体及数个套环,其中:该轮毂本体包括有一轮毂外壳,该轮毂外壳两端设有一第一轮盘及一第二轮盘,又该第一轮盘连接轮毂外壳的相反侧延伸有一第一环部,而该第二轮盘连接轮毂外壳的相反侧延伸有一第二环部;各套环套设于第一环部外周,以及第二环部外周,该轮毂本体借由套环的套设,强化第一环部与第二环部所能承受的侧向拉力;轮毂外壳、第一轮盘、第二轮盘、第一环部及第二环部为一体成型;第一轮盘与第二轮盘上各环设有数个组孔。本发明专利技术强化车轮毂所能承受的侧向力与幅丝条的拉扯力,进一步降低车轮毂的坏损,达到骑乘时的顺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行车轮毂补强装置
本专利技术是一种自行车轮毂补强装置,详而言之是以强化轮毂所能受的侧向力,避免轮毂变形、扭曲,甚至产生裂痕的补强装置。
技术介绍
现今骑乘自行车的运动风气日益兴盛,而为了符合更多不同需求的人们所骑乘,每季所推出的自行车车款都是求新求变,市面上的自行车车款有许多种类,像是公路专用的公路车、休闲专用的小折叠车、环岛专用的环岛车等,这些车款为了不同的使用而有不同专门的设计。然而请参阅图1所示现有的车轮毂装置,在不同种类自行车都装设有车轮毂1,而这些车轮毂I却都存在着共同的风险,那就是当骑乘在具颠簸不平的道路上时,自行车上的车轮毂I所承受的侧向力以及幅丝条所拉扯的力量极为不平均,在这项风险的存在下,车轮毂I位于组接幅丝条的位置,受到侧向力及拉扯力的长时间影响,容易造成车轮毂I扭曲变形,甚至出现裂痕的可能性发生,进一步影响到车轮毂I组装棘轮套座10的位置,而当车轮毂I有所坏损时,自行车整体的运转就产生不顺畅及效率变差,进一步影响到其它的组件的动作。请参阅中国台湾专利M425781「自行车之轮毂棘轮结构」,主要是提供一种自行车的轮毂棘轮结构,其包含有:一轮毂套筒组,具有一轮毂座,及设于该轮毂座一侧端缘上并可旋转的一套筒座;一棘轮组,设于各该轮毂座及套筒组之间,其具有金属材质的一棘齿环,其上环设有若干齿部,至少一棘爪,设于各齿部相对位置并可与的相啮合;一磁性装置,设于各该棘爪与齿部之间,其具有设于该棘爪上的一磁性组件,可有效自动吸附于该齿部,而使该棘爪因该套筒座旋转时被推离各该齿部后,而能自动复归并再次与各该齿部相啮合;借此,利用设于棘爪及齿部间的磁性装置以磁力吸附结构设计,可使整体结构的使用寿命增加,同时可达到结构简单及组设方便的效果,及减少空间使用。上述为现今市面上常见的轮毂棘轮结构,而根据所说明在其轮毂座与幅丝条的组接处,容易因侧向力的拉扯而产生变形、扭曲或裂痕的现象,又因为经过幅丝条的拉扯变形后,导致轮毂座与套筒座在骑乘时动作时的相互碰撞,使得骑乘时的效率变差,最后导致整体轮毂座或套筒座的坏损,进而影响到其它组件。故,「自行车之轮毂棘轮结构」需再加以改良,以适合大众所使用。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人为了改善以往现有的轮毂座受幅丝条因侧向力的拉扯,而导致轮毂座的变形、扭曲,甚至有裂痕的产生,然而,轮毂座的坏损导致与套筒的组接易在骑乘时产生相互碰撞的情况,造成轮毂座与套筒的损毁,最后影响整体自行车的动作的缺点,因此,本专利技术人利用许多时间投入研究相关知识与方式,并加以比较各项优劣,且进行相关产品的研究与开发,并历经多次实验与测试,而终于专利技术出一种「自行车轮毂补强装置」,其改善现有轮毂的缺点,进一步强化轮毂所能承受的侧向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车轮毂因受到侧向力与幅丝条的拉扯力影响,而产生变形、扭曲,甚至出现裂痕,进一步造成车轮毂与其它组件的组装产生松脱、不稳固及效率变差的缺点,而提供一种自行车轮毂补强装置,强化车轮毂所能承受的侧向力与幅丝条的拉扯力,进一步降低车轮毂的坏损,达到骑乘时的顺畅。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行车轮毂补强装置,其包括一轮毂本体及数个套环,其中:该轮毂本体包括有一轮毂外壳,该轮毂外壳两端设有一第一轮盘及一第二轮盘,又该第一轮盘连接轮毂外壳的相反侧延伸有一第一环部,而该第二轮盘连接轮毂外壳的相反侧延伸有一第二环部;[0011 ] 各套环套设于第一环部外周,以及第二环部外周;据此,轮毂本体借由套环的套设,强化第一环部与第二环部所能承受的侧向拉力。本专利技术自行车轮毂补强装置进一步包括有下列技术特征:1.该轮毂外壳、第一轮盘、第二轮盘、第一环部及第二环部为一体成型。2.该第一轮盘与第二轮盘上各环设有数个组孔。3.套发于第一轮 盘外周的套环的厚度是介于第一轮盘外周缘至组孔周缘邻近第一轮盘的一侧,而套设于第二轮盘外周的套环的厚度是介于第二轮盘外侧周缘至组孔周缘邻近第二轮盘的一侧。4.该轮毂本体进一步包括有一棘轮座及一心轴,该棘轮座组设于第一环部的一端,且该轮毂外壳的一端插设于第一环部内,而该心轴贯设棘轮座与轮毂外壳,又该心轴的一端延伸至第二环部外,而心轴的另一端则延伸至棘轮座外。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强化车轮毂所能承受的侧向力与幅丝条的拉扯力,进一步降低车轮毂的坏损,达到骑乘时的顺畅。【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现有的车轮毂结构示意图。[0021 ]图2是本专利技术轮毂本体立体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轮毂本体局部分解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轮毂本体局部剖面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轮毂本体另一视角立体示意图。图6是图5所示的局部分解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第一环部与第二环部套设有套环局部剖面示意图。图中标号说明:I车轮毂10棘轮套座2轮毂本体21轮毂外壳210第一轮盘2100第一环部211第二轮盘2110第二环部212组孔22组接孔3套环4棘轮座41套接孔5心轴【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达成上述能强化车轮毂所能承受的侧向力,以及幅丝条的拉扯力,进一步降低车轮毂的坏损,并达到骑乘时的顺畅,而改善现有技术上,车轮毂会因骑乘时遇到颠簸不平的路面,进而受到侧向力以及幅丝条的拉扯力所影响,长时间下造成车轮毂的变形、扭曲,甚至产生裂痕的情况的缺点。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自行车轮毂补强装置」,有关其功效及特点,以下搭配相关附图作一简单实施例说明。请参阅图2至图7所示,本专利技术一种自行车轮毂补强装置,其包括一轮毂本体2及数个套环3,其中:该轮毂本体2包括有一轮毂外壳21,该轮毂外壳21两端设有一第一轮盘210及一第二轮盘211,又该第一轮盘210连接轮毂外壳21的相反侧延伸有一第一环部2100,而该第二轮盘211连接轮毂外壳21的相反侧延伸有一第二环部2110 ;各套环3套设于第一环部2100外周,以及第二环部2110外周;据此,轮毂本体2借由套环3的套设,强化第一环部2100与第二环部2110所能承受的侧向拉力(前述为本专利技术主实施例的主要技术特征)。请参阅图2至图3所示,一般用于自行车上的轮毂本体2在其结构上除了轮毂外壳21,以及设于轮毂外壳21两端的第一轮盘210与第`二轮盘211外,另包括有一棘轮座4及一心轴5,该棘轮座4组设于轮毂外壳21设有第一环部2100的一端,又该轮毂外壳21设有一贯穿的组接孔22,而棘轮座4设有一贯穿套接孔41,且该套接孔41与轮毂外壳21的组接孔22相互连通,该心轴5由棘轮座4的套接孔41穿设而入,并穿设入轮毂外壳21的组接孔22,而心轴5的两端延伸于棘轮座4外以及轮毂外壳21的第二环部2110之外,该轮毂本体2借由心轴5的设置,使轮毂本体2组装于自行车车架上,而利用轮毂外壳21的第一轮盘210与第二轮盘211的设置,使轮毂本体2将轮胎与自行车相互组装,又自行车的飞轮盘则套设于棘轮座4,利用轮毂本体2的各项部位与组件相互组设与搭配,提供骑乘者能顺畅骑乘。请参阅图2所示,在轮毂外壳21的第一轮盘210与第二轮盘211上开设有数个组孔212,而自行车轮框上的幅丝条一端则与各组孔212相互组设,借由幅丝条将自行车轮框与轮毂本体2的第一轮盘210及第二轮盘211相互组接,使轮毂本体2转动时带动自行车轮框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行车轮毂补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轮毂本体及数个套环,其中:该轮毂本体包括有一轮毂外壳,该轮毂外壳两端设有一第一轮盘及一第二轮盘,又该第一轮盘连接轮毂外壳的相反侧延伸有一第一环部,而该第二轮盘连接轮毂外壳的相反侧延伸有一第二环部;各套环套设于第一环部外周、以及第二环部外周,该轮毂本体借由套环的套设,强化第一环部与第二环部所能承受的侧向拉力。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行车轮毂补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轮毂本体及数个套环,其中: 该轮毂本体包括有一轮毂外壳,该轮毂外壳两端设有一第一轮盘及一第二轮盘,又该第一轮盘连接轮毂外壳的相反侧延伸有一第一环部,而该第二轮盘连接轮毂外壳的相反侧延伸有一第二环部; 各套环套设于第一环部外周、以及第二环部外周,该轮毂本体借由套环的套设,强化第一环部与第二环部所能承受的侧向拉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轮毂补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毂外壳、第一轮盘、第二轮盘、第一环部及第二环部为一体成型。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轮毂补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轮盘与第二轮盘上各环设有数个组孔。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行车轮毂补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轮盘与第二轮盘上各环设有数个组孔。5.根据权利要求3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自行车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張家斌
申请(专利权)人:張家斌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