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的轮毂煞车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225984 阅读:3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18 06: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行车的轮毂煞车装置,包括:固定煞车盘,装设固定于轮毂一端并位于轴承外侧处;固定煞车盘包括有第一煞车面其面朝向与轮轴轴向相同;轴向位移式煞车盘,装设于固定煞车盘外侧,具一第二煞车面,与第一煞车面相对;轴向位移式煞车盘中央具一导动套组部,且可沿着轮轴轴向进退位移,又轴向位移式煞车盘设有受动部;制动构件,包括驱动端及被动端,被动端与所述受动部相连接,驱动端与煞车把手相连接,通过制动构件带动轴向位移式煞车盘产生轴向位移,进而抵靠摩擦固定煞车盘达成轮毂煞车功能;自行车的轮毂煞车装置达到构件大幅简化且装设体积缩减、制造量化更简单、组立更方便且兼具较佳煞车制动效益的实用进步性及优点。(*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自行车的局部结构;特别涉及一种自行车的轮毂煞车装置
技术介绍
按,目前自行车(即脚踏车)结构的煞车装置作动型态已相当多种,若以组设部位来区分,主要分为轮圈煞车型态以及轮毂煞车型态,其中轮圈煞车型态又可细分为悬臂式煞车及拉引式煞车型态,轮圈煞车型态由于煞车的对象是在轮圈部位,所以目前存在较大的问题点,盖因随着目前自行车产品的轻量化设计发展趋势,使得自行车轮圈多数改采质轻的铝合金或碳纤维材料制成,然而,此等轻质材料均存在不耐高温的缺点,如此造成自行车面对某些剧烈使用状态如长时间下坡时,频繁且用力的煞车动作在煞车接口所产生的瞬间高温(注约可达200°C以上),很容易致使轮圈产生变形现象甚至损坏,造成自行车轮圈寿命大幅缩短的严重问题。承上,另一种轮毂煞车型态设计由于煞车接口是位在轮毂部位,故与轮圈无涉而显然更适合目前的轻量化自行车结构;然而,综观目前各种习知的轮毂煞车结构型态设计,其为人所诟病之处,通常是在于构件太过繁多复杂、制造成本过高以及组立不便等问题,而此等问题的导因,简而言之应可归咎于设计者通常是将传统鼓式煞车的架构直接转用到自行车轮毂结构空间中,然而,相关使用者皆知,自行车轮毂(特别是前轮轮毂)其实是一个相当狭小有限的筒状空间而已,若要将传统鼓式煞车结构设置其中,显然有其技术上的困难与瓶颈存在,而若加以小型化以配合自行车轮毂空间规格,则煞车力度与效果势必大打折扣;因此,由目前各种习知轮毂煞车结构相关专利前案所揭内容均可发现,其轮毂体积通常会因为煞车构件的设置而倍增,惟如此一来,对于自行车整体结构的轻量化发展以及制造成本显然均造成负面影响,显非一理想实用的结构型态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行车的轮毂煞车装置;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所述轮毂煞车装置设置于自行车的前轮或后轮的轮毂结构中以提供煞车功能,该轮毂具有中空筒状空间且通过轴承枢组于自行车前轮或后轮的轮轴外周;本技术解决问题的技术特点,主要在于轮毂煞车装置包括固定煞车盘,呈固定状装设于轮毂一端并位于轴承外侧处,且固定煞车盘包括有第一煞车面,该第一煞车面的面朝向与轮轴的轴向相同,固定煞车盘中央并具一穿透部以供轮轴穿过;轴向位移式煞车盘,装设于轮毂一端并位于固定煞车盘外侧对应位置处,该轴向位移式煞车盘包括有一第二煞车面与固定煞车盘的第一煞车面相对,轴向位移式煞车盘中央并具一导动套组部组合于轮轴外周,且呈可沿着轮轴轴向进退位移的状态,又轴向位移式煞车盘设有受动部以控制该第二煞车面与第一煞车面之间呈相互抵靠摩擦的煞车状态或相互分离的释放状态;制动构件,包括驱动端及被动端,该被动端与轴向位移式煞车盘所设受动部相连接,驱动端则与自行车所设煞车把手相连接,俾可通过制动构件带动轴向位移式煞车盘产生轴向位移,进而抵靠摩擦固定煞车盘达成轮毂煞车功能;所述固定煞车盘与轴向位移式煞车盘装设于轮毂的中空筒状空间内部或中空筒状空间外部。藉此创新独特设计,使本技术对照先前技术而言,可令自行车的轮毂煞车装置达到构件大幅简化且装设体积缩减、制造量化更简单、组立更方便且兼具较佳煞车制动效益的实用进步性及优点。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并通过第一、第二煞车面设为弧曲面或起伏面配合型态的另一技术特征,以达到进一步增加煞车摩擦面积、强化煞车效果的优点。本技术的又一目的,并通过该第一、第二煞车面其中一者的至少一局部区域并设有凹部的又一技术特征,藉以达到能够提供排屑及热温加速排散的功用。 本技术的再一目的,更通过轮毂对应固定煞车盘与轴向位移式煞车盘装设位置处设成外径扩增型态的再一技术特征,而能达到进一步扩增固定煞车盘与轴向位移式煞车盘设置面积的优点。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自行车的轮毂煞车装置整体型态的组合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自行车的轮毂煞车装置零组件结构较佳实施例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按压自行车的煞车把手拉引制动构件驱动端的状态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本技术自行车的轮毂煞车装置另一实施例动作状态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轴向位移式煞车盘的第二煞车面设有凹部的实施例局部放大首1J视图。图6为本技术自行车的轮毂煞车装置设有透气孔的实施例局部放大剖视图。图7为本技术的轮毂煞车装置应用于自行车后轮的实施例图。图8为本技术固定煞车盘与轴向位移式煞车盘装设于轮毂外部型态实施例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I至3所示,系本技术自行车的轮毂煞车装置的较佳实施例,惟此等实施例仅供说明之用,在专利申请上并不受此结构的限制;所述自行车的轮毂煞车装置05设置于自行车的前轮或后轮的轮毂06结构中以提供煞车功能,轮毂06具有中空筒状空间07通过轴承08枢组于自行车前轮或后轮的轮轴09外周;轮毂煞车装置05包括下述构成一固定煞车盘10,呈固定状态装设于轮毂06的一端并位于轴承08外侧位置处,本实施例的固定煞车盘10装设于轮毂06 —端的中空筒状空间07内部,且固定煞车盘10包括有一第一煞车面11,第一煞车面11之面朝向与轮轴09的轴向相同,固定煞车盘10中央并具有一穿透部12以供轮轴09穿过;一轴向位移式煞车盘20,装设于轮毂06的一端并位于固定煞车盘10外侧对应位置处,轴向位移式煞车盘20包括有一第二煞车面21与固定煞车盘10的第一煞车面11相对,其中第二煞车面21与第一煞车面11为平面、弧曲面、起伏面等任一种面状配合型态,轴向位移式煞车盘20中央并具有一导动套组部22组合于轮轴09外周,且呈可沿着轮轴09的轴向进退位移的状态,轴向位移式煞车盘20设有一受动部23,以控制轴向位移式煞车盘20的第二煞车面21与固定煞车盘10的第一煞车面11之间呈相互抵靠摩擦的煞车状态或相互分离的释放状态;此外,该固定煞车盘10与轴向位移式煞车盘20为耐高温且具有高耐磨质性的金属材(如巴氏合金)所构成者为较佳,第一煞车面11或第二煞车面21其中一者则为具有耐高温、高耐磨质性的陶瓷与金属复合来令片所构成者为较佳,以增加固定煞车盘10的第一煞车面11与轴向位移式煞车盘20的第二煞车面21之间的耐磨度,进而减少损耗、增加使用寿命;—制动构件30,包括一驱动端31以及一被动端32,其中被动端32与轴向位移式煞车盘20所设受动部23相连接,该驱动端31则与自行车所预设的煞车把手A相连接(请配合参考图2、3),藉此,通过制动构件30带动轴向位移式煞车盘20产生轴向位移,进而抵·靠摩擦固定煞车盘10达成轮毂06煞车功能;制动构件30亦可设为油压制动型态,藉以增加自行车的制动能力,并能提升行驶时的安全性,而该油压型态的制动构件30相关内部零组件形态在此则不再详细叙述;如图2、3所示,轴向位移式煞车盘20的导动套组部22为一螺纹孔型态,以使轮轴09外周配合设有一外螺纹段70,通过螺纹孔型态的导动套组部22与外螺纹段70的螺合型态,令轴向位移式煞车盘20能够能通过旋转作动方式达到轴向位移状态,以使轴向位移式煞车盘20的第二煞车面21能与固定煞车盘10的第一煞车面11达成相互抵靠摩擦的煞车状态,又轴向位移式煞车盘20所设受动部23为一凸伸臂型态,制动构件30则设为一索体型态(以钢索为较佳),复令制动构件30的被动端32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行车的轮毂煞车装置,设置于自行车的前轮或后轮的轮毂结构中以提供煞车功能,轮毂具有中空筒状空间且通过轴承枢组于自行车前轮或后轮的轮轴外周;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毂煞车装置包括:一固定煞车盘,呈固定状态装设于轮毂的一端并位于轴承外侧位置处,且固定煞车盘包括有一第一煞车面,第一煞车面之面朝向与轮轴的轴向相同,固定煞车盘中央并具有一穿透部以供轮轴穿过;一轴向位移式煞车盘,装设于轮毂的一端并位于固定煞车盘外侧对应位置处,轴向位移式煞车盘包括有一第二煞车面与固定煞车盘的第一煞车面相对,轴向位移式煞车盘中央并具有一导动套组部组合于轮轴外周,且呈可沿着轮轴的轴向进退位移的状态,又轴向位移式煞车盘设有一受动部,以控制轴向位移式煞车盘的第二煞车面与固定煞车盘的第一煞车面之间呈相互抵靠摩擦的煞车状态或相互分离的释放状态;一制动构件,包括一驱动端以及一被动端,其中被动端与轴向位移式煞车盘所设受动部相连接,驱动端则与自行车所预设的煞车把手相连接;通过制动构件带动轴向位移式煞车盘产生轴向位移,进而抵靠摩擦固定煞车盘达成轮毂煞车功能。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镇平
申请(专利权)人:德安百世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