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半导体器件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半导体集成电路制造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侧墙刻蚀方法。
技术介绍
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中,在轻掺杂漏(LDD)注入工艺之前需要制作介质侧墙(spacer),防止更大剂量的源漏注入过于接近沟道而导致源漏穿通,从而造成器件失效及良率降低。当前应用于主流65nm甚至45nm侧墙制作工艺为:在轻掺杂漏(LDD)注入工艺之前,首先沉积或热生长一层二氧化硅薄膜,如采用快速热氧化法(RTO)生长左右的二氧化硅,作为随后氮化硅材料的刻蚀阻挡层,以保护衬底特别是源漏区靠近沟道区的界面处不受损伤,以避免缺陷密度增大;再沉积一层良好共形性的氮化硅薄膜,包围在多晶硅栅极周围。最后,采用等离子体刻蚀去掉衬底上及栅极上的氮化硅薄膜,停止在下面的氧化层上,形成侧墙。另一方面,依据摩尔定律,随着器件关键尺寸的持续微缩,传统的栅氧/多晶硅栅结构越来越无法满足先进逻辑器件的要求,逐渐为高K-金属栅结构所取代。降低有效栅氧厚度(EoT)可以大大增强栅对高K的控制能力,同时有助于降低漏电流。然而,当上述传统的先氧化硅后氮化硅复合侧墙应用于高k-金属栅结构时,由于Si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半导体器件制造方法,包括:在衬底上形成栅极堆叠结构;在衬底以及栅极堆叠结构上沉积介质材料层;执行主刻蚀,刻蚀介质材料层形成侧墙,并在衬底上留有介质材料层的残留;执行过刻蚀,去除介质材料层的残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半导体器件制造方法,包括:在衬底上形成栅极堆叠结构;在衬底以及栅极堆叠结构上沉积对衬底材料和/或栅极堆叠结构具有高刻蚀选择比的介质材料层;执行主刻蚀,刻蚀介质材料层形成侧墙,并在衬底上留有介质材料层的残留,在侧墙与衬底交接的拐角处没有介质材料层残余;执行过刻蚀,去除介质材料层的残留,其中主刻蚀和/或过刻蚀采用氟基气体。2.如权利要求1的半导体器件制造方法,其中,栅极堆叠结构包括栅氧化层与栅电极层,栅氧化物包括二氧化硅、氮氧化硅、高K材料,栅电极层包括多晶硅、非晶硅、金属栅,介质材料层为氮化硅。3.如权利要求1的半导体器件制造方法,其中,介质材料层采用选自LPCVD或PECVD的方法沉积形成。4.如权利要求1的半导体器件制造方法,其中,主刻蚀和/或过刻蚀采用等离子体刻蚀。5.如权利要求4的半导体器件制造方法,其中,在主刻蚀过程中,调节电极功率、腔体压力和反应气体流量比例,增强各向异性,形成陡直的侧墙。6.如权利要求4的半导体器件制造方法,其中,在过刻蚀过程中,调节极功率、腔体压力和反应气体流量比例,获得介质材料层对衬底的高选择比。7.如权利要求6的半导体器件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令款,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