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
,尤其涉及一种车辆悬架系统及具有该悬架系统的车辆。
技术介绍
目前,公知的汽车前悬架由弹性元件、阻尼元件、导向元件等组成,弹性元件布置在车轮的内侧。如图1和图2所示,车轮53通过轮毂55、转向节56、主销54安装在前桥51的主销安装孔上。阻尼元件52安装在前桥51上,同时弹性元件57,例如钢板弹簧,通过紧固件58安装在前桥51的支承面上,布置在车轮53的内侧,即弹性元件57布置在左、右车轮53之间。这种结构会占用车辆前桥部位的横向空间,应用在城市客车上时,存在以下几方面不足:1.由于弹性元件57占用车轮内侧的横向空间,使得乘客通道狭窄,中型城市乘客通道宽度尺寸B小于700_,站立面积小,乘客通过性差。2.由于弹性元件57的阻挡(如图2所示),前轮转向角度小,前轮转向空间尺寸D为300mm左右,机动性差。3.弹性元件横向跨距小,弹性元件跨距尺寸A为900mm左右,侧倾刚度小,需要设置横向稳定杆61,将前桥与车厢连接。4.现有中型城市客车前桥为小落差结构,地板离地高度C大于460mm,地板不能实现一级踏步,一级踏步要求在客车内部的前后门口处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悬架系统,包括车桥及安装于所述车桥上的弹性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桥上安装弹性元件的支承面设置在车轮顶部上方的位置,使得所述弹性元件布置在车轮顶部上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悬架系统,包括车桥及安装于所述车桥上的弹性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桥上安装弹性元件的支承面设置在车轮顶部上方的位置,使得所述弹性元件布置在车轮顶部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悬架系统为前悬架系统,所述车桥为前桥。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桥两侧分别形成“C”形梁结构,所述“C”形梁结构的上端设置所述弹性元件的支承面,下端设置主销安装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悬架系统的阻尼元件安装在所述“C”形梁结构的垂直段上,布置在“C”形梁结构的前方或后方。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桥两侧的“C”形梁结构和车桥中段采用分段式结构工艺分段形成,然后联接成一体,或是采用整体式结构工艺一体成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仲荣,黄河,曾壮,林济余,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