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前厢连接件、前厢结构、车厢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852582 阅读:1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23 23: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前厢连接件、前厢结构、车厢及车辆。该前厢连接件用于组装于前厢结构,其包括主体及分别连接于所述主体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该第一连接部用于与该前厢结构的上横撑连接,该第二连接部用于与该前厢结构的立帮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前厢连接件可独立制造、便于前厢结构的批量生产、通用性强、结构简单,可适用于多种尺寸类型的前厢结构。前厢结构利用前厢连接件连接左右两个立帮与上横撑,不必像现有技术那样在立帮上进行割豁或者弯折等工艺,并且,由于前厢连接件为装配式,因此减化工艺、便于前厢结构的生产制造及安装、提高生产效率、并降低成本。(*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前厢连接件、前厢结构、车厢及车辆
技术介绍
现在的货运车,例如挂车、栏板车的前厢多为平板框架式结构,左右两立帮的上端向内倾斜一定的角度。如图1所示的第一种前厢结构的示意图,其包括左右两个立帮1、上横撑2、及前厢板3。上横撑2焊接于前厢板3的上端,立帮I焊接于前厢板3的左右两侧,且高出上横撑IOOmm左右。此种前厢结构在制造时立帮I上端部需要割豁扳圆弧角,并且,立帮I的上部还要割豁以呈梯形斜面,且焊后要打磨以保证外观质量,此结构工艺复杂。并且,此种结构在用户搭盖蓬布时,立帮高出上横撑的部分易挂伤蓬布。如图2所示的第二种前厢结构的示意图,其上横撑2与立帮I为一体式,立帮上端不再突出,整体是用槽钢或型钢通过手工割豁扳弯成型或模具整体成型。但此结构的上横撑2与立帮I等宽,用料较大,自重较重。并且,手工割豁扳弯成型工艺复杂,模具整体成型对液压机床的压力及模具的要求较高,生产成本较大,且两种成型方法对于车宽及高度的多变性来说,通用性受到限制,无法大批量提前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前厢连接件,以便于生产制造及安装、通用性强。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前厢结构,以便于生产制造及安装、提高生产效率、并降低成本。本技术的再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厢,使该车厢的前厢结构便于生产制造及安装、并降低成本。本技术的又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使该车厢的前厢便于生产制造及安装、并降低成本。本技术提供一种前厢连接件,用于组装于前厢结构,其包括主体及分别连接于所述主体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该第一连接部用于与该前厢结构的上横撑连接,该第二连接部用于与该前厢结构的立帮连接。其中,该前厢连接件通过模具一体成型。其中,该主体为槽钢,包括前后两块护板及连接于两块护板一侧的封板,该封板的一端部向所述两块护板的另一侧弯折延伸形成该第一连接部,该封板的另一端部垂直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方向弯折延伸形成该第二连接部。其中,该第一连接部上开设第一连接孔,以与该上横撑通过螺栓固定,该第二连接部上开设第二连接孔,以与该立帮通过螺栓固定。其中,该第一连接部的宽度与该上横撑的宽度相对应,该第二连接部的宽度与该立帮的宽度相对应。其中,该封板呈梯形。其中,该封板具有倾斜面,该第一连接部连接于该倾斜面。其中,该第一连接部与该倾斜面的连接处具有过渡圆角。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前厢结构:包括:左右两个立帮和上横撑,该前厢结构还包括两个上述的前厢连接件,所述两个前厢连接件的两个第一连接部分别连接于所述上横撑的两端部,所述两个前厢连接件的两个第二连接部分别连接于所述左右两个立帮的一端部。其中,所述前厢结构还包括下横撑、多个货架立撑及前厢板,该下横撑焊接于前厢板的下端,左右两个立帮焊接于该前厢板的左右两侧,所述多个货架立撑从该前厢板一侧突出,该上横撑焊接于该货架立撑。该上横撑的长度小于左右两个立帮之间的间距,所述两个前厢连接件彼此相对的倾斜设置。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车厢:其由前厢结构、后厢结构及两个侧厢结构围成,该前厢结构为上述的前厢结构。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车架和设于所述车架上的车厢,所述车厢是上述的车厢。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的前厢连接件可独立制造、便于前厢结构的批量生产、通用性强、结构简单,可适用于多种尺寸类型的前厢结构。前厢结构利用前厢连接件连接左右两个立帮与上横撑,不必像现有技术那样在立帮上进行割豁或者弯折等工艺,并且,由于前厢连接件为装配式,因此减化工艺、便于前厢结构的生产制造及安装、提高生产效率、并降低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的第一种前厢结构的示意图;图2是现有的第二种前厢结构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前厢结构的主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前厢结构的左视图;图5是本技术的前厢结构的前厢连接部的主视图;图6是本技术的前厢结构的前厢连接部的左视图;及图7是本技术的前厢结构的前厢连接部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本技术中上、下、前、后是相对于车辆在使用状态下的方向而确定的。如图3、图4所示,本技术的前厢结构包括:左右两个立帮1、上横撑2、前厢板3、下横撑4、多个货架立撑51、52及前厢连接件6。下横撑4焊接于前厢板3的下端,左右两个立帮I焊接于前厢板3的左右两侧,货架立撑51均布的焊接于前厢板3上,货架立撑52从前厢板3上侧突出,上横撑2焊接于货架立撑52,由于此为现有技术,故未对其详细描述。左右两个立帮I与上横撑2通过前厢连接件6连接。以下,对前厢连接件6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如图5至图7所示,前厢连接件6包括第一连接部61、第二连接部62及主体63。前厢连接件6可用模具整体成型,因此通用性强,并且由于前厢连接件的用料较小,对液压机床的压力及模具的要求不高,因此方便生产制造。主体63为槽钢,包括前后两块护板631、632及连接于两块护板631、632之间的封板633。本实施例中,由于立帮I为前窄后宽,因此,后侧的护板632略宽于前侧的护板631 (如图5所示),从而与立帮I较紧密的配合。并且,本实施例中,上横撑2的宽度小于左右两个立帮I之间的间距,因此,两个前厢连接件6彼此相对的倾斜设置,避免挂伤蓬布。封板633的上端向水平方向弯折延伸形成该第一连接部61,第一连接部61上开设第一连接孔611,以与上横撑2通过螺栓固定。封板633的下端向竖直方向弯折延伸形成该第二连接部62,第二连接部62上开设第二连接孔621,以与立帮I通过螺栓固定。本实施例中,封板633具有倾斜面,第一连接部61连接于该倾斜面,优选的,第一连接部61与倾斜面的连接处具有过渡圆角,从而尽量避免碰撞冲击,且使得整体美观。优选的,上横撑2的宽度小于立帮I的宽度,这样不仅能够保证整体强度,且节省用料,减轻自重,为此,前厢连接件6也设计成如图6所示的上窄下宽的形状,以与上横撑2和立帮I配合,即,第一连接部61的宽度与上横撑2的宽度相对应,第二连接部62的宽度与立帮I的宽度相对应,使得封板633呈梯形。本技术的前厢结构的安装方式如下:先将前厢板3放到胎具(未示出)上,在前厢板3上焊接左右两个立帮I和下横撑4,将多个货架立撑51、52及上横撑2按设计要求的布局点焊到前厢板3上相应位置,将经过上述工艺完成的结构转入合车工序,喷漆后装配前厢连接件6,即,将前厢连接件6的第一连接部61搭在上横撑2上,上横撑2的部分端部插到连接件的两块护板631、632之间,并用螺栓连接,将第二连接部62插到立帮I内,并用螺栓紧固连接在一起。本技术的前厢结构利用前厢连接件连接左右两个立帮与上横撑,不必像现有技术那样在立帮上进行割豁或者弯折等工艺,并且,由于前厢连接件为装配式,因此减化工艺、便于前厢结构的生产制造及安装、提高生产效率、并降低成本。并且,前厢连接件可适用于多种尺寸类型的前厢结构,因此便于前厢结构的批量生产。应当理解,本技术的前厢连接件主要应用于前厢结构,前厢结构可与后厢结构、侧厢结构围成车厢,供挂车、栏板车等货车使用。本技术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前厢连接件,用于组装于前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及分别连接于所述主体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该第一连接部用于与该前厢结构的上横撑连接,该第二连接部用于与该前厢结构的立帮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前厢连接件,用于组装于前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及分别连接于所述主体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该第一连接部用于与该前厢结构的上横撑连接,该第二连接部用于与该前厢结构的立帮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厢连接件,其特征在于:该前厢连接件通过模具一体成型。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厢连接件,其特征在于:该主体为槽钢,包括前后两块护板及连接于两块护板一侧的封板,该封板的一端部向所述两块护板的另一侧弯折延伸形成该第一连接部,该封板的另一端部垂直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方向弯折延伸形成该第二连接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前厢连接件,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连接部上开设第一连接孔,以与该上横撑通过螺栓固定,该第二连接部上开设第二连接孔,以与该立帮通过螺栓固定。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前厢连接件,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连接部的宽度与该上横撑的宽度相对应,该第二连接部的宽度与该立帮的宽度相对应。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前厢连接件,其特征在于:该封板呈梯形。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前厢连接件,其特征在于:该封板具有倾斜面,该第一连接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国红刘春霞韩月琴
申请(专利权)人:驻马店中集华骏车辆有限公司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集车辆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