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摇臂式三轮车前减震装置,包括前叉组件和两个前减震器,前叉组件包括两个前叉管、连接在两个前叉管上的上联板及下联板和下铰接板,两前叉管后底部铰接在下铰接板的支承座上,前叉管中部通过圆弧段过渡至下部,上支架固定在前叉管的圆弧段,前减震器的上连接环铰接在上支架上,前减震器铰接在下铰接板上的减震座上,下铰接板的减震座铰接中心位于其支承座铰接中心与前轴安装座铰接中心连线的下部或持平,支承座铰接中心与减震座铰接中心之间的距离h2与支承座铰接中心与前轴安装座铰接中心之间的距离h1的比值是0.5-0.7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合理,减震效果好,能提高使用寿命的特点。(*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摇臂式三轮车前减震装置,属于三轮车前减震
技术介绍
减震器主要用于缓冲因地面对车辆冲击而造成对驾乘者的冲击振动,以改善驾乘人员的舒适性。三轮车的前减震大多采用直筒式减震器和摇臂式前减震器,直筒式减震器主要由减震筒、减震弹簧、阻尼器、减震柱等组成,当摩托车受到外力冲击后,减震柱向下运动,减震弹簧承受压力,同时减震筒内下油腔的部分油液冲开齿环阀片流入过渡油腔内,另一部分的油液则通过活塞杆下部和中部的油孔分别流入减震柱内的上油腔以及过渡油腔,使阻尼器起到压缩阻尼的作用。当前减震器复原时,在减震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减震柱向上运动,此时阻尼器其过渡油腔内的油液通过活塞杆中部的油孔流入减震筒内的下油腔,而减震柱内下油腔的油液通过活塞杆中间孔流入减震筒的下油腔,产生复原阻尼。但直筒式减震器的三轮车前减震装置,前减震器的减震柱直接插入减震筒中,由于减震柱的上、下运动为滑动摩擦,加上整车行驶中受到纵向和横向的推力,易造成油封漏油、涉卡等现象,影响减震效果,降低减震器使用寿命。摇臂式前减震器虽然克服了直筒式减震器易造成油封漏油、涉卡等现象,但前叉管与下铰接板的铰接中心与前减震的铰接中心之间的距离与下铰接板的铰接中心与车轮铰接中心之间的距离的比值小于0.4,故造成前减震器的减震行程较小,缓冲整车行驶中所受的冲击力较小,减震效果不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合理,减震效果好,能提高使用寿命的摇臂式三轮车前减震装置。本技术为达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摇臂式三轮车前减震装置,包括前叉组件和两个前减震器,所述的前叉组件包括两个前叉管、连接在两个前叉管上的上联板和下联板以及下铰接板,两前叉管后底部铰接在下铰接板的支承座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叉管中部通过圆弧段过渡至下部,上支架固定在前叉管的圆弧段,前减震器的上部铰接在上支架上,前减震器底部铰接在下铰接板上的减震座上,下铰接板的减震座铰接中心位于其支承座铰接中心与前轴安装座铰接中心连线的下部或持平,支承座铰接中心与减震座铰接中心之间的距离h2与支承座铰接中心与前轴安装座铰接中心之间的距离hi的比值是 0.5-0.7 倍。本技术前叉管中部通过圆弧段过渡至向前倾斜的下部,使得整个减震装置中的支承部件能迅速承受前轮传递来的各个方向的冲击力矩,前减震装置受力合理,本技术下铰接板的减震座铰接中心位于其支承座铰接中心与前轴安装座铰接中心连线的下部或持平,且支承座铰接中心与减震座铰接中心之间的距离h2与支承座铰接中心与前轴安装座铰接中心之间的距离hi的比值是0.5-0.7倍,故而增加了整个减震装置的工作行程,在下铰接板与前轮轴连接后,能以前轮轴为支点,更好的吸收和衰减地面对车辆在驶中所受的冲击力,而改善前减震装置的受力情况,提高前减震装置的使用寿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摇臂式三轮车前减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其中:I一上压块,2—上联板,3—盖板,4一轴承,5—车架立管,6—转向轴,7—前叉管,7-1—连接头,8—下联板,10—上支架,11 一前减震器,12—下铰接板,12-1—支承座,12-2一减震座,12-3—前轴安装座,13一滚动轴承,14一连接轴,15—骨架防尘盖。具体实施方式见图1、2所示,本技术的摇臂式三轮车前减震装置,包括前叉组件和两个前减震器11,本技术的前减震器11可以采用油气及减震弹簧结合的减震器,或采用油液与减震弹簧结合的减震器,或其它结构的减震器,前叉组件包括两个前叉管7、连接在两个前叉管7上的上联板2和下联板8以及下铰接板12,两前叉管7后底部铰接在下铰接板12的支承座12-1上,本技术为使铰接在前叉管7上的下铰接板12能更好的灵活转动,前叉管7的底部固定有连接头7-1,而下铰接板12的支承座12-1则设置在连接头7-1内,至少一个滚动轴承13安装在支承座12-1内并与连接轴14相接,连接轴14通过紧固件安装在连接头7-1上,该连接轴14 一侧设有T形头、另一侧设有螺纹段,连接轴14穿过滚动轴承13的内圈和连接头7-1上的安装孔用螺母紧固,而套装在连接轴14上的两个定位轴套的两端分别顶在连接头7-1及滚动轴承13内圈上,对滚动轴承13进行轴向限位,安装在支承座12-1两侧的骨架防尘盖15分别位于滚动轴承13的外侧,转向轴6固定在下联板8上并与上联板2连接。见图1所示,本技术的上联板2安装在两前叉管7的顶部,上联板2具有安装方向器的两个支承座1,通过紧固件将两个上压块I安装在上联板2的支承座上,将与转向轴6连接的方向器安装在上联板2上,而下联板8安装在两前叉管7上,用于与车架立管5相配的转向轴6则固定在下联板8上并与上联板2连接,安装在转向轴6上的轴承4设置在车架立管5内,而盖板3安装在轴承4的上部起到防尘作用,使转向轴6相对于车架立管5能自由转动。见图1、2所示,本技术前叉管7中部通过圆弧段过渡至下部,使前叉管7的下部向前倾斜,前叉管7其横截面为圆形或矩形,圆弧段之间的切向夹角β在135° 150°,如该切向夹角β在138°、或140°、或142°、或145°或148°等,使前叉管7具有较好的承载能力,而提高使用寿命,上支架10固定在前叉管7的圆弧段,该上支架10可采用抱箍并通过紧固件安装在前叉管7上,或直接焊接在前叉管7上,前减震器11的上部铰接在上支架10上,可通过前减震器11的上连接环11-14与上支架10铰接,前减震器11底部铰接在下铰接板12上的减震座12-2上,使前减震器11吸收和衰减地面对车辆在驶中所受的冲击力。见图2所示,本技术的下铰接板12上具有支承座12-1、减震座12-2和前轴安装座12-3,下铰接板12的减震座铰接中心位于其支承座铰接中心与前轴安装座铰接中心连线的下部或持平,支承座铰接中心与减震座铰接中心之间的距离h2与支承座铰接中心与前轴安装座铰接中心之间的距离hi的比值在0.5-0.7倍,如该两距离的比值在0.55,或0.6,或0.65,通过减震座铰接中心位置以及两距离的比值,可增加了前减震器11的工作行程,使前减震装置能达到较好的减震效果,改善了驾乘人员的舒适性,提高了摩托车行驶的平顺性。权利要求1.一种摇臂式三轮车前减震装置,包括前叉组件和两个前减震器(11),所述的前叉组件包括两个前叉管(7)、连接在两个前叉管(7)上的上联板(2)和下联板(8)以及下铰接板(12),两前叉管(7)后底部铰接在下铰接板(12)的支承座(12-1)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叉管(7)中部通过圆弧段过渡至下部,上支架(10)固定在前叉管(7)的圆弧段,前减震器(11)的上部铰接在上支架(10)上,前减震器(11)底部铰接在下铰接板(12)上的减震座(12-2)上,下铰接板(12)的减震座铰接中心位于其支承座铰接中心与前轴安装座铰接中心连线的下部或持平,支承座铰接中心与减震座铰接中心之间的距离h2与支承座铰接中心与前轴安装座铰接中心之间的距离hi的比值是0.5-0.7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摇臂式三轮车前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叉管(7)其横截面为圆形或矩形,圆弧段之间的切向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摇臂式三轮车前减震装置,包括前叉组件和两个前减震器(11),所述的前叉组件包括两个前叉管(7)、连接在两个前叉管(7)上的上联板(2)和下联板(8)以及下铰接板(12),两前叉管(7)后底部铰接在下铰接板(12)的支承座(12‑1)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叉管(7)中部通过圆弧段过渡至下部,上支架(10)固定在前叉管(7)的圆弧段,前减震器(11)的上部铰接在上支架(10)上,前减震器(11)底部铰接在下铰接板(12)上的减震座(12‑2)上,下铰接板(12)的减震座铰接中心位于其支承座铰接中心与前轴安装座铰接中心连线的下部或持平,支承座铰接中心与减震座铰接中心之间的距离h2与支承座铰接中心与前轴安装座铰接中心之间的距离h1的比值是0.5‑0.7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杰,郝心飞,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阳光减震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