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衰减汽车振动的阻尼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79772 阅读:1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8 23: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衰减汽车振动的阻尼器,包括贮油筒(1)、工作缸(4)以及活塞杆(11),工作缸(4)位于贮油筒(1)内,活塞杆(11)伸入工作缸(4)内,活塞杆(11)上依次套接有缓冲弹簧(6)、导向座组件(7)、油封(8)以及顶盖(10),所述活塞杆(11)伸入工作缸(4)的一端套接有底阀组件(2),缓冲弹簧(6)的两端设有套接在活塞杆(11)上的减震垫(5)。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上述结构,能阻尼器振动衰减效果较为理想,使汽车在行驶过程中更加平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阻尼器,具体是一种用于衰减汽车振动的阻尼器
技术介绍
悬架系统中由于弹性元件受冲击产生震动,为改善汽车行驶平顺性,悬架中与弹性元件并联安装减震器,为衰减震动,汽车悬架系统中采用减震器多是液力减震器,其工作原理是当车架(或车身)和车桥间震动而出现相对运动时,减震器内的活塞上下移动,减震器腔内的油液便反复地从一个腔经过不同的孔隙流入另一个腔内。此时孔壁与油液间的摩擦和油液分子间的内摩擦对震动形成阻尼力,使汽车震动能量转化为油液热能,再由减震器吸收散发到大气中。在油液通道截面和等因素不变时,阻尼力随车架与车桥(或车轮)之间的相对运动速度增减,并与油液粘度有关。现有的减振器一般包括防尘盖、内接联套、夕卜接联套、弹簧、防尘罩以及阻尼器,阻尼器通常包括贮液缸、工作缸以及活塞杆。但是,一般的阻尼器只能粗略地做到振动衰减,达不到比较理想的振动衰减,导致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的平顺性不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提供了一种用于衰减汽车振动的阻尼器,解决了以往的汽车阻尼器振动衰减不理想,致使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的平稳性不够的问题。本专利技术为解决技术问题主要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用于衰减汽车振动的阻尼器,包括贮油筒、工作缸以及活塞杆,工作缸位于贮油筒内,活塞杆伸入工作缸内,活塞杆上依次套接有缓冲弹簧、导向座组件、油封以及顶盖,所述活塞杆伸入工作缸的一端套接有底阀组件,缓冲弹簧的两端设有套接在活塞杆上的减震垫。所述油封上设有套接在活塞杆上的封口垫圈。所述底阀组件上设有套接在活塞杆上的定位圈。所述顶盖还套接在贮油筒上。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I)本专利技术在原有阻尼器的工作缸内设置了缓冲弹簧和减震垫,使得缓冲效果更理想;同时贮油筒内设置了导向座组件,使得活塞杆的运行更平稳。(2)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稳定性好,操作方便,实用性较强,易于普及。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所对应的附图标记为:1、贮油筒,2、底阀组件,3、定位圈,4、工作缸,5、减摩垫,6、缓冲弹簧,7、导向座组件,8、油封,9、封口垫圈,10、顶盖,11、活塞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包括贮油筒1、工作缸4以及活塞杆11,工作缸4位于贮油筒I内,活塞杆11伸入工作缸4内。本实施例的活塞杆11上依次套接有缓冲弹簧6、导向座组件7、油封8以及顶盖10,活塞杆11伸入工作缸4的一端套接有底阀组件2。本实施例的缓冲弹簧6的两端设有套接在活塞杆11上的减震垫5。本实施例的油封8上设有套接在活塞杆11上的封口垫圈9。本实施例的底阀组件2上设有套接在活塞杆11上的定位圈3。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为:当车轮移近车身时,汽车减振器受压缩,阻尼器的活塞杆11向下运动,缓冲弹簧6也处于压缩状态,减弱汽车的振动,减缓车轮和车身之间的位移变化速度;当车轮远离车身时,汽车减振器处于拉伸状态,阻尼器的活塞杆11向上运动,缓冲弹簧6也处于拉伸状态,同样减缓车轮和车身之间的位移变化速度。如上所述,则能很好地实现本专利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衰减汽车振动的阻尼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贮油筒(1)、工作缸(4)以及活塞杆(11),工作缸(4)位于贮油筒(1)内,活塞杆(11)伸入工作缸(4)内,活塞杆(11)上依次套接有缓冲弹簧(6)、导向座组件(7)、油封(8)以及顶盖(10),所述活塞杆(11)伸入工作缸(4)的一端套接有底阀组件(2),缓冲弹簧(6)的两端设有套接在活塞杆(11)上的减震垫(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衰减汽车振动的阻尼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贮油筒(I)、工作缸(4)以及活塞杆(11),工作缸(4 )位于贮油筒(I)内,活塞杆(11)伸入工作缸(4 )内,活塞杆(11)上依次套接有缓冲弹簧(6)、导向座组件(7)、油封(8)以及顶盖(10),所述活塞杆(11)伸入工作缸(4)的一端套接有底阀组件(2),缓冲弹簧(6)的两端设有套接在活塞杆(11)上的减震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永尧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红美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