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漏型液压辅助减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54234 阅读:1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1 21: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漏型液压辅助减振器,包括一端开口的液压壳体,所述壳体的开口端密封设有弹性隔油套,所述弹性隔油套的中部穿设有活塞杆,所述活塞杆底部设有阻尼盘,所述隔油套底部与所述阻尼盘形成第一液腔,所述阻尼盘底部与所述壳体形成第二液腔,所述阻尼盘边缘和所述壳体侧壁间隙配合并形成连通第一和第二液腔的液压流道,所述壳体另一端壁板内开设有侧注油孔道,其内设有密封螺杆。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加厚底板,将现有开在侧壁上的注油口改开到经加厚的底板上并使用测注油方式注油,然后采用锥形密封螺杆进行密封,在防漏方面超过普通堵头方式,且承受极限载荷更大。具有较高的安全系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液压减振器,具体涉及一种防漏型液压辅助减振器
技术介绍
减振器主要是用于减小或消除振动对设备与人员影响的一个部件。它起到衰减和吸收振动的作用。使得某些设备及人员免受不良振动的影响,起到保护设备及人员正常工作与安全的作用,因此广泛地应用于各种机床、汽车、摩托车等装备上。液压减振器是众多减振器中的一种,广泛地应用于一些关键装备,如飞机的起落架、导弹的发射架、各种汽车、摩托车等需要减振的设备上。液压减振器是以液压油为工作介质并利用油的粘性阻尼作用,在节流口或阀的前后形成一定的压差,将振动的动能变成液体的压力能衰减和吸收振动。如图1所示,传统的液压减震器密封结构较简单,采用堵头的方式进行密封,注油口 99在圆柱体壳体的侧面,长期使用后易造成液体泄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一种能有效防止液压油泄漏的液压减震器。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出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漏型液压辅助减振器,包括一端开口的液压壳体,所述壳体的开口端密封设有弹性隔油套,所述弹性隔油套的中部穿设有活塞杆,所述活塞杆底部设有阻尼盘,所述隔油套底部与所述阻尼盘形成第一液腔,所述阻尼盘底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漏型液压辅助减振器,包括一端开口的液压壳体,所述壳体的开口端密封设有弹性隔油套,所述弹性隔油套的中部穿设有活塞杆,所述活塞杆底部设有阻尼盘,所述隔油套底部与所述阻尼盘形成第一液腔,所述阻尼盘底部与所述壳体形成第二液腔,所述阻尼盘边缘和所述壳体侧壁间隙配合并形成连通第一液腔和第二液腔的液压流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另一端壁板内开设有侧注油孔道,所述侧注油孔道主要由从壳体另一端壁板中部连通所述第二液腔的第一段注油孔道和由第一段注油孔道延伸出并与所述液压壳体外部相通的第二段注油孔道构成;所述第二段注油孔道的出口设于壳体另一端壁板侧部且所述第二段注油孔道的剖面呈阶梯状,其内设有密封螺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漏型液压辅助减振器,包括一端开口的液压壳体,所述壳体的开口端密封设有弹性隔油套,所述弹性隔油套的中部穿设有活塞杆,所述活塞杆底部设有阻尼盘,所述隔油套底部与所述阻尼盘形成第一液腔,所述阻尼盘底部与所述壳体形成第二液腔,所述阻尼盘边缘和所述壳体侧壁间隙配合并形成连通第一液腔和第二液腔的液压流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另一端壁板内开设有侧注油孔道,所述侧注油孔道主要由从壳体另一端壁板中部连通所述第二液腔的第一段注油孔道和由第一段注油孔道延伸出并与所述液压壳体外部相通的第二段注油孔道构成;所述第二段注油孔道的出口设于壳体另一端壁板侧部且所述第二段注油孔道的剖面呈阶梯状,其内设有密封螺杆。2.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春岐孙小娟谭飞丁雷张建润
申请(专利权)人:镇江铁科橡塑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