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吊具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04733 阅读:1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30 01: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吊具组件,包括吊具本体、多个上柔性吊带和多个下柔性吊带;所述吊具本体为框体,吊具本体上具有与上柔性吊带数量相同的上连接部和与下柔性吊带数量相同的下连接部,所述多个上连接部成固定的多边形分布,所述多个下连接部成固定的多边形分布;所述上柔性吊带一端与上连接部固定连接,另一端用于连接起吊设备;所述下柔性吊带一端与下连接部固定连接,另一端用于连接待吊物;所述上柔性吊带和下柔性吊带的长度独立可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吊具组件可在吊装过程中使待吊物保持水平,并且更安全。(*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吊具组件,尤其是一种用于吊装整车的吊具组件。
技术介绍
如今,在各行各业中,均会涉及到对物体的吊装和搬运。吊装的安全性及设备使用的方便性是通常需要考虑的因素,尤其是对于重量较大物体的搬运,吊装过程的安全性更是重中之重。现有技术中,对于重量较大物体的吊装,通常采用的吊具是梁式或框架式。采用横梁夹持住待吊物,然后通过螺栓将待吊物与框架连成一体,再通过动力系统将框架连同待吊物抬起,并运送至目标地点。该结构框架强度高,安全,操作过程繁琐,耗时长,并且吊装设备占地空间大。同时,上述设备对比较精细的物体进行吊装时,其刚性结构极易擦伤物体表面。另外,对于待吊物,其质心位置不确定,在吊装过程中,难以保持水平,也无法对物体进行调整,导致在放下物体过程中,物体无法平稳下降,会产生冲击,对物体产生损伤。同时,现有技术中还使用一种吊具,通过软带一端连接至起吊设备(如起重机)上,然后将软带另一端捆绑于待吊物。该吊具结构简单,占地小,便于储存;但是,该吊具中,均为柔性部件,无法良好的固定待吊物,而待吊物质心不确定,吊起后,极易产生摆动,非常危险。并且,对于起吊过程中,无法保持物体水平。鉴于此,现有技术中对上述吊具做了一定的改进,将软带通过可调节长度的装置连接至条状固体上,通过该条状固体连接出用于连接待吊物的软带;该条状固体有两个,平行分布。具有该结构的吊具在一定程度上可对待吊物位置进行调节,使其保持水平。但是,上述结构的吊具在起吊过程中,仍无法保持待吊物的平稳,不安全。同时,其对待吊物可调节的程度小,无法有效的实现水平吊装。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吊具吊装时无法使待吊物保持水平、不安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吊具组件,可在吊装过程中使待吊物保持水平,并且更安全。本技术公开的吊具组件包括吊具本体、多个上柔性吊带和多个下柔性吊带;所述吊具本体为框体,吊具本体上具有与上柔性吊带数量相同的上连接部和与下柔性吊带数量相同的下连接部,所述多个上连接部成固定的多边形分布,所述多个下连接部成固定的多边形分布;所述上柔性吊带一端与上连接部固定连接,另一端用于连接起吊设备;所述下柔性吊带一端与下连接部固定连接,另一端用于连接待吊物;所述上柔性吊带和下柔性吊带的长度独立可调。本技术公开的吊具组件通过上柔性吊带连接起吊设备,下柔性吊带连接至待吊物。通过调整上柔性吊带的长度,在起吊初期使吊具本体和待吊物大致处于水平状态,然后通过调整下柔性吊带的长度,使待吊物处于稳定的水平状态。将待吊物移至测试台时,可避免对测试台产生冲击。重要的是,当起吊时,起吊设备通过上柔性吊带将吊具本体提起,然后通过吊具本体将向上的拉力传递给下柔性吊带,进而吊起待吊物。而上柔性吊带与吊具本体连接处的上连接部及下柔性吊带与吊具本体连接处的下连接部在吊具本体上的位置固定,通过框体状的吊具本体的支撑作用,在吊装过程中,上柔性吊带和下柔性吊带不在一条直线上,下柔性吊带不会离待吊物太近,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下柔性吊带与待吊物之间的接触和摩擦。并且,将待吊物吊起后,待吊物处于非平衡状态,但由于待吊物被四个下柔性吊带牵引,而四个柔性吊带分布于吊具本体上,结合吊具本体的支撑作用,在吊起待吊物的瞬间,待吊物的摆动相比于没有吊具本体支撑时要小,即采用本技术公开的吊具组件进行吊装过程更平稳,更安全,同时结合下柔性吊带的调节,使待吊物能尽快回到水平的平衡状态。进一步的,所述上柔性吊带具有四个,四个上连接部成四边形分布;所述下柔性吊带具有四个,四个下连接部成四边形分布。进一步的,所述吊具组件还包括用于连接起吊设备的吊头;所述四个上柔性吊带中,沿四边形对角线相对的两个上柔性吊带为一体,形成两个一体吊带;所述吊头设置于一体吊带上并可在一体吊带上不同位置固定。进一步的,所述吊头包括边框和固定于边框上,用于连接起吊设备的吊钩连接部,所述边框内具有至少一个卡梁,卡梁一侧的边框、卡梁、卡梁另一侧的边框依次交错的位于所述一体吊带两侧。进一步的,所述上连接部为上连接轴,所述下连接部为下连接轴;所述上柔性吊带连接至上连接轴,下柔性吊带连接至下连接轴。进一步的,所述吊具本体上具有四个连接轴,以连接轴同时作为上连接部和下连接部;四个连接轴成固定的正方形分布;四个上柔性吊带分别连接至四个连接轴,且四个下柔性吊带分别连接至四个连接轴。进一步的,所述吊具组件还包括四个高吊和四个低吊;所述高吊一端与上柔性吊带连接,一端与连接轴连接,并可绕连接轴转动,所述低吊一端与下柔性吊带连接,一端与连接轴连接,并可绕连接轴转动。进一步的,所述吊具组件还包括四个棘轮机构,所述棘轮机构固定于低吊上,并与下柔性吊带端部固定连接,可调整下柔性吊带的长度。进一步的,所述下柔性吊带远离棘轮机构的一端与环带可拆卸的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上柔性吊带和/或下柔性吊带为尼龙扁带。本技术公开的吊具组件通过粗调(起吊前,调节上柔性吊带的长度,当采用一体吊带和对应的吊头时,可预估待吊物的重心偏向哪个方向,将吊头朝该方向移动,缩短吊头到该方向上连接部的距离(即可视为缩短上柔性吊带的长度)),使起吊后,待吊物处于大致水平的状态,但通常此时,仍非平衡状态,然后进行精调(起吊后,调节下柔性吊带的长度),将待吊物调整至水平的稳定状态。并且,在调节下柔性吊带的过程中,由于吊具本体的支撑作用,待吊物更稳定,起吊过程更安全。并且,吊具本体上的上连接部和下联接部的位置不会发生变化,结合连接本体的支撑作用,使在精调过程中,仅改变下柔性吊带的长短,不会使下柔性吊带和待吊物产生摩擦,避免了对待吊物产生损伤。另外,该吊具组件占地空间小,便于储存和放置。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吊具组件的吊装状态示意图。图2是图1中A处放大图。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吊具组件中吊头的主视图。图4是本技术提供的吊具组件中吊头的俯视图。图5是本技术提供的吊具组件中吊具本体的俯视图。其中,1、吊头;11、边框;12、卡梁;13、吊钩连接部;2、上柔性吊带;3、吊具本体;31、连接轴;4、下柔性吊带;5、高吊;6、低吊;7、棘轮机构;8、环带;91、吊钩;92、待吊物。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本技术公开的吊具组件包括吊具本体、多个上柔性吊带和多个下柔性吊带;所述吊具本体为框体,吊具本体上具有与上柔性吊带数量相同的上连接部和与下柔性吊带数量相同的下连接部,所述多个上连接部成固定的多边形分布,所述多个下连接部成固定的多边形分布;所述上柔性吊带一端与上连接部固定连接,另一端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吊具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吊具本体、多个上柔性吊带和多个下柔性吊带;所述吊具本体为框体,吊具本体上具有与上柔性吊带数量相同的上连接部和与下柔性吊带数量相同的下连接部,所述多个上连接部成固定的多边形分布,所述多个下连接部成固定的多边形分布;所述上柔性吊带一端与上连接部固定连接,另一端用于连接起吊设备;所述下柔性吊带一端与下连接部固定连接,另一端用于连接待吊物;所述上柔性吊带和下柔性吊带的长度独立可调。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喻惠然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