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具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5672242 阅读:1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22 19: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吊具系统,包括由桁架构成的分配梁以及与所述分配梁连接的吊索,所述分配梁包括第一桁架和第二桁架,所述吊索包括多根第一吊索和多根第二吊索,其中所述第一桁架和所述第二桁架通过杆架相连,所述第一桁架上沿长度方向设有多个第一吊耳,所述第一吊耳与所述第一吊索对应相连,所述第二桁架上沿长度方向设有多个第二吊耳,所述第二吊耳与所述第二吊索对应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利于通过所述分配梁起吊所述总成平台,使所述总成平台在起吊过程中受力均匀。

Sling system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sling system, including slings assigned by beam and truss constitute the distribution beam connection, the distribution includes first and second truss truss girder, the cable comprises a plurality of first sling and a plurality of second hangers, wherein the first and the second truss frame connected by truss first, the truss along the length direction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first lug, the first lug and the first cable connected with the truss, second along the length direction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second lifting lugs, the second lug and the sling is connected with second. The utility model is favorable for lifting the assembly platform through the distributing beam, so that the platform of the assembly platform is evenly stressed during the lifting proces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吊具系统
本技术涉及吊具的
,尤其是指一种用于起吊总成平台的吊具系统。
技术介绍
为了更加有效的利用能源,对于大型海洋潮流能发电机组项目而言,所述发电机组基础采用一体化总成平台钢桁架基础。通常所述总成平台的重量较大,根据安装工艺,总成平台共需两次起吊,第一次为落驳起吊,利用起重船将所述总成平台由岸上吊运至方驳上;第二次为安装起吊,利用起重船将所述总成平台由方驳吊运至海上的设定位置点。在所述总成平台两次起吊过程中,考虑到所述总成平台的重量以及不规则的设计构造,若采用起重船通过吊钩直接起吊所述总成平台时,不但不能保证所述总成平台的重心平衡,而且不能保证所述总成平台在起吊过程中受力均匀,因此很难完成稳定运输所述总成平台的目的;另外上述起吊过程所述总成平台容易出现倾斜的情况,导致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起重船直接起吊所述总成平台时易发生受力不均以及重心不稳定的问题从而提供一种可以使所述起重船起吊所述总成平台时受力均匀,且重心能保持平衡的吊具系统。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所述吊具系统,包括由桁架构成的分配梁以及与所述分配梁连接的吊索,所述分配梁包括第一桁架和第二桁架,所述吊索包括多根第一吊索和多根第二吊索,其中所述第一桁架和所述第二桁架通过杆架相连,所述第一桁架上沿长度方向设有多个第一吊耳,所述第一吊耳与所述第一吊索对应相连,所述第二桁架上沿长度方向设有多个第二吊耳,所述第二吊耳与所述第二吊索对应相连。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桁架位于所述第二桁架的上方,且所述第一桁架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桁架的宽度。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桁架的吊耳位置对应所述总成平台的吊点位置。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总成平台上的吊点位置与所述第二桁架的吊点位置垂直对应。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桁架包括两根平行的第一主纵梁以及与所述第一主纵梁相连且位于所述第一主纵梁两侧的第一梁架,所述第一主纵梁和第一梁架构成工字形。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梁架包括与所述第一主纵梁相连的第一横梁以及与所述第一横梁相连且平行所述第一主纵梁的第一边纵梁。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桁架包括两根平行的第二主纵梁以及与所述第二主纵梁相连且位于所述第二主纵梁两侧的第二梁架,所述第二主纵梁和第二梁架构成工字形。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梁架包括与所述第二主纵梁相连的第二横梁以及与所述第二横梁相连且平行所述第一主纵梁的第二边纵梁。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吊索通过插销固定在所述吊耳上。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吊索是呈倒V型的钢丝绳,所述第二吊索是无接头绳圈。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所述的吊具系统,有利于通过所述分配梁起吊所述总成平台,不但可以使所述总成平台的重心保证平衡,而且可以使所述总成平台在起吊过程中受力均匀,到达稳定运输所述总成平台的目的。附图说明为了使本技术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图1是本技术所述吊具系统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所述吊具系统第一桁架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所述吊具系统第二桁架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吊具系统,包括由桁架构成的分配梁1以及与所述分配梁1连接的吊索,所述分配梁1包括第一桁架10和第二桁架20,所述吊索包括多根第一吊索41和多根第二吊索,其中所述第一桁架10和所述第二桁架20通过杆架30相连,所述第一桁架10上沿长度方向设有多个第一吊耳,所述第一吊耳与所述第一吊索41对应相连,所述第二桁架20上沿长度方向设有多个第二吊耳,所述第二吊耳与所述第二吊索对应相连。上述是本技术的核心技术方案,本技术所述吊具系统,包括由桁架构成的分配梁1以及与所述分配梁1连接的吊索,由于通过吊索连接所述桁架式分配梁1,因此整个吊具系统具有柔性的特点,有利于使所述吊具系统的起吊中心与所述总成平台的重心保持一致;所述分配梁1包括第一桁架10和第二桁架20,所述吊索包括多根第一吊索41和多根第二吊索,其中所述第一桁架10和所述第二桁架20通过杆架30相连,所述第一桁架10上沿长度方向设有多个第一吊耳,所述第一吊耳与所述第一吊索41对应相连,通过所述第一吊索41连接至起重船的吊钩上,有利于通过所述起重船起吊所述分配梁1,所述第二桁架20上沿长度方向设有多个第二吊耳,所述第二吊耳与所述第二吊索对应相连,通过所述第二吊索连接至所述总成平台的对应吊点上,有利于通过所述分配梁1起吊所述总成平台,不但可以使所述总成平台的重心保证平衡,而且可以使所述总成平台在起吊过程中受力均匀,到达稳定运输所述总成平台的目的。所述第一桁架10位于所述第二桁架20的上方,且所述第一桁架10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桁架20的宽度,从而适当减轻所述分配梁1的重量,便于所述起重船起吊所述分配梁1,从而有利于吊具系统的均衡受力。由于所述总成平台的吊点位置可以根据应力分布等情况提前设定,为了保证起吊所述总成平台时受力均衡,所述第二桁架20的吊耳位置对应所述总成平台的吊点位置,由于所述第二桁架20的吊点位置就是所述第二桁架20的吊耳位置,因此所述第二桁架20的吊点位置与所述总成平台上的吊点位置垂直对应。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桁架10包括两根平行的第一主纵梁11以及与所述第一主纵梁11相连且位于所述第一主纵梁11两侧的第一梁架12,所述第一主纵梁11和所述第一梁架12构成工字形,从而有利于起吊所述总成平台。所述第一梁架12包括与所述第一主纵梁11相连的第一横梁12A以及与所述第一横梁11相连且平行所述第一主纵梁11的第一边纵梁12B,所述第一横梁12A和所述第一边纵梁12B构成若干个矩形框架,有利于布设吊点位置,起吊所述总成平台。如图3所示,所述第二桁架20包括两根平行的第二主纵梁21以及与所述第二主纵梁21相连且位于所述第二主纵梁21两侧的第二梁架22,所述第二主纵梁21和第二梁架22构成工字形,从而有利于起吊所述总成平台。所述第二梁架22包括与所述第二主纵梁21相连的第二横梁22A以及与所述第二横梁21相连且平行所述第一主纵梁21的第二边纵梁22B,所述第二横梁22A和所述第二边纵梁22B构成若干个矩形框架,有利于布设吊点位置,起吊所述总成平台。所述吊索通过插销固定在所述吊耳上,方便利用所述起重船起吊所述分配梁1;所述第一吊索41是呈倒V型的钢丝绳,因此一根钢丝绳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桁架10的两个相应吊耳;所述第二吊索是无接头绳圈,因此一根钢丝绳对应连接所述第二桁架20的相应吊耳。综上,本技术所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1.本技术所述吊具系统,包括由桁架构成的分配梁以及与所述分配梁连接的吊索,由于通过吊索连接所述桁架式分配梁,因此整个吊具系统具有柔性的特点,有利于使所述吊具系统的起吊中心与所述总成平台的重心保持一致;所述分配梁包括第一桁架和第二桁架,所述吊索包括多根第一吊索和多根第二吊索,其中所述第一桁架和所述第二桁架通过杆架相连,所述第一桁架上沿长度方向设有多个第一吊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吊具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吊具系统,包括由桁架构成的分配梁以及与所述分配梁连接的吊索,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配梁包括第一桁架和第二桁架,所述吊索包括多根第一吊索和多根第二吊索,其中所述第一桁架和所述第二桁架通过杆架相连,所述第一桁架上沿长度方向设有多个第一吊耳,所述第一吊耳与所述第一吊索对应相连,所述第二桁架上沿长度方向设有多个第二吊耳,所述第二吊耳与所述第二吊索对应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吊具系统,包括由桁架构成的分配梁以及与所述分配梁连接的吊索,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配梁包括第一桁架和第二桁架,所述吊索包括多根第一吊索和多根第二吊索,其中所述第一桁架和所述第二桁架通过杆架相连,所述第一桁架上沿长度方向设有多个第一吊耳,所述第一吊耳与所述第一吊索对应相连,所述第二桁架上沿长度方向设有多个第二吊耳,所述第二吊耳与所述第二吊索对应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吊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桁架位于所述第二桁架的上方,且所述第一桁架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桁架的宽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吊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桁架的吊耳位置对应总成平台的吊点位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吊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总成平台上的吊点位置与所述第二桁架的吊点位置垂直对应。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吊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桁架包括两根平行的第一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延琦李晓舟尹剑锋傅一帆范吉南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宁波分公司中交上海港湾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