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环介导等温扩增反应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66203 阅读:1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3 06: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反应装置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环介导等温扩增反应管,该反应管包括紧密配合的管体和管盖,其中,所述管盖的下底面设置有用于放置试剂的腔体,且所述管盖的下底面正对所述腔体处设置有用于刺破所述腔体的尖锐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环介导等温扩增反应管能够有效防止核酸染料影响环介导等温核酸扩增反应的速率和环介导等温核酸扩增反应产物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环介导等温扩增反应管
本技术涉及反应装置
,特别是涉及一种环介导等温扩增反应管。
技术介绍
2000年,日本学者Notomi等建立了一种新颖的核酸扩增方法一环介导等温扩增反应(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LAMP)。该技术利用 4 种不同的特异性引物识别靶基因的6个特定区域,在恒温条件下进行反应,不需要模板的热变性和长时间的温度循环,具有简便、快速、仪器设备简单,适合现场使用、特异性好、敏感性高等优点,自问世之初很快受到了广大学者及各领域研究者的关注,近年来,LAMP技术在病毒、微生物、 寄生虫、细菌、动物胚胎性别鉴定、转基因作物(GMO)检测等很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与应用。目前,LAMP研究中关于引物设计及反应操作使目标基因片段快速复制的技术已经趋于成熟,而对于LAMP扩增结果的测定及扩增进程的监测则出现了好多种,主要有凝胶电泳、荧光染料、生物传感器法、浊度法四大类,其中荧光染料法应用较多,也较方便,在反应前加入能够有效的避免开盖造成的环境污染,在现场检测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常用的荧光染料主要有钙黄绿素(Calcein),另外还有许多研究者应用SYBR Green I、羟基萘酚蓝 (HNB)、Eva Green作为荧光染料在反应前加入,反应结束后通过观察颜色变化来判断反应与否。但是这些染料的加入都会或多或少的对反应速度产生一定的影响,为避免这些影响, 有研究者采取LAMP扩增反应结束后加入染料,但是这样容易造成反应产物的扩散以及气溶胶污染,从而使得检测结果假阳性率高,而且一旦污染了环境,很难以去除,造成严重后果O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环介导等温扩增反应管,用以解决监测环介导等温核酸扩增反应时出现的反应前加入核酸染料影响反应速度和反应结束后加入核酸染料造成环境污染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环介导等温扩增反应管,包括紧密配合的管体和管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盖的下底面设置有用于放置试剂的腔体,且所述管盖的下底面正对所述腔体处设置有用于刺破所述腔体的尖锐体。如上所述的环介导等温扩增反应管,优选的是,所述管盖的上底面正对所述尖锐体处具有凹陷区。如上所述的环介导等温扩增反应管,优选的是,所述腔体和所述尖锐体均位于所述管盖下底面的中间。如上所述的环介导等温扩增反应管,优选的是,所述管体的管口外缘具有凸起,所述管盖与所述凸起可活动连接。如上所述的环介导等温扩增反应管,优选的是,所述尖锐体为圆柱锥底结构。如上所述的环介导等温扩增反应管,优选的是,所述管体和管盖的材质均为塑胶。(三)有益效果本技术所提供的环介导等温扩增反应管通过在管盖的下底面设置用于放置试剂的腔体,并在管盖的下底面正对腔体处设置用于刺破腔体的尖锐体,在环介导等温核酸扩增反应结束后,通过推压尖锐体刺破腔体,使得腔体中的核酸染料在密闭体系中流入管体内,有效防止核酸染料影响环介导等温核酸扩增反应的速率和环介导等温核酸扩增反应产物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环介导等温扩增反应管闭盖状态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环介导等温扩增反应管开盖状态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管盖俯视图;其中,I :管体;2 :管盖;3 :腔体;4 :尖锐体;5 :核酸染料;6 :凸起;7 :凹陷区;8 凸缘。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图I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环介导等温扩增反应管闭盖状态的示意图。结合图I和图3所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环介导等温扩增反应管包括紧密配合的管体I和管盖2,其中,管盖2的下底面设置有用于放置试剂的腔体3,且管盖2的下底面正对腔体3 处设置有用于刺破腔体3的尖锐体4。优选腔体3和尖锐体4均位于管盖2下底面的中间,以便于施加很小的力就可以推压尖锐体4刺破腔体3。本实施例中管体I中进行的反应为环介导等温核酸扩增反应,腔体3中放置的试剂是用于监测环介导等温核酸扩增反应的核酸染料5。其中,腔体3和尖锐体4可以在环介导等温扩增反应管制造工艺中就设计成与管盖2为一体结构,并在制造过程中将核酸染料5放入腔体3中,一次成型,具有很强的专用性。为了使管体I和管盖2配合更紧密,优选管体I和管盖2的材质均为塑胶。如图2所示,管体I和管盖2也可以为一体结构,便于存放和使用。实现管体I和管盖2 —体结构的方式有很多种,本实施例中可以在管体I的管口外缘设置凸起6,管盖2 与凸起6可活动连接,如铆接。并优选管盖2上具有凸缘8,方便打开管盖2放入环介导等温核酸扩增反应体系(即环介导等温核酸扩增反应所需的反应物)。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管体I中进行环介导等温核酸扩增反应时,放置核酸染料5的腔体3可能会被意外刺破,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如图I所示,本实施例中优选管盖2的上底面正对尖锐体4处具有凹陷区7,即管盖2上底面正对尖锐体4处的高度低于周围管盖2上底面的高度。本实施例中尖锐体4材质的硬度大于腔体3材质的硬度,以保证能够刺破腔体3。尖锐体4可以为圆柱锥底结构,能够提供足够的刚性来刺破腔体3。实际使用时,首先打开管盖2,在管体I内放置环介导等温核酸扩增反应体系,然后将管盖2扣在管体I上,在环介导等温核酸扩增反应结束后,通过推压尖锐体4刺破腔体 3,使得核酸染料5流入管体I中,与环介导等温核酸扩增反应产物发生变色反应,从而可以根据颜色变化判断核酸扩增情况。在环介导等温核酸扩增反应后加入核酸染料,有效防止核酸染料对环介导等温核酸扩增反应速率的影响,提高了扩增的效率和准确性。同时在密封体系内加入核酸染料,避免了环介导等温核酸扩增反应产物的扩散及由此产生的气溶胶污染,保证了环境的安全与洁净。本技术所提供的环介导等温扩增反应管通过在管盖的下底面设置用于放置试剂的腔体,并在管盖的下底面正对腔体处设置用于刺破腔体的尖锐体,在环介导等温核酸扩增反应结束后,通过推压尖锐体刺破腔体,使得腔体中的核酸染料在密闭体系中流入管体内,有效防止核酸染料影响环介导等温核酸扩增反应的速率和环介导等温核酸扩增反应产物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本领域所述技术人员很容易想到,其他需要在密闭环境下进行的反应,也适用于本技术所提供的环介导等温扩增反应管,并不局限于核酸扩增反应的监测,其也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内。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环介导等温扩增反应管,包括紧密配合的管体和管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盖的下底面设置有用于放置试剂的腔体,且所述管盖的下底面正对所述腔体处设置有用于刺破所述腔体的尖锐体。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环介导等温扩增反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盖的上底面正对所述尖锐体处具有凹陷区。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环介导等温扩增反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和所述尖锐体均位于所述管盖下底面的中间。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环介导等温扩增反应管,其特征在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环介导等温扩增反应管,包括紧密配合的管体和管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盖的下底面设置有用于放置试剂的腔体,且所述管盖的下底面正对所述腔体处设置有用于刺破所述腔体的尖锐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彩霞吴绍强林祥梅冯春燕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