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车辆工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悬浮碟刹后桥,一种全悬浮碟刹后桥,其包括传动半轴和包裹该传动半轴的桥壳,在所述桥壳的两端还设置有相连接的外转体和碟刹盘,所述外转体的一端嵌入设置在碟刹盘中,所述外转体的另一端通过半轴螺栓与传动半轴的顶端部固定连接,在所述的外转体与桥壳间设置有轴承。车辆重载时所有的重力作用于外转体上,外转体通过轴承将力传递到桥壳上,免去了传动半轴对载重的负荷,而桥壳的强度远高于传动半轴,其能承受车辆的载重,这样传动半轴只负担传动负荷,大大延长了传动半轴的使用寿命,避免了飞轮安全事故。(*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车辆工程,特别是指一种全悬浮碟刹后桥。
技术介绍
由于毂式刹车的制动力强且可靠性高,因此为较多的重型车辆采用。但在连续刹车的情况下,刹车片发热量高,容易造成刹车片因高温而产生热衰退现象,最终影响刹车效果、使用寿命年受限。尤其在长下坡较长时,长时间踩刹车会至使温度偏高,易烧坏推油活塞密封圈,导致漏油,无刹车。由于碟式刹车散热性较鼓式刹车佳,在连续踩踏刹车时比较不会造成刹车衰退而使刹车失灵的现象,因此在制动系统得到了广泛运用。但现有的技术中,后桥采用的多为半悬浮式碟刹结构,整车载重力与传动力全部由半轴承担,载重力过大时极易折断半轴,严重时会发生飞轮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出一种全悬浮碟刹后桥,其能避免由于载重力过大而发生的飞轮的情况。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全悬浮碟刹后桥,其包括传动半轴和包裹该传动半轴的桥壳,在所述桥壳的两端还设置有相连接的外转体和碟刹盘,所述外转体的一端嵌入设置在碟刹盘中,所述外转体的另一端通过半轴螺栓与传动半轴的顶端部固定连接,在所述的外转体与桥壳间设置有轴承。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车辆重载时所有的重力作用于外转体上,外转体通过轴承将力传递到桥壳上,免去了传动半轴对载重的负荷,而桥壳的强度远高于传动半轴,其能承受车辆的载重,这样传动半轴只负担传动负荷,大大延长了传动半轴的使用寿命,避免了飞轮安全事故。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I为本技术全悬浮碟刹后桥的结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I所示,一种全悬浮碟刹后桥,其包括传动半轴I和包裹该传动半轴I的桥壳2,在所述桥壳2的两端还设置有相连接的外转体3和碟刹盘4,所述外转体3的一端嵌入设置在碟刹盘4中,所述外转体3的另一端通过半轴螺栓5与传动半轴I的顶端部固定连接,在所述的外转体3与桥壳2间设置有轴承。车辆重载时所有的重力作用于外转体3上,外转体3通过轴承将力传递到桥壳2上,免去了传动半轴I对载重的负荷,而桥壳2的强度远高于传动半轴1,其能承受车辆的载重,这样传动半轴I只负担传动负荷,大大延长了传动半轴I的使用寿命,避免了飞轮安全事故。进一步的,所述的轴承包括由传动半轴I端部向内依次设置的第一轴承7和第二轴承8,在所述第一轴承7和第二轴承8间设置有隔离衬套9。作为一种选择性实施,采用单个轴承,其负荷较大,容易造成轴承的损坏,因此,选用两个轴承较为合适。为防止泥沙、灰尘、水气等自外侵入轴承中,以及限制轴承中的润滑油漏出,因此在所述第二轴承8的轴承外侧设置油封。在外转体3内还设置有用于阻挡所述轴承轴向移动的卡簧挡圈6,避免了轴承外跑,防止了轮胎飞轮。在所述外转体3内的桥壳2的顶端还设置有开槽锁紧螺母10。开槽锁紧螺母10与螺杆带孔螺栓、开口销配合使用,拧紧螺母与螺栓后,插入开口销,即可防止螺栓与螺母间的相对转动,避免松脱。通过设置开槽锁紧螺母10,可进一步防止轮胎飞轮的情况。在所述碟刹盘4内边设置有防护板11,避免灰尘和沙土进入刹车盘4与制动片之间,延长了制动器的使用寿命。为方便制动器的安装,可在紧贴防护板11的壳壳上焊接安装支架,这里不再赘述。采用本全悬浮碟刹后桥,能有效减少半轴折断、轮胎脱落等情况,即便在比较极端的情况下,真的出现半轴折断的现象,例如超高强度的越野或冲击等,车辆也只会因半轴折断而丧失部分动力,并不会由此引发轮胎脱落造成车辆失控、半轴弯曲造成车辆轮胎侧倾过大从而丧失行驶能力等重大事故,增进了车辆的安全性。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全悬浮碟刹后桥,其包括传动半轴(I)和包裹该传动半轴(I)的桥壳(2),在所述桥壳(2)的两端还设置有相连接的外转体(3)和碟刹盘(4),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转体(3) 的一端嵌入设置在碟刹盘(4)中,外转体(3)的另一端通过半轴螺栓(5)与传动半轴(I)的顶端部固定连接,在所述的外转体(3)与桥壳(2)间设置有轴承。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全悬浮碟刹后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轴承包括由传动半轴(1)端部向内依次设置的第一轴承(7)和第二轴承(8),在所述第一轴承(7)和第二轴承(8) 间设置有隔离衬套(9)。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悬浮碟刹后桥,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轴承(8)的外侧设置有油封。4.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全悬浮碟刹后桥,其特征在于在外转体(3)内还设置有用于阻挡所述轴承轴向移动的卡簧挡圈(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全悬浮碟刹后桥,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转体(3)内的桥壳(2)的顶端还设置有开槽锁紧螺母(10)。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全悬浮碟刹后桥,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碟刹盘(4)内边设置有防护板(11)。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车辆工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悬浮碟刹后桥,一种全悬浮碟刹后桥,其包括传动半轴和包裹该传动半轴的桥壳,在所述桥壳的两端还设置有相连接的外转体和碟刹盘,所述外转体的一端嵌入设置在碟刹盘中,所述外转体的另一端通过半轴螺栓与传动半轴的顶端部固定连接,在所述的外转体与桥壳间设置有轴承。车辆重载时所有的重力作用于外转体上,外转体通过轴承将力传递到桥壳上,免去了传动半轴对载重的负荷,而桥壳的强度远高于传动半轴,其能承受车辆的载重,这样传动半轴只负担传动负荷,大大延长了传动半轴的使用寿命,避免了飞轮安全事故。文档编号B60B35/12GK202806216SQ20122051522公开日2013年3月20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9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9日专利技术者代胜强 申请人:代胜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全悬浮碟刹后桥,其包括传动半轴(1)和包裹该传动半轴(1)的桥壳(2),在所述桥壳(2)的两端还设置有相连接的外转体(3)和碟刹盘(4),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转体(3)的一端嵌入设置在碟刹盘(4)中,外转体(3)的另一端通过半轴螺栓(5)与传动半轴(1)的顶端部固定连接,在所述的外转体(3)与桥壳(2)间设置有轴承。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代胜强,
申请(专利权)人:代胜强,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