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涉及利用微生物的有用物质的制备方法,缩短微生物的培养期间,改善有用物质的生产性的方法。通过作为主培养初始培养基使用碳水化物和烃的氧化物的合计浓度以碳当量计不足0.4重量%的,升高微生物消费碳水化物和/或烃的氧化物的速度,升高目的有用物质的生产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有用物质的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利用微生物的有用物质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作为利用微生物的有用物质的制备方法,已知由发酵法的L-氨基酸、核酸、不饱和脂肪酸的制备等(非专利文献1、2)。这些有用物质以葡萄糖等的碳水化物和/或烃的氧化物作为底物,利用微生物的代谢制备出。作为用于制备有用物质的微生物的培养方法,已知使初始培养基含底物,添加全部的培养基成分而培养的回分培养、向接种微生物的初始培养基添加一部分的底物而开始培养之后,将其余的底物间歇地或连续地培添加到养基中培养的流加培养、向发酵槽以一定速度供给含底物的新鲜培养基,将这和同量的培养液连续地排出槽外而进行培养的连续培养等。但是,在任何的培养方法中,在工业地制备有用物质的生产培养基中,在接种微生物的时间点,含成为有用物质的底物的葡萄糖、淀粉糖化物等的碳水化物和/或烃的氧化物。还不知不向初始培养基添加葡萄糖、淀粉糖化物等的碳水化物和/或烃的氧化物而开始微生物的培养的方法。【现有技术文献】【非专利文献】非专利文献1:应用微生物学改订版、培风馆、1993年发行非专利文献2:科学和工业、第74卷1号、26(2000)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课题】本专利技术涉及利用微生物的有效制备目的有用物质的方法,更具体而言以提供缩短有用物质生产中要求的培养期间,提高有用物质的生产效率的方法作为目的。【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人为了解决上述课题重复了锐意检查,发现在由微生物培养制备有用物质的方法中,作为主培养初始培养基,使用碳水化物和烃的氧化物的合计浓度以碳当量计不足0.4重量%,通过在微生物开始对数增殖之后,添加碳水化物和/或烃的氧化物有效制备有用物质是可能的,从而完成本专利技术。即,本专利技术包括以下的专利技术,但不限于此。(1)由微生物培养制备有用物质的方法,其包括:微生物的预培养步骤、将得到的预培养液接种到主培养初始培养基的步骤,其中在主培养初始培养基中的碳水化物和烃的氧化物的合计浓度以碳当量计不足0.4重量%,及微生物开始对数增殖之后,添加碳水化物和/或烃的氧化物的主培养步骤。(2)(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主培养初始培养基实质上未添加碳水化物和/或烃的氧化物。(3)(1)或(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微生物开始对数增殖之后添加的碳水化物和/或烃的氧化物是糖类。(4)(1)~(3)之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微生物是将碳水化物和/或烃的氧化物由外型淀粉酶异化的微生物。(5)(1)~(4)之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微生物是被孢霉(Mortierella)属微生物。(6)(1)~(5)之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有用物质是高度不饱和脂肪酸。【专利技术效果】由本专利技术,可有效进行由微生物的有用物质的生产。【附图说明】【图1】图1是示在向实施例1的初始培养基添加葡萄糖的培养系统、及未向初始培养基添加葡萄糖的培养系统中,在(5Z,8Z,11Z,14Z)-5,8,11,14-二十碳四烯酸的生产实验的培养基中的葡萄糖浓度的推移的图。图2是示在向实施例1的初始培养基添加葡萄糖的培养系统、及未向初始培养基添加葡萄糖的培养系统中,在(5Z,8Z,11Z,14Z)-5,8,11,14-二十碳四烯酸的生产实验的总脂肪酸中所占的(5Z,8Z,11Z,14Z)-5,8,11,14-二十碳四烯酸的比例的推移的图。【实施方式】如上所述,本专利技术是由微生物培养制备有用物质的方法,其包括:微生物的预培养步骤、将得到的预培养液接种到主培养初始培养基的步骤,其中在主培养初始培养基中的碳水化物和烃的氧化物的合计浓度以碳当量计不足0.4重量%,及微生物开始对数增殖之后,添加碳水化物和/或烃的氧化物的主培养步骤。由本专利技术制备的有用物质只要是可由微生物生产的物质,就不特别限定,可举出氨基酸、核酸、不饱和脂肪酸、脂质、蛋白质、肽、维生素、糖、糖醇、醇、有机酸、抗生物质、生理活性物质等。作为氨基酸,可举出L-谷氨酸、L-赖氨酸、L-苏氨酸、L-色氨酸、L-苯丙氨酸、L-酪氨酸、L-亮氨酸、L-异亮氨酸、L-缬氨酸、L-天冬酰胺、L-天冬氨酸、L-组氨酸、L-谷氨酰胺、L-精氨酸、L-鸟氨酸、L-瓜氨酸、L-脯氨酸、L-丝氨酸、甲硫氨酸、L-丙氨酸、L-半胱氨酸、胱氨酸、高丝氨酸等,作为核酸,可举出肌苷、鸟苷、肌苷酸、鸟苷酸、黄苷酸、胞苷酸等。作为不饱和脂肪酸,可举出(6Z,9Z,12Z)-6,9,12-十八碳三烯酸、(8Z,11Z,14Z)-8,11,14-二十碳三烯酸、(5Z,8Z,11Z,14Z)-5,8,11,14-二十碳四烯酸、(4Z,7Z,11Z,14Z,17Z)-4,7,11,14,17-二十二碳五烯酸、(9Z,12Z,15Z)-9,12,15-十八碳三烯酸、(6Z,9Z,12Z,15Z)-6,9,12,15-十八碳四烯酸、(8Z,11Z,14Z,17Z)-8,11,14,17-二十碳四烯酸、(5Z,8Z,11Z,14Z,17Z)-5,8,11,14,17-二十碳五烯酸、(4Z,7Z,10Z,13Z,16Z,19Z)-4,7,10,13,16,19-二十二碳六烯酸、(6Z,9Z)-6,9-十八碳二烯酸、(8Z,11Z)-8,11-二十碳二烯酸、(5Z,8Z,11Z)-5,8,11-二十碳三烯酸等,作为脂质,可举出含上述的不饱和脂肪酸的三酰基甘油酯、二酰基甘油酯、单酰基甘油酯、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丝氨酸、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肌醇、磷脂酸、溶血磷脂酰胆碱、溶血磷脂酰丝氨酸、溶血磷脂酰乙醇胺、溶血磷脂酰肌醇、溶血磷脂酸、心磷脂或,甾醇等。作为蛋白质,可举出脂肪酶、磷酸脂肪酶、蛋白酶、转谷氨酰胺酶、淀粉酶、异淀粉酶、葡萄糖异构酶、葡萄糖苷酶、支链淀粉酶、聚半乳糖醛酸酶、甘露糖异构酶、阿拉伯呋喃糖酶、鼠李糖苷酶、甘露糖苷酶、环糊精生成酶、葡萄糖脱氢酶、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己糖激酶、葡萄糖氧化酶、唾液酸基转移酶、岩藻糖基转移酶、N-乙酰葡萄糖胺基转移酶、半乳糖基转移酶、甘露糖基转移酶、N-乙酰半乳糖胺酶、N-酰基氨基酸消旋酶、D-氨基酰化酶、L-苯基丝氨酸脱氢酶、羰基还原酶、α-酮基酸还原酶、过氧化酶、漆酶、胆甾醇氧化酶、果糖基氨基酸氧化酶、锰过氧化酶、抗坏血酸氧化酶、葡萄糖氧化酶、腈水解酶、腈水合酶、植酸酶、延胡索酸酶、尿酸酶、过氧化氢酶、磷酸酶、脲酶、纤维素酶、转化酶、天冬酰胺酶、鞣酸酶、乳糖酶、尿激酶等,作为肽,可举出谷胱甘肽等。作为维生素,可举出抗坏血酸、核黄素、硫胺素、烟酸、生物素、氰基钴胺、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K、类胡萝卜素类等,作为糖,可举出葡萄糖胺、N-乙酰葡萄糖胺、木糖、核糖、果糖寡糖、半乳糖寡糖、甘露聚糖寡糖、壳多糖、壳聚糖、透明质酸、粘性多糖类等,作为糖醇,可举出木糖醇、赤藓糖醇、半乳糖醇、甘露糖醇、山梨糖醇等。作为醇,可举出乙醇、丁醇、甘油等,作为有机酸,可举出醋酸、乳酸、丙酮酸、琥珀酸、柠檬酸、曲酸、富马酸、苹果酸、葡萄糖酸、衣康酸、蚁酸、丙酸、酪酸、异酪酸、丙烯酸、甲基丙烯酸、山梨酸、马来酸、桂皮酸、醛糖酸、酒石酸、异柠檬酸、酮基醛糖酸、2-酮基古洛糖酸等,作为抗生物质,可举出苯并醌系抗生物质、蒽环系抗生物质等。作为生理活性物质,可举出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0.06.30 JP 2010-1490011.由高山被孢霉培养制备不饱和脂肪酸的方法,其包括:高山被孢霉的预培养步骤;将得到的预培养液接种到主培养初始培养基的步骤,其中在主培养初始培养基中的碳水化物和烃的氧化物的合计浓度以碳当量计不足0.4重量%,所述碳水化物和烃的氧化物是单独的或组合的葡萄糖、果糖、木糖、蔗糖、麦芽糖、可溶性淀粉、糖蜜、甘油、甘露糖醇、山梨糖醇、半乳糖、糖化淀粉,或所述碳水化物和烃的氧化物是柠檬糖蜜、甜菜糖蜜、甜菜榨汁、甘蔗榨汁,所述柠檬糖蜜、甜菜糖蜜、甜菜榨汁、甘蔗榨汁含有单独或组合的葡萄糖、果糖、木糖、蔗糖、麦芽糖、可溶性淀粉、糖蜜、甘油、甘露糖醇、山梨糖醇、半乳糖、糖化淀粉;和高山被孢霉开始对数增殖之后,添加碳水化物和/或烃的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镰田望,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水产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