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器件及其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387837 阅读:1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07 09: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半导体器件及其制作方法。所述制作方法包括:a)提供半导体衬底,所述半导体衬底上形成有栅极,在所述栅极的两侧形成有间隙壁;b)对所述半导体衬底执行凹槽工艺,以在所述栅极两侧的所述半导体衬底的暴露区域形成凹槽;c)执行源/漏极掺杂工艺,以在所述栅极两侧的所述半导体衬底中形成源极和漏极;以及d)执行SPT工艺。综上所述,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栅极两侧的暴露区域形成凹槽,一方面可以使得随后形成的应力衬里更靠近沟道区域,以提高应力迁移效果,进而有效地改善沟道内载流子迁移率;另一方面可以使得应力衬里对栅极的形变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半导体制造工艺,尤其涉及一种半导体器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半导体技术发展到65nm技术节点甚至更小,在CMOS工艺中开始使用应力技术来提高半导体器件的性能。目前,前沿的CMOS技术通常利用应力临近技术(StressProximity Technology, SPT)来提高应力从应力衬里(Stress Liner)向沟道区域的迁移能力。在传统的SPT工艺中,通常是在源极和漏极离子注入之后去除间隙壁层,并沉积应力衬里以使其更靠近沟道区域,以提高沟道区域内的载流子迁移率,从而改善MOS器件 的电学性能。图1A-1D为现有技术中的采用SPT工艺制作半导体器件过程中各步骤的示意图。如图IA所示,提供半导体衬底100。半导体衬底100上形成有栅极110,其中,栅极110分别包括栅氧化物层和栅极材料层。在栅极110两侧形成有偏移间隙壁(Offsetspacer) 120,相应地,在栅极110两侧的半导体衬底100中分别形成有第一浅掺杂区140Α和第二浅掺杂区140Β。此外,偏移间隙壁120的外侧还形成有主间隙壁(main spacer)130,相应地,在栅极110两侧的半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半导体器件的制作方法,包括:a)提供半导体衬底,所述半导体衬底上形成有栅极,在所述栅极的两侧形成有间隙壁;b)对所述半导体衬底执行凹槽工艺,以在所述栅极两侧的所述半导体衬底的暴露区域形成凹槽;c)执行源/漏极掺杂工艺,以在所述栅极两侧的所述半导体衬底中形成源极和漏极;以及d)执行SPT工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彬邓浩
申请(专利权)人: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