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金属栅极的半导体元件的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387813 阅读:1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07 08: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具有金属栅极的半导体元件的制作方法,该制作方法首先提供基底,该基底上形成有至少一第一半导体元件。接下来于该第一半导体元件内形成第一栅极沟槽,随后于该第一栅极沟槽内形成第一功函数金属层。待于该第一栅极沟槽内形成该第一功函数金属层之后,对该第一功函数金属层进行分耦式等离子体氧化处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金属栅极的半导体元件的制作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金属栅极的半导体元件及其制作方法,尤指一种实施后栅极(gatelast)工艺的具有金属栅极的半导体元件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半导体元件尺寸持续微缩,传统方法中利用降低栅极介电层,例如降低二氧化硅层厚度,以达到最佳化目的的方法,面临到因电子的穿隧效应(tunnelingeffect)而导致漏电流过大的物理限制。为了有效延展逻辑元件的世代演进,高介电常数(highdielectricconstant,以下简称为high-k)材料因具有可有效降低物理极限厚度,并且在相同的等效氧化厚度(equivalentoxidethickness,EOT)下,有效降低漏电流并达成等效电容以控制沟道开关等优点,而被用以取代传统二氧化硅层或氮氧化硅层作为栅极介电层。而传统的栅极材料多晶硅则面临硼穿透(boronpenetration)效应,导致元件效能降低等问题;且多晶硅栅极还遭遇难以避免的耗层效应(depletioneffect),使得等效的栅极介电层厚度增加、栅极电容值下降,进而导致元件驱动能力的衰退等困境。针对此问题,半导体业界更提出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具有金属栅极的半导体元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金属栅极的半导体元件的制作方法,包括:提供基底,该基底上形成有至少一第一半导体元件;于该第一半导体元件内形成第一栅极沟槽;于该第一栅极沟槽内形成第一功函数金属层;以及对该第一功函数金属层进行分耦式等离子体氧化处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金属栅极的半导体元件的制作方法,包括:提供基底,该基底上形成有第一半导体元件和第二半导体元件;于该第一半导体元件内形成第一栅极沟槽,并于该第二半导体元件内形成第二栅极沟槽;于该第一栅极沟槽内形成具有p型导电型式的第一功函数金属层,并对该第一功函数金属层进行分耦式等离子体氧化(DPO)处理;以及于该第二栅极沟槽内形成具有n型导电型式的第二功函数金属层;并对该第二功函数金属层进行分耦式等离子体氮化(DPN)处理。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作方法,其中该分耦式等离子体氧化处理具有一第一工艺温度,且该第一工艺温度小于400℃。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作方法,其中该工艺温度介于室温与200℃之间。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作方法,其中该分耦式等离子体氧化处理还包括通入氮气或氩气的步骤。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作方法,其中该第一半导体元件为P型半导体元件。6.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俞仁孙德霖赖思豪陈柏均林志勋蔡哲男林君玲叶秋显
申请(专利权)人:联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