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蜗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85537 阅读:1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07 04: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机械传动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高效蜗轮。包括轮体和轮缘,轮缘呈齿状,均匀分布在轮体外圆面上,轮缘上设有凸齿和凹槽。在蜗轮轮缘的摩擦面上设置凸齿和凹槽,大大减少了滑动摩擦,与同样理念设计的蜗杆配合使用,将两者的凸齿和凹槽相啮合,可大大提高动力的传递效率,从而低了摩擦和发热,减少了磨损,延长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传动装置
,尤其是一种高效蜗轮
技术介绍
目前,公知的蜗轮、蜗杆传动装置中的蜗杆、蜗轮均有轮齿,在运转中是用滑动摩擦接触,传递动力,因而传动效率低,摩擦力大,发热高,造成磨损严重,使用寿命大大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的蜗轮效率低,磨损大、发热严重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高效蜗轮。 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效蜗轮,包括轮体和轮缘,轮缘呈齿状,均匀分布在轮体外圆面上,轮缘上设有凸齿和凹槽。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凸齿为半球形突起,均匀分布在轮缘的摩擦面上。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凹槽为半球形凹坑,均匀分布在轮缘的摩擦面上。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凸齿的直径与凹槽的直径一致。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凸齿与凹槽呈间隔状分布。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蜗轮轮缘的摩擦面上设置凸齿和凹槽,大大减少了滑动摩擦,与同样理念设计的蜗杆配合使用,将两者的凸齿和凹槽相啮合,可大大提高动力的传递效率,从而低了摩擦和发热,减少了磨损,延长使用寿命。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 图2轮缘摩擦面局部放大图。图中I.轮体,2.轮缘,3,凸齿,4.凹槽。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I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轮缘摩擦面局部放大图,一种高效蜗轮,包括轮I和轮缘2,轮缘2呈齿状,均匀分布在轮体I外圆面上,轮缘2上设有凸齿3和凹槽4。凸齿3为半球形突起,均匀分布在轮缘2的摩擦面上。凹槽4为半球形凹坑,均匀分布在轮缘2的摩擦面上。凸齿3的直径与凹槽4的直径一致。凸齿3与凹槽4呈间隔状分布。将蜗轮轮缘2摩擦面的平滑设计改为凹凸设计,并与采用同样理念设计出来的蜗杆配合使用,当蜗轮与蜗杆啮合传递动力时,蜗轮上是凸齿3嵌入蜗杆上对应位置的凹槽中,相应的,蜗杆上的凸齿同时嵌入蜗轮上对应位置的凹槽4中,从而使得蜗轮与蜗杆接触更紧密,啮合更深入,动力传递更直接,效率更高,磨损 更少。权利要求1.一种高效蜗轮,包括轮体(I)和轮缘(2),轮缘(2)呈齿状,均匀分布在轮体(I)外圆面上,其特征是,轮缘(2)上设有凸齿(3)和凹槽(4)。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高效蜗轮,其特征是,凸齿(3)为半球形突起,均匀分布在轮缘(2)的摩擦面上。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高效蜗轮,其特征是,凹槽(4)为半球形凹坑,均匀分布在轮缘(2)的摩擦面上。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高效蜗轮,其特征是,凸齿(3)的直径与凹槽(4)的直径一致。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高效蜗轮,其特征是,凸齿(3)与凹槽(4)呈间隔状分布。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传动装置
,尤其是一种高效蜗轮。包括轮体和轮缘,轮缘呈齿状,均匀分布在轮体外圆面上,轮缘上设有凸齿和凹槽。在蜗轮轮缘的摩擦面上设置凸齿和凹槽,大大减少了滑动摩擦,与同样理念设计的蜗杆配合使用,将两者的凸齿和凹槽相啮合,可大大提高动力的传递效率,从而低了摩擦和发热,减少了磨损,延长使用寿命。文档编号F16H55/22GK102954181SQ201110246429公开日2013年3月6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25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25日专利技术者任志江 申请人:常州市武进金城齿轮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效蜗轮,包括轮体(1)和轮缘(2),轮缘(2)呈齿状,均匀分布在轮体(1)外圆面上,其特征是,轮缘(2)上设有凸齿(3)和凹槽(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志江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武进金城齿轮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