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85536 阅读:1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07 04: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机械传动装置的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蜗轮。其包括内圈、外圈、凸起和凹槽,内圈和外圈固定连接,内圈和外圈上均设有燕尾状的凸起和凹槽,凸起和凹槽为四对,外圈的材料为尼龙。这种蜗轮通用性强,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加工难度小,工艺周期短,质量稳定,抗胶合能力好,机械性能好,耐磨性高,延长了齿轮的使用寿命,工作时与蜗杆配合转动灵活,大大减小了噪音,互换性好,易于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机械传动装置的
,尤其是一种蜗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蜗轮在使用过程中抗胶合能力差,易发生点蚀和磨损,噪音大,制造成本比较高,蜗轮的使用寿命短,特别是在一些需要小功率和大减速比的传动机构中,如汽车的助力系统等,原有蜗轮的这些缺陷将直接导致其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的蜗轮抗胶合能力差、易发生点蚀和磨损、噪音大、制造成本高以及使用寿命短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蜗轮。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蜗轮,包括内圈、外圈、凸起和凹槽,内圈和外圈固定连接,内圈和外圈上均设有燕尾状的凸起和凹槽。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凸起和凹槽为4对。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外圈的材料为尼龙。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这种蜗轮通用性强,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加工难度小,工艺周期短,质量稳定,抗胶合能力好,机械性能好,耐磨性高,延长了齿轮的使用寿命,工作时与蜗杆配合转动灵活,大大减小了噪音,互换性好,易于推广应用。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I.内圈,2.外圈,3.凸起,4.凹槽。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I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一种蜗轮,包括内圈I、外圈2、凸起3和凹槽4,内圈I和外圈2固定连接,内圈I和外圈2上均设有燕尾状的凸起3和凹槽4,凸起3和凹槽4为4对,外圈2的材料为尼龙。使用时,内圈I和外圈2上均设有燕尾状的凸起3和凹槽4,将内圈I上的凸起3卡入外圈2上的凹槽4内,同时将外圈2上的凸起3卡入内圈I上的凹槽4内,使得内圈I和外圈2固定连接。这种蜗轮通用性强,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加工难度小,工艺周期短,质量稳定,抗胶合能力好,机械性能好,耐磨性高,延长了齿轮的使用寿命,工作时与蜗杆配合转动灵活,大大减小了噪音,互换性好,易于推广应用。权利要求1.一种蜗轮,包括内圈(I)、外圈(2)、凸起(3)和凹槽(4),其特征是,内圈(I)和外圈(2)固定连接,内圈(I)和外圈(2)上均设有燕尾状的凸起(3)和凹槽(4)。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蜗轮,其特征是,凸起(3)和凹槽(4)为4对。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蜗轮,其特征是,外圈(2)的材料为尼龙。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机械传动装置的
,尤其是一种蜗轮。其包括内圈、外圈、凸起和凹槽,内圈和外圈固定连接,内圈和外圈上均设有燕尾状的凸起和凹槽,凸起和凹槽为四对,外圈的材料为尼龙。这种蜗轮通用性强,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加工难度小,工艺周期短,质量稳定,抗胶合能力好,机械性能好,耐磨性高,延长了齿轮的使用寿命,工作时与蜗杆配合转动灵活,大大减小了噪音,互换性好,易于推广应用。文档编号F16H55/22GK102954180SQ201110246428公开日2013年3月6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25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25日专利技术者任志江 申请人:常州市武进金城齿轮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蜗轮,包括内圈(1)、外圈(2)、凸起(3)和凹槽(4),其特征是,内圈(1)和外圈(2)固定连接,内圈(1)和外圈(2)上均设有燕尾状的凸起(3)和凹槽(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志江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武进金城齿轮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