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75780 阅读:1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01 05: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蜗轮,其包括齿轮部和螺杆部;所述齿轮部和螺杆部为同轴的柱体;所述齿轮部,周缘均匀分布有多个齿,齿轮部的一端面分布有阿基米德螺旋线形状的槽;所述螺杆部,固定于所述齿轮部的另一端面,所述螺杆部的周缘设置有沿轴向盘旋上升的螺旋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蜗轮,能同时进行轴向和径向的动力传递。(*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传动机械,特别涉及一种蜗轮
技术介绍
蜗轮蜗杆机构常用来传递两交错轴之间的运动和动力。蜗轮与蜗杆在其中间平面内相当于齿轮与齿条,蜗杆又与螺杆形状相似。中国专利200710123475. X公开了一种蜗轮,如图I所示,蜗轮设置有啮合部11和作为第一非哨合部和第二非哨合部的非哨合部12。哨合部11沿轴向形成在蜗轮的中部。啮合部11形成有多个齿13,在啮合部11的轴向中部设置有齿槽14。每个齿槽14形成在相邻的齿13之间并且具有凹陷的形状,各个齿槽的中部深并且随着接近蜗轮的端部而变·浅。非啮合部12形成在蜗轮的两端从而与啮合部11邻接。非啮合部12形成有多个切口部15。每个切口部15穿过齿槽14的端部连续形成并且延伸到蜗轮的端面。切口部15的周向长度小于齿槽14的周向长度。现有的蜗轮,无法同时进行轴向和径向的动力传递。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蜗轮,能同时进行轴向和径向的动力传递。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蜗轮,包括齿轮部和螺杆部;所述齿轮部和螺杆部为同轴的柱体;所述齿轮部,周缘均匀分布有多个齿,齿轮部的一端面分布有阿基米德螺旋线形状的槽;所述螺杆部,固定于所述齿轮部的另一端面,所述螺杆部的周缘设置有沿轴向盘旋上升的螺旋槽。所述齿轮部的直径大于所述螺杆部的直径。所述齿轮部周缘均匀分布的多个齿可以为与轴向平行的直齿,也可以为与轴向存在相同角度的斜齿。本技术的蜗轮,旋转时,可以通过齿轮部一端面的阿基米德螺旋线形状的槽进行径向动力传递,可以通过齿轮部另一端面外侧的螺杆部的螺旋槽进行轴向动力传递,实现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的同时驱动。齿轮部的直径大于螺杆部的直径,更能使齿轮部的一端面的阿基米德螺旋线形状的槽有较大的行程,从而在径向上有更远的驱动距离。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对本技术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I是中国专利200710123475. X公开的蜗轮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 的蜗轮的一实施例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蜗轮一实施例应用于一电子转向柱锁止装置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如图2所示,蜗轮包括齿轮部101和螺杆部102 ;所述齿轮部101和螺杆部102为同轴的柱体;所述齿轮部101,周缘均匀分布有多个齿1011,齿轮部101的一端面分布有阿基米德螺旋线形状的槽1012,阿基米德螺旋线形状的槽1012的起点靠近齿轮部101轴心,逐渐向齿轮部101周缘延伸;所述螺杆部102,固定于所述齿轮部101的另一端面,所述螺杆部102的周缘设置有沿轴向盘旋上升的螺旋槽1021。实施例二基于实施例一,所述齿轮部101的直径大于所述螺杆部102的直径,从而使齿轮部101有较大的端面直径,从而能使齿轮部101的一端面的阿基米德螺旋线形状的槽1012有较大的行程。较佳的,所述齿轮部的直径大于等于所述螺杆部的直径的I. 2倍,如所述齿轮部的直径为所述螺杆部的直径的I. 2倍、I. 5倍、2倍。实施例三基于实施例一,所述齿轮部101,周缘均匀分布的多个齿1011,可以为与轴向平行的直齿,也可以为与轴向存在相同角度的斜齿。实施例四实施例二的蜗轮应用于一电子转向柱锁止装置,如图3所示,电子转向柱锁止装置包括蜗轮10、印制电路板4、触动滑块9、保险滑块7、锁舌3、弹簧5、外壳体12、电机I、齿轮8、内壳体16 ;所述蜗轮10、印制电路板4、触动滑块9、保险滑块7、弹簧5容置在所述外壳体12内,所述锁舌3的下部穿过所述外壳体12上的锁舌孔;所述印制电路板4,包括解锁微动开关41、上锁微动开关42、微控制单元;所述解锁微动开关41被触发后输出的解锁信号;所述上锁微动开关42被触发后输出的上锁信号;所述微控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解锁微动开关41输出的解锁信号及所述上锁微动开关42输出的上锁信号,并输出控制信号到所述电机I ;所述锁舌3,上部设置有一孔槽31,中部一侧设置有一凹槽32 ;所述触动滑块9,头部一侧设置有第一圆柱91,头部另一侧设置有第二圆柱92,尾部设置有下压触板93;触动滑块9头部一侧的所述第一圆柱91可活动的置于锁舌3的所述孔槽31内;触动滑块9头部另一侧的所述第二圆柱92可活动的置于蜗轮10的齿轮部101一端面的阿基米德螺旋线形状的槽1012内;触动滑块9尾部的所述下压触板93位于印制电路板4上的所述上锁微动开关42的上方;所述弹簧5,置于所述锁舌3上端同外壳体12之间并产生压缩形变;所述保险滑块7,头部侧面设置有一凸台71,尾部侧面设置有第三圆柱72,尾端设置有后退触板73 ;保险滑块7尾部侧面设置的所述第三圆柱72可活动的置于蜗轮10的螺杆部102的螺旋槽1021内,保险滑块7头部侧面设置的所述凸台71位于锁舌3中部一侧设置的所述凹槽32处,所述凸台71与所述凹槽32相适配;保险滑块7尾端设置的所述后退触板73位于印制电路板4上的所述解锁微动开关41的侧方; 所述齿轮8,包括第一齿轮部81、第二齿轮部82 ;第一齿轮部81与第二齿轮部82同轴,第一齿轮部81的直径大于第二齿轮部82 ;所述齿轮8通过第一齿轮部81与所述电机I的动力输出轴11哨合;所述齿轮8通过第二齿轮部82与所述蜗轮10的齿轮部101周缘的齿1011啮合;所述蜗轮10、齿轮8通过平行的金属轴14、15枢固定在内壳体16内。当电机I沿正方向转动,电机I通过动力输出轴11带动与之啮合的齿轮8转动;齿轮8的第二齿轮部82带动与其啮合的蜗轮10转动,蜗轮10的转动带动设置于阿基米德螺旋线形状的槽1012内的触动滑块9头部的第二圆柱92向上运动,触动滑块9头部的第一圆柱91通过锁舌3上部的孔槽31带动锁舌3向上运动,弹簧5被压缩,实现给转向柱解锁。与此同时,蜗轮10的转动带动设置于螺旋槽1021内的保险滑块7的第三圆柱72沿蜗轮10的轴向向右运动,从而带动保险滑块7向右运动,使保险滑块7的尾端的后退触板73挤压触发解锁微动开关41,解锁微动开关41被触发后输出解锁信号到微控制单元,使装置进入解锁状态,保险滑块7向右运动同时使保险滑块7头部侧面设置的保险凸台71嵌入锁舌3中部一侧设置的凹槽32内,能够阻止锁舌3在解锁状态下向下运动,从而在机械结构上抑制了锁舌3的误操作,能够起到双重保险的作用,提高装置的可靠性。反之,当电机I沿反方向转动,齿轮8带动蜗轮10转动,蜗轮10的转动带动保险滑块7向左运动,保险滑块7头部侧面设置的保险凸台71离开锁舌3中部一侧设置的凹槽32,同时蜗轮10的阿基米德螺旋线形状的槽1012带动触动滑块9头部的第二圆柱92向下运动,触动滑块9头部的第一圆柱91通过锁舌3上部的孔槽31带动锁舌3向下运动,触动滑块9尾部的下压触板93挤压触发上锁微动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蜗轮,其特征在于,包括齿轮部和螺杆部;所述齿轮部和螺杆部为同轴的柱体;所述齿轮部,周缘均匀分布有多个齿,齿轮部的一端面分布有阿基米德螺旋线形状的槽;所述螺杆部,固定于所述齿轮部的另一端面,所述螺杆部的周缘设置有沿轴向盘旋上升的螺旋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学新
申请(专利权)人:马夸特开关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