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船用薄板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73344 阅读:1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01 03: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船用薄板舵,包括螺旋桨、舵叶和前置舵球,所述前置舵球固定安装在舵叶的前端,前置舵球与舵叶配合,所述舵叶为整体成型的,分为厚舵叶区和薄舵叶区,在舵叶的螺旋桨轴中心线的两侧以及舵叶上端为厚舵叶区,其余部分为薄舵叶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将舵叶做成厚薄板形式,减少了作用在舵叶前端上的水流力,降低了阻力,提高了螺旋桨推进效率。(*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舵,具体涉及一种船用薄板舵
技术介绍
舵广泛应用于船舶的方向控制,目前大型船常规的舵叶前端很厚实,螺旋桨的水流作用在舵叶前端产生很大的阻力,降低了螺旋桨的推进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减少舵叶前端的阻力,提供一种船用薄板舵,提高了螺旋桨的推进效率。 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船用薄板舵,包括螺旋桨、舵叶和前置舵球,所述前置舵球固定安装在舵叶的前端,前置舵球与舵叶配合,所述舵叶为整体成型的,分为厚舵叶区和薄舵叶区,在舵叶的螺旋桨轴中心线的两侧以及舵叶上端为厚舵叶区,其余部分为薄舵叶区。作为优化,所述舵叶在螺旋桨轴中心线两侧的厚舵叶区为螺旋桨轴中心线处至上下两侧舵叶总高度的1/10-1/20,所述舵叶上端的厚舵叶区为舵叶上缘至舵叶上缘下侧舵叶总高度的1/6-1/12。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将舵叶设计成厚薄板的形式,在使用过程中减少了作用在舵叶前端上的水流力,降低了阻力,提高了螺旋桨推进效率,本技术结构简单,实用性强,适合行业内的广泛使用。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I :如附图1、2所示的一种船用薄板舵,包括螺旋桨I、舵叶2和前置舵球3,前置舵球3固定安装在舵叶2的前端,前置舵球3与舵叶2配合,舵叶2为整体成型的,分为厚舵叶区和薄舵叶区,在舵叶2的螺旋桨轴中心线的两侧以及舵叶2上端为厚舵叶区,其余部分为薄舵叶区。舵叶2在螺旋桨轴中心线两侧的厚舵叶区为螺旋桨轴中心线处至上下两侧舵叶2总高度的1/10,舵叶2上端的厚舵叶区为舵叶上缘至舵叶上缘下侧舵叶总高度的1/6。薄舵叶区的厚度显著小于常规舵叶,并与螺旋桨保持较大距离。前置舵球3的位置前移,接近螺旋桨1,有效消除了螺旋桨I的中心涡流,厚舵叶区仅存在于顶部和中间狭窄部分用于维持舵叶的强度,当船舶航行时,螺旋桨I的水流作用在舵叶前端的面积明显减少,阻力显著降低,提高了螺旋桨的推进效率。同时通过增加舵叶2后部面积维持原有舵效。实施例2:与实施例I不同的是舵叶2在螺旋桨轴中心线两侧的厚舵叶区为螺旋桨轴中心线处至上下两侧舵叶2总高度的1/15,舵叶2上端的厚舵叶区为舵叶上缘至舵叶上缘下侧舵叶总高度的1/9。实施例3:与实施例I不同的是舵叶2在螺旋桨轴中心线两侧的厚舵叶区为螺旋桨轴中心线处至上下两侧舵叶2总高度的1/20,舵叶2上端的厚舵叶区为舵叶上缘至舵叶上缘下侧舵 叶总高度的1/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船用薄板舵,其特征在于:包括螺旋桨、舵叶和前置舵球,所述前置舵球固定安装在舵叶的前端,前置舵球与舵叶配合,所述舵叶为整体成型的,分为厚舵叶区和薄舵叶区,在舵叶的螺旋桨轴中心线的两侧以及舵叶上端为厚舵叶区,其余部分为薄舵叶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船用薄板舵,其特征在于包括螺旋桨、舵叶和前置舵球,所述前置舵球固定安装在舵叶的前端,前置舵球与舵叶配合,所述舵叶为整体成型的,分为厚舵叶区和薄舵叶区,在舵叶的螺旋桨轴中心线的两侧以及舵叶上端为厚舵叶区,其余部分为薄舵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国良刘灿波潘志远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中远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