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汽车车身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电动汽车车身骨架,包括上部车架模块、下部车架模块以及底盘模块,下部车架模块固定在底盘模块上,上部车架模块固定在下部车架模块上,上部车架模块包括两根主侧梁,两根主竖梁、三根连接横梁以及两根前部连接支撑梁,两根主侧梁平行伸展并向车头方向倾斜设置,三根连接横梁连接在两根主侧梁之间并分别位于主侧梁的前部、中部以及尾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将车身骨架采用管状骨架结构,可以方便拆装或更换,并且骨架主要用挤出工艺,弯曲加工成型固定,并对表面处理,减少了覆盖件,外形简单美观实用,加工方便,适用于大批量生产,整车轻量化,强度好,节约环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汽车车身
,涉及一种电动汽车车身骨架。
技术介绍
能源短缺,环境污染已日益成为制约世界交通发展的瓶颈,而随着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普及,绿色交通工具逐渐进入公众的视野,电动车作为一种适应城市中短途出行的绿色环保工具,其主要依靠电能发动作为驱动,而目前电动汽车所采用的车身骨架结构主体材料采用铁料,不仅重量重,而且为了达到外观好看效果,还需要对铁料进行后续处理,不仅工序繁琐,在安装和拆卸时比较麻烦;而采用其它材料又难以达到汽车的整体强度,难以同时兼备保证车辆轻便和高强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而提供一种体积小,重量轻,强度好,外形美观电动汽车车身骨架。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电动汽车车身骨架,包括上部车架模块、下部车架模块以及底盘模块,下部车架模块固定在底盘模块上,上部车架模块固定在下部车架模块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部车架模块包括两根主侧梁,两根主竖梁、三根连接横梁以及两根前部连接支撑梁,所述的两根主侧梁平行伸展并向车头方向倾斜设置,三根连接横梁连接在两根主侧梁之间并分别位于主侧梁的前部、中部以及尾部,两根主竖梁的上端连接在主侧梁中部靠后位置,两根前部连接支撑梁的一端连接在主侧梁的前部,所述的下部车架模块包括后部连接弯管,前部连接弯管,所述的后部连接弯管与两根主竖梁的下端连接,前部连接支撑梁的另一端与前部连接弯管连接。为优化上述方案采取的措施具体包括 在上述的一种电动汽车车身骨架,所述的后部连接弯管由弯曲支架部和支撑部组成,在弯曲支架部之间连接有连接横管,所述的弯曲支架部向外侧弯曲后并与两根主竖梁的下端对齐连接,两根主竖梁的下端与弯曲支架部为可拆卸插接。在上述的一种电动汽车车身骨架中,所述的前部连接弯管包括第一弯曲支撑管、第二弯曲支撑管、横向连接管以及增强连接管,所述的第一弯曲支撑管和第二弯曲支撑管呈倒U字型连接在底盘模块上,所述的第一弯曲支撑管的高度高于第二弯曲支撑管的高度,横向连接管连接在第一弯曲支撑管和第二弯曲支撑管之间,增强连接管连接在第二弯曲支撑管的前端,两根前部连接支撑梁连接在第二弯曲支撑管上。在上述的一种电动汽车车身骨架中,所述的底盘模块包括有座体,所述的座体通过挤出硬化成型,座体分为座舱安装区、电动机安装区以及后背行李箱安装区,在座舱安装区下部设置有锂电池安装槽,电动机安装区连接在座舱安装区后部并相对座舱安装区向上翘起,后部连接弯管的支撑部连接在电动机安装区上。在上述的一种电动汽车车身骨架中,所述的两根主侧梁为铝挤出亮面弯曲成型,且主侧梁的横向截面宽度前后整体保持一致。在上述的一种电动汽车车身骨架,所述的两根主侧梁和三根连接横梁之间形成有第一容置槽和第二容置槽,在第一容置槽内安装有玻璃,在第二容置槽内安装有吸塑件。在上述的一种电动汽车车身骨架中,所述的两根主侧梁的尾部还安装有高位制动灯。在上述的一种电动汽车车身骨架中,所述的上部车架模块、下部车架模块以及底盘模块所采用的材料均为铝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将车身骨架采用管状骨架结构,不需要大量的模具,上部车架模块、下部车架模块以及底盘模块为分体式结构,可以方便拆装或更·换,并且骨架主要用挤出工艺,弯曲加工成型固定,并对表面处理,减少了覆盖件,外形简单美观实用,加工方便,适用于大批量生产,整车轻量化,强度好,节约环保。附图说明图I是本电动汽车车身骨架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I的另一方向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电动汽车车身骨架的另一方向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是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图中,上部车架模块I;下部车架模块2 ;底盘模块3 ;主侧梁4 ;主竖梁5 ;连接横梁6 ;前部连接支撑梁7 ;后部连接弯管8 ;弯曲支架部8a ;支撑部8b ;前部连接弯管9 ;连接横管10 ;第一弯曲支撑管11 ;第二弯曲支撑管12 ;横向连接管13 ;增强连接管14 ;座体15 ;座舱安装区15a ;电动机安装区15b ;后背行李箱安装区15c ;锂电池安装槽16 ;第一容置槽17 ;第二容置槽18 ;玻璃19 ;吸塑件20 :高位制动灯21。如图I、图2以及图3所示,本电动汽车车身骨架,包括上部车架模块I、下部车架模块2以及底盘模块3,这里上部车架模块I、下部车架模块2以及底盘模块3采用分体式的结构,这样方便进行拆卸和更换,并且上部车架模块I、下部车架模块2以及底盘模块3所采用的材料均为铝材,这样不仅减少了整车的重量,而且表面经阳极氧化后外形也比较美观。具体来说下部车架模块2固定在底盘模块3上,上部车架模块I固定在下部车架模块2上,上部车架模块I包括两根主侧梁4 (也叫A柱)、两根主竖梁5 (也叫B柱)、三根连接横梁6以及两根前部连接支撑梁7,两根主侧梁4平行伸展并向车头方向倾斜设置,这样降低了整个电动车的风阻系数,两根主侧梁4和两根主竖梁5为铝挤出亮面弯曲成型并经阳极氧化后使得表面靓丽,不需要再需要安装遮盖塑料件进行遮丑,且主侧梁4的横向截面宽度前后整体保持一致,这样与现有的相比前端变小,扩大了视野。三根连接横梁6连接在两根主侧梁4之间并分别位于主侧梁4的前部、中部以及尾部,两根主竖梁5的上端连接在主侧梁4中部靠后位置,两根前部连接支撑梁7的一端连接在主侧梁4的前部,这样可以增强了整体骨架的强度。下部车架模块2包括后部连接弯管8和前部连接弯管9,后部连接弯管8与两根主竖梁5的下端连接,前部连接支撑梁7的另一端与前部连接弯管9连接,后部连接弯管8由弯曲支架部8a和支撑部Sb组成,在弯曲支架部8a之间连接有连接横管10,弯曲支架部8a向外侧弯曲后并与两根主竖梁5的下端对齐连接,两根主竖梁5的下端与弯曲支架部8a为可拆卸插接,这样方便进行组装和拆卸更换。前部连接弯管9包括第一弯曲支撑管11、第二弯曲支撑管12、横向连接管13以及增强连接管14,第一弯曲支撑管11和第二弯曲支撑管12呈倒U字型连接在底盘模块3上,第一弯曲支撑管11的高度高于第二弯曲支撑管12的高度,横向连接管13连接在第一弯曲支撑管11和第二弯曲支撑管12之间,增强连接管14连接在第二弯曲支撑管12的前端,两根前部连接支撑梁7连接在第二弯曲支撑管12上,这样对上部车架模块I进行良好的支撑,保证骨架的强度。如图4所示,底盘模块3包括有座体15,座体15通过挤出硬化成型,座体15分为座舱安装区15a、电动机安装区15b以及后背行李箱安装区15c,在座舱安装区15a下部设 置有锂电池安装槽16,电动机安装区15b连接在座舱安装区15a后部并相对座舱安装区15a向上翘起,后部连接弯管8的支撑部Sb连接在电动机安装区15b上,两根主侧梁4和三根连接横梁6之间形成有第一容置槽17和第二容置槽18,在第一容置槽17内安装有玻璃19,在第二容置槽18内安装有吸塑件20,两根主侧梁4的尾部还安装有高位制动灯21。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专利技术精神作举例说明。本专利技术所属
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所定义的范围。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动汽车车身骨架,包括上部车架模块(1)、下部车架模块(2)以及底盘模块(3),下部车架模块(2)固定在底盘模块(3)上,上部车架模块(1)固定在下部车架模块(2)上,其特征是:所述的上部车架模块(1)包括两根主侧梁(4),两根主竖梁(5)、三根连接横梁(6)以及两根前部连接支撑梁(7),所述的两根主侧梁(4)平行伸展并向车头方向倾斜设置,三根连接横梁(6)连接在两根主侧梁(4)之间并分别位于主侧梁(4)的前部、中部以及尾部,两根主竖梁(5)的上端连接在主侧梁(4)中部靠后位置,两根前部连接支撑梁(7)的一端连接在主侧梁(4)的前部,所述的下部车架模块(2)包括后部连接弯管(8),前部连接弯管(9),所述的后部连接弯管(8)与两根主竖梁(5)的下端连接,前部连接支撑梁(7)的另一端与前部连接弯管(9)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文,周必水,张二要,
申请(专利权)人:嘉兴敏凯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