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在地面道路上行驶的车辆-例如大客车和小汽车。
技术介绍
在地面道路上行驶的各种机动车辆,尤其是大客车,其车身比小汽车更高更长,由于不适当的驾驶动作、路况、气候、惯性前冲カ等等综合性的多种因素,尽管其已经有改善发展,采用了全承载式车身结构,有时仍会发生车身侧翻事故,造成人员伤亡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克服技术上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在各种因素作用下以致于造成客车发生侧翻的趋势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能够及时分解化解和减少车身上冲力,从而阻止大客车侧翻的方法,并且应用这种方法制成具有抗侧翻性能的大客车和小汽车,使它们具有更好的安全性、经济性、实用性。实现本专利技术目的的原理、方法和具体技术方案如下对ー个运动物体作物理分析,可知一个处在沿一定方向运动中的物体有上冲カ发生时,该物体中能够分离的而且质量较轻的位于上方的那部分物体会脱离该物体本体而上冲,并且凭着其所获得的上冲カ达到比处在其下方的该物体本体更高的高度。根据这ー物理现象和机制原理,本专利技术优先采用ー种具有抗侧翻性能的可分离的上、下两部分或上、下双层框架承载式车身结构,对于单层车来说,它可以是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抗侧翻的大客车和小汽车,具有框架承载式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优选可分离的上、下两部分或上、下双层框架承载式车身结构,其车身上部或上层的中央走道上方的那部分车顶由多根竖立在车顶的纵梁和横梁上的立柱及该立柱上端部的纵梁和横梁一起彼此组成可往前后联动的连杆式部件各自皆有可转动的枢轴支点从而构成可联动的被前推抬起竖立或后拉倾斜倒平的活动式顶盖;其每层地板即上层或下层的地板上的净空高度皆可各自是等高或不等高的即车内左或右一侧是高空间,另一侧是低空间;其包括由矩形管式的纵梁、横梁、车架或底架和地板等等在内的上层车身结构设置有按一定间距排列在沿中段或中段和后段车身纵向左右两侧沿车身侧 ...
【技术特征摘要】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