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身骨架及具有该车身骨架的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496793 阅读:1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29 20: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公开了一种车身骨架及具有该车身骨架的汽车,该车身骨架包括前部上纵梁、前风挡安装梁和连接梁,其中:前部上纵梁与车身的前部主梁均沿车身长度方向延伸,且前部上纵梁位于前部主梁的上方,前部上纵梁的后端沿车身长度方向向后延伸,以连接在前风挡安装梁的顶侧壁;连接梁竖直地连接在前部上纵梁与车身的前部主梁之间;前风挡安装梁的前端自前部上纵梁的后方延伸至前部上纵梁的下方,以连接在连接梁的后侧壁;前部上纵梁、前风挡安装梁与连接梁一起形成第一前部三角支撑结构。通过三角支撑结构有效提高车身骨架的扭转刚度、增强车身骨架结构的稳定性,提升整车的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
,特别涉及一种车身骨架及具有该车身骨架的汽车
技术介绍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对汽车车身的轻量化程度的要求越来越高,车身骨架是实现轻量化设计要求的重要部分之一。对于汽车的车身骨架,在实现最大程度轻量化的要求下,还要满足结构性能。其要满足车身连接支撑的强度、刚度,还要满足前碰、后碰、侧碰时的碰撞安全性能要求。有鉴于此,如何对汽车的车身骨架进行优化设计,提供一种整体重量轻,且结构性能高,满足碰撞和安装要求的车身骨架,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身骨架,通过各根梁的结构及连接关系的优化设计,使该车身骨架具有三角支撑结构、梯形支撑结构,从而有效提高车身骨架的扭转刚度、增强车身骨架结构的稳定性,提升整车的性能。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该车身骨架的汽车。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身骨架,包括前部上纵梁、前风挡安装梁和连接梁,其中:所述前部上纵梁与车身的前部主梁均沿车身长度方向延伸,且所述前部上纵梁位于前部主梁的上方,所述前部上纵梁的后端沿车身长度方向向后延伸,以连接在所述前风挡安装梁的顶侧壁;所述连接梁竖直地连接在所述前部上纵梁与车身的前部主梁之间;所述前风挡安装梁的前端自所述前部上纵梁的后方延伸至所述前部上纵梁的下方,以连接在所述连接梁的后侧壁;所述前部上纵梁、所述前风挡安装梁与所述连接梁一起形成第一前部三角支撑结构。可选地,所述前部主梁包括:前部前主梁,所述前部前主梁具有空腔,且所述空腔内设置沿车身宽度方向、用于安装汽车的摆臂和/或减震器的安装孔;和前部后主梁,所述前部后主梁为空心梁,其与所述前部前主梁同方向延伸,且位于所述前部前主梁的后方;所述连接梁的底部的前侧壁连接所述前部前主梁的后端面,所述连接梁的底部的后侧壁连接所述前部后主梁的前端面,且所述前部后主梁的后端连接在所述A柱,所述A柱的顶端连接在所述前风挡安装梁的底侧壁,以使所述连接梁、所述前部后主梁、所述A柱与所述前风挡安装梁一起形成前部梯形支撑结构。可选地,所述车身骨架进一步包括前部分解梁,所述前部分解梁倾斜地连接在所述前部后主梁与车身的门槛梁之间,且所述前部分解梁的前端连接在所述前部后主梁,后端连接在所述门槛梁。可选地,所述前部分解梁后端和所述门槛梁连接点与所述A柱底端和所述门槛梁连接点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阈值,以使所述前部分解梁与所述前部后主梁、A柱一起形成第二前部三角支撑结构。可选地,所述车身骨架进一步包括B柱加强梁,所述B柱加强梁位于车身的B柱的前方,且所述B柱加强梁顶端连接在车身的B柱、底端连接在车身的门槛梁,以使所述B柱加强梁与所述B柱、所述门槛梁一起形成中部三角支撑结构。可选地,所述车身骨架进一步包括第一后部分解梁、B柱和后部下纵梁,其中:所述后部下纵梁沿车身长度方向延伸,其前端连接在所述B柱的底部的后侧壁;所述第一后部分解梁的前端连接在所述B柱、后端连接在所述后部下纵梁,以使所述第一后部分解梁与所述B柱、所述后部下纵梁一起形成第一后部三角支撑结构。可选地,所述车身骨架进一步包括第一后部支撑梁和后部主梁,其中:所述后部主梁沿车身长度方向延伸,其前端连接在所述B柱的后侧壁,且所述后部主梁位于所述后部下纵梁的上方;所述第一后部支撑梁竖直连接在后部主梁与后部下纵梁之间,所述第一后部分解梁的前端连接在所述B柱与所述后部主梁的相交处,以使所述第一后部支撑梁与所述第一后部分解梁、所述后部主梁、所述后部下纵梁一起形成第一后部梯形支撑结构。可选地,所述车身骨架进一步包括第二后部分解梁和后部主梁,其中:所述后部主梁沿车身长度方向延伸,其前端连接在所述B柱的后侧壁,且所述后部主梁位于所述后部下纵梁的上方;所述第二后部分解梁的前端连接在所述B柱、后端连接在所述后部主梁,以使所述第二后部分解梁与所述B柱、所述后部主梁一起形成第二后部三角支撑结构。可选地,所述车身骨架进一步包括第二后部支撑梁和后部上纵梁,其中:所述后部上纵梁沿车身长度方向延伸,其前端连接在所述B柱的后侧壁,且所述后部上纵梁后部主梁位于所述后部主梁的上方;所述第二后部支撑梁竖直连接在所述后部主梁与后部上纵梁之间,所述第二后部分解梁的前端连接在所述B柱与所述后部上纵梁的相交处,以使所述第二后部支撑梁与所述第二后部分解梁、所述后部上纵梁、所述后部主梁一起形成第二后部梯形支撑结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汽车,所述汽车包括以上所述的车身骨架。附图说明以下附图仅对本专利技术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例中的车身骨架的结构示意图。标号说明:11前部上纵梁;12前风挡安装梁;13连接梁;14前部主梁;141前部前主梁;142前部后主梁;15前部分解梁;16A柱;17门槛梁;18B柱加强梁;19B柱;20第一后部分解梁;21第二后部分解梁;22第一后部支撑梁;23第二后部支撑梁;24后部下纵梁;25后部主梁;26后部上纵梁;1a第一前部三角支撑结构;1b第二前部三角支撑结构;1c前部梯形支撑结构;2a中部三角支撑结构;3a第一后部三角支撑结构;3b第二后部三角支撑结构;3c第一后部梯形支撑结构;3d第二后部梯形支撑结构。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对专利技术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在各图中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的部分。在本文中,“示意性”表示“充当实例、例子或说明”,不应将在本文中被描述为“示意性”的任何图示、实施方式解释为一种更优选的或更具优点的技术方案。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的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本专利技术相关部分,而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以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车身骨架作为整车的支撑结构,需要具有稳定的结构支撑、较强的强度和刚度,同时还需满足碰撞性能,确保整车的安全性能。然而,随着轻量化的发展要求不断提高,采用轻量化材质的车身骨架时,现有技术中的车身骨架往往难以同时充分满足轻量化与强度、刚度及碰撞性能的要求。为了解决此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结构优化的车身骨架,在车身骨架的前部区域、中部区域和后部区域设置三角支撑结构和/或梯形支撑结构,从而增强车身骨架的稳定性,改善整车的强度和刚度,并满足碰撞时对车身骨架的性能要求。下面结合附图1所示的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例中的车身骨架的结构示意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阐述。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所出现的方位词均是以汽车的车身为基准,其中,所称的“前和后”均是以车身的长度方向为基准的。即,前为朝向车头方向的一侧,后为朝向车尾方向的一侧。同样地,“顶和底”均是以车身的高度方向为基准的,即,顶为在车身的高度方向上朝向车身上部的一侧,底为在车身的高度方向上朝向车身下部的一侧。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身骨架,包括前部上纵梁11、前风挡安装梁12和连接梁13,其中:前部上纵梁11与车身的前部主梁14方向一致,均沿车身长度方向延伸,且前部上纵梁11位于前部主梁14的上方,前部上纵梁11的后端沿车身长度方向向后延伸,以连接在前风挡安装梁12的顶侧壁;连接梁13竖直地连接在前部上纵梁11与车身的前部主梁14之间;前风挡安装梁12的前端自前部上纵梁11的后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车身骨架及具有该车身骨架的汽车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身骨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前部上纵梁(11)、前风挡安装梁(12)和连接梁(13),其中:所述前部上纵梁(11)与车身的前部主梁(14)均沿车身长度方向延伸,且所述前部上纵梁(11)位于前部主梁(14)的上方,所述前部上纵梁(11)的后端沿车身长度方向向后延伸,以连接在所述前风挡安装梁(12)的顶侧壁;所述连接梁(13)竖直地连接在所述前部上纵梁(11)与车身的前部主梁(14)之间;所述前风挡安装梁(12)的前端自所述前部上纵梁(11)的后方延伸至所述前部上纵梁(11)的下方,以连接在所述连接梁(13)的后侧壁;所述前部上纵梁(11)、所述前风挡安装梁(12)与所述连接梁(13)一起形成第一前部三角支撑结构(1a)。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身骨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前部上纵梁(11)、前风挡安装梁(12)和连接梁(13),其中:所述前部上纵梁(11)与车身的前部主梁(14)均沿车身长度方向延伸,且所述前部上纵梁(11)位于前部主梁(14)的上方,所述前部上纵梁(11)的后端沿车身长度方向向后延伸,以连接在所述前风挡安装梁(12)的顶侧壁;所述连接梁(13)竖直地连接在所述前部上纵梁(11)与车身的前部主梁(14)之间;所述前风挡安装梁(12)的前端自所述前部上纵梁(11)的后方延伸至所述前部上纵梁(11)的下方,以连接在所述连接梁(13)的后侧壁;所述前部上纵梁(11)、所述前风挡安装梁(12)与所述连接梁(13)一起形成第一前部三角支撑结构(1a)。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部主梁(14)包括:前部前主梁(141),所述前部前主梁(141)具有空腔,且所述空腔内设置沿车身宽度方向、用于安装汽车的摆臂和/或减震器的安装孔;和前部后主梁(142),所述前部后主梁(142)为空心梁,其与所述前部前主梁(141)同方向延伸,且位于所述前部前主梁的后方;所述连接梁(13)的底部的前侧壁连接所述前部前主梁(141)的后端面,所述连接梁(13)的底部的后侧壁连接所述前部后主梁(142)的前端面,且所述前部后主梁(142)的后端连接在所述A柱(16),所述A柱(16)的顶端连接在所述前风挡安装梁(12)的底侧壁,以使所述连接梁(13)、所述前部后主梁(142)、所述A柱(16)与所述前风挡安装梁(12)一起形成前部梯形支撑结构(1c)。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骨架进一步包括前部分解梁(15),所述前部分解梁(15)倾斜地连接在所述前部后主梁(142)与车身的门槛梁(17)之间,且所述前部分解梁(15)的前端连接在所述前部后主梁(142),后端连接在所述门槛梁(17)。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身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部分解梁(15)后端和所述门槛梁(17)连接点与所述A柱(16)底端和所述门槛梁(17)连接点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阈值,以使所述前部分解梁(15)与所述前部后主梁(142)、A柱(16)一起形成第二前部三角支撑结构(1b)。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车身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骨架进一步包括B柱加强梁(18),所述B柱加强梁(18)位于车身的B柱(19)的前方,且所述B柱加强梁(18)顶端连接在车身的B柱(19)、底端连接在车身的门槛梁(17),以使所述B柱加强梁(18)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群刘爽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长城华冠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