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轻量化电动汽车车身骨架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动汽车
,特别是一种采用碳纤维材料制作的轻量化电动汽车车身骨架。
技术介绍
面临着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的双重压力,电动汽车成为全球发展的热点。目前电动汽车产业发展面临的难点有:(1)动力电池的储能密度不高,导致电池组体积大,质量大;(2)有效载重效率低,只有1/4~1/5,大部分能源消耗在移动非有效载荷。轻量化技术可以通过减轻自重来提高有效载荷率,从而延长续驶里程,尤其在当前动力电池成本高、储能水平不足时,对促进电动汽车产业化意义重大。碳纤维等先进复合材料相对于传统金属材料,更加轻质、强度更高,且具有设计自由度大、耐锈蚀、成形工艺性好等优点,尤其适合电动汽车的个性化设计和小批量投产。先进复合材料已经得到不少国外汽车厂商的青睐,并将其作为未来电动汽车的重要材料。目前,汽车厂商对电动汽车轻量化的研究大多局限于单面的复合材料车身板开发,本研究团队在国内首次将复合材料的应用从单面车身板提升为双面合体骨架结构,提高车身结构的承载性能。在开发过程中,以下问题尤为关键:一是如何通过拓扑结构的设计实现车身骨架的相互加强,以具有良好的结构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轻量化电动汽车车身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骨架按四大块八小片的方法设计,包括以下四大块: 左侧车身架; 右侧车身架; 车顶; 前玻璃托架; 所述的侧车身架、右侧车身架、车顶和前玻璃托架采用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制成的,所述左侧车身架、所述右侧车身架分别与所述车顶和所述前玻璃托架分别设置有相互配合的凸凹结构,通过胶接和螺栓紧固方式进行装配形成一空间笼形管状车身骨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轻量化电动汽车车身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骨架按四大块八小片的方法设计,包括以下四大块:左侧车身架;右侧车身架;车顶;前玻璃托架;所述左侧车身架、所述右侧车身架分别与所述车顶和所述前玻璃托架分别设置有相互配合的凸凹结构,通过胶接和螺栓紧固方式进行装配形成一空间笼形管状车身骨架;所述四大块中的每一大块分别以合边区为分模面,进一步分为内、外片,即:所述左侧车身架分为左侧内车身片和左侧外车身片;所述右侧车身架分为右侧内车身片和右侧外车身片;所述车顶分为内车顶和外车顶;所述前玻璃托架分为前玻璃内托架和前玻璃外托架;内、外两片上设计有合边重叠区域供内片和外片胶接连接使用;左侧车身架、右侧车身架、车顶以及前玻璃托架采用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制成,应用的成型工艺是热压罐成型工艺,工序包括预浸布铺设,透气毡、脱模布铺设,热压罐加热加压成形,合边区涂胶,热压罐合模内外片固化连接;所述左侧车身架和所述右侧车身架在受力比较大的区域采用加厚铺层、加入隔板或充入发泡材料的方式进行内部增强,以提高所述左侧车身架和所述右侧车身架的承载强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量化电动汽车车身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四大块中相互连接的每两大块之间至少具有一个榫接结构,以便于把这两大块进行连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量化电动汽车车身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车身架与所述右侧车身架镜向对称,所述左侧车身架和所述右侧车身架分别包括由“A”柱、“B”柱、整体式“C”柱和底部“山”字结构构成的框式结构,所述框式结构形成了整体式车门框架。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量化电动汽车车身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顶包括呈“王”字型分布的前端横向梁、中间横向梁、后端横向梁和一根纵向梁,所述前端横向梁、中间横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宗志坚,刘强,林海峰,龙飞永,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中山大学研究院,东莞三新电动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