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身试制用台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635639 阅读:1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14 19: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身试制用台架,车身试制用台架包括:底座,底座具有在左右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翻转单元,翻转单元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立柱、第二立柱枢转连接;多个装夹单元,多个装夹单元连接在翻转单元上;传动单元,传动单元设在底座上,传动单元包括蜗轮蜗杆减速器以及齿轮传动组件,蜗轮蜗杆减速器的蜗轮与齿轮传动组件的主动齿轮固定连接,齿轮传动组件的从动齿轮与翻转单元连接以驱动翻转单元同步转动;制动单元,制动单元设在底座上,制动单元在对驱动机构进行制动的锁定模式和与驱动机构脱离的解锁模式之间可切换。该车身试制用台架能够对车身进行固定、方便车身翻转至合适角度,便于零部件在车身上的安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身试制用台架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工装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车身试制用台架。
技术介绍
相关技术中,汽车产品试制验证工作是各大整车企业设计开发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也是汽车在量产前必须要经历的重要过程,车辆试制验证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着产品的最终质量与研发费用投入。车辆试制包括车身试制与零部件装配试制两部分,车身试制在整个试制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实际项目开展中,试制周期往往被大大压缩,并且对样车的焊装装配质量要求高,对验证的有效性不能忽视。这时,提高车身试制工作效率,提升试制验证质量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是整车的核心部件,其有重量大、体积大两大特点。动力电池包体在整车布置中多数布置在汽车底部,可以使整车的质量分布更加均衡。车身试制尤其是新能源汽车车身试制主要的焊装改制部位集中在车身下部,主要的部件有前后底板、纵梁、动力电池吊点、机舱支架等部位,这些车身部件大部分聚集在车体下部,操作人员不容易接近。传统采用举升机、高凳等水平举升车身的方法虽然能够解决人员不易接近操作的问题,但是在钣金制件焊接、打磨、切割过程中需要仰面操作,工人劳动强度大,焊接打磨质量无法保证,效率低下,同时作业过程中的飞抛物极易伤害作业人员,样车试制验证安全、效率、质量无法保证。而由于车身重量较大,部分车身单体重量可达600公斤,且车身大部分外表面为外观件,采用通用的起重设备对车身进行翻转必将对车身外表面造成损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能够对车身进行装夹固定、方便车身翻转的车身试制用台架。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车身试制用台架,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具有在左右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翻转单元,所述翻转单元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立柱、所述第二立柱枢转连接;多个装夹单元,所述多个装夹单元连接在所述翻转单元上;传动单元,所述传动单元设在所述底座上,所述传动单元包括蜗轮蜗杆减速器以及齿轮传动组件,所述蜗轮蜗杆减速器的蜗杆形成为动力输入端,所述蜗轮蜗杆减速器的蜗轮与所述齿轮传动组件的主动齿轮固定连接,所述齿轮传动组件的从动齿轮与所述翻转单元连接以驱动所述翻转单元同步转动;制动单元,所述制动单元设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制动单元在对所述驱动机构进行制动的锁定模式和与所述驱动机构脱离的解锁模式之间可切换。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车身试制用台架,能够对车身进行固定、方便车身翻转至合适角度,便于零部件在车身上的安装。可选地,所述装夹单元包括:支撑座,所述支撑座与所述翻转单元连接且在左右方向上可调节;托举部,所述托举部连接在所述支撑座上且在前后方向上可调节;第一夹持臂,所述第一夹持臂可枢转地连接在所述支撑座上且通过第一锁紧件与所述支撑座锁紧,所述第一夹持臂的枢转轴沿左右方向延伸;第二夹持臂,所述第二夹持臂可枢转地连接在所述第一夹持臂上且通过第二锁紧件与所述第一夹持臂锁紧,所述第二夹持臂的枢转轴沿左右方向延伸;以及至少一个压装部,所述压装部连接在所述第二夹持臂上且在上下方向上可调节,所述压装部与所述托举部在上下方向上相对。可选地,所述第二夹持臂包括: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第一夹持臂枢转连接,所述第二锁紧件穿过所述固定部以与所述第一夹持臂螺接;以及滑动部,所述滑动部与所述连接且在前后方向上可调节,所述压装部连接在所述滑动部上。可选地,所述滑动部具有安装槽以及多个在前后方向上分布的第一安装孔,所述固定部具有多个在前后方向上分布的第二安装孔,所述固定部插接在所述安装槽内,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通过螺栓连接。可选地,所述支撑座具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长圆形的第一调节孔,螺栓穿过第一调节孔和翻转单元并通过螺母紧固;所述托举部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长圆形的第二调节孔,螺栓穿过第二调节孔和支撑座并通过螺母紧固;所述压装部具有调节螺杆,所述调节螺杆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二夹持臂上且通过螺母锁紧。可选地,所述压装部上设有第一聚氨酯垫板,所述第一聚氨酯垫板的下表面具有第一卡槽;所述托举部上设有第二聚氨酯垫板,所述第二聚氨酯垫板的上表面具有第二卡槽。可选地,所述装夹单元的个数为4个,其中两个装夹单元分布在所述翻转单元的前侧且在左右方向上相对,另两个装夹单元分布在所述翻转单元的后侧且在左右方向上相对。可选地,所述第一立柱上设有第一轴承座,所述第二立柱上设有第二轴承座,所述翻转单元的一端与所述从动齿轮的中心固定连接,所述从动齿轮通过第一轴承连接在所述第一轴承座上,所述翻转单元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轴承连接在第二轴承座上;所述蜗轮蜗杆减速器固定在所述第一立柱上,所述第一立柱上还设有第三轴承座,所述蜗轮通过传动轴与主动齿轮固定连接,所述传动轴通过第三轴承枢转连接在所述第三轴承座上。可选地,所述从动齿轮与所述翻转单元通过多个螺杆连接,所述翻转单元和所述制动单元分别位于所述从动齿轮的两端,所述制动单元设置在所述从动齿轮与所述第一轴承座之间,所述多个螺杆沿所述从动齿轮的周向均布,在所述锁定模式下所述制动单元止抵在所述螺杆上,在解锁模式下所述制动单元与所述螺杆脱离。可选地,所述传动单元还包括手轮,所述手轮的中心与所述蜗杆固定连接,所述手轮上具有偏心设置的手柄。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车身试制用台架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3是图1中B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车身试制用台架的示意图(台架转动90°)附图标记:车身试制用台架100,底座10,第一立柱11,第一轴承座111,第二立柱12,支撑平台13,翻转单元20,装夹单元30,支撑座31,第一调节孔311,托举部32,第二调节孔321,第一夹持臂33,第二夹持臂34,固定部341,第二安装孔3411,滑动部342,安装槽3421,第一安装孔3422,压装部35,调节螺杆351,第一锁紧件36,第二锁紧件37,第一聚氨酯垫板38,第二聚氨酯垫板39,传动单元40,蜗轮蜗杆减速器41,齿轮传动组件42,主动齿轮421,从动齿轮422,制动单元50,手轮60,第三轴承座7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下面参照图1至图4详细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车身试制用台架100。如图1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车身试制用台架100包括:底座10、翻转单元20、多个装夹单元30、传动单元40、制动单元50。底座10具有在左右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一立柱11和第二立柱12,翻转单元2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立柱11、第二立柱12枢转连接。多个装夹单元30连接在翻转单元上,传动单元40设在底座10上。传动单元40包括蜗轮蜗杆减速器41以及齿轮传动组件42,蜗轮蜗杆减速器41的蜗杆形成为动力输入端,蜗轮蜗杆减速器41的蜗轮与齿轮传动组件42的主动齿轮421固定连接,齿轮传动组件42的从动齿轮422与翻转单元20连接以驱动翻转单元20同步转动。制动单元50设在底座10上,制动单元50在对驱动机构进行制动的锁定模式和与驱动机构脱离的解锁模式之间可切换。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车身试制用台架100,通过装夹单元30对车身进行夹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车身试制用台架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身试制用台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具有在左右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翻转单元,所述翻转单元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立柱、所述第二立柱枢转连接;多个装夹单元,所述多个装夹单元连接在所述翻转单元上;传动单元,所述传动单元设在所述底座上,所述传动单元包括蜗轮蜗杆减速器以及齿轮传动组件,所述蜗轮蜗杆减速器的蜗杆形成为动力输入端,所述蜗轮蜗杆减速器的蜗轮与所述齿轮传动组件的主动齿轮固定连接,所述齿轮传动组件的从动齿轮与所述翻转单元连接以驱动所述翻转单元同步转动;制动单元,所述制动单元设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制动单元在对所述驱动机构进行制动的锁定模式和与所述驱动机构脱离的解锁模式之间可切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身试制用台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具有在左右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翻转单元,所述翻转单元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立柱、所述第二立柱枢转连接;多个装夹单元,所述多个装夹单元连接在所述翻转单元上;传动单元,所述传动单元设在所述底座上,所述传动单元包括蜗轮蜗杆减速器以及齿轮传动组件,所述蜗轮蜗杆减速器的蜗杆形成为动力输入端,所述蜗轮蜗杆减速器的蜗轮与所述齿轮传动组件的主动齿轮固定连接,所述齿轮传动组件的从动齿轮与所述翻转单元连接以驱动所述翻转单元同步转动;制动单元,所述制动单元设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制动单元在对所述驱动机构进行制动的锁定模式和与所述驱动机构脱离的解锁模式之间可切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试制用台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装夹单元包括:支撑座,所述支撑座与所述翻转单元连接且在左右方向上可调节;托举部,所述托举部连接在所述支撑座上且在前后方向上可调节;第一夹持臂,所述第一夹持臂可枢转地连接在所述支撑座上且通过第一锁紧件与所述支撑座锁紧,所述第一夹持臂的枢转轴沿左右方向延伸;第二夹持臂,所述第二夹持臂可枢转地连接在所述第一夹持臂上且通过第二锁紧件与所述第一夹持臂锁紧,所述第二夹持臂的枢转轴沿左右方向延伸;以及至少一个压装部,所述压装部连接在所述第二夹持臂上且在上下方向上可调节,所述压装部与所述托举部在上下方向上相对。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试制用台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持臂包括: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第一夹持臂枢转连接,所述第二锁紧件穿过所述固定部以与所述第一夹持臂螺接;以及滑动部,所述滑动部与所述连接且在前后方向上可调节,所述压装部连接在所述滑动部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身试制用台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部具有安装槽以及多个在前后方向上分布的第一安装孔,所述固定部具有多个在前后方向上分布的第二安装孔,所述固定部插接在所述安装槽内,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扣林马亮杨春生吴俊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