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相军专利>正文

离合器弹簧助力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09608 阅读:6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07 16: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离合器弹簧助力机构,包括分离轴臂(2)或分离叉(5)或分离推杆(9)、固定件、助力弹簧(3),所述助力弹簧(3)的一端与分离轴臂(2)或分离叉(5)或分离推杆(9)铰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助力弹簧(3)的另一端与固定件铰接点位置的设置能使分离轴臂(2)或分离叉(5)或分离推杆(9)在运动过程中获得复位力、助力值为零、正向助力三种工作状态。该离合器弹簧助力机构的助力能由助力弹簧(3)提供,不但助力效果好、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而且对现有机动车来说改装容易。(*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离合器助力机构,尤其是离合器弹簧助力机构
技术介绍
离合器助力机构可以使离合器操作轻便,最大限度减轻机动车驾驶员的劳动强度。现有的各种离合器助力机构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有些助力机构设置在离合脚踏处,使离合拉索承受的荷载较大,较大的荷载使离合拉索易于磨损、形成阻力,也是离合拉索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变的越来越重的根本原因。申请号为200620023535. I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汽车离合助力器,它具有一个装配壳体,在壳体内固定有配置减速机构和卷筒的电机,其电机的卷筒上连接有卷绕拉线,卷绕拉线的另一端连接一缓释弹簧,缓释弹簧的另一端连接助力拉线的内拉线, 其助力拉线的内拉线由装配壳体前壁穿出并连接至汽车离合器杠杆,助力拉线的外护线一端与装配壳体的前壁相连接,另一端固定在汽车离合器脚踏拉线外护线的固定座上,在装配壳体内于缓释弹簧的前、后端分别设置有开关控制触板,与前端开关控制触板相配置在触板和装配壳体前壁之间设置有控制弹簧,在两后开关控制触板之间卷绕拉线上有固定的限位碰点。该离合器助力器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驾驶员的劳动强度,但是在助力器内的电机卷筒上缠绕拉线,拉线在电机卷筒上的运动缠绕位置飘忽不定,稳定性较差。拉线与电机卷筒之间的运动为滑动摩擦,滑动摩擦产生过大的摩擦力,摩擦生热,久而久之必然导致缠绕拉线突然断裂,抗疲劳强度差,增加事故风险。而且,该汽车离合助力器配有电机,电机的生产必然导致制造成本过高。申请号为200510020588. 8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机动车离合器操纵用弹簧助力方法及电动执行器,该专利技术中的助力弹簧一端与操纵系统的固定件或机体连接,另一端与系统的操纵机构连接或者是与执行器动作输出部分连接。安装调试时,先将弹簧变形到或超过离合器分离操纵有效作用起点并且存储能量,助力弹簧的复位力作用在离合器摩擦传动件的夹紧件上,对分离操纵机构形成助力,当分离离合器时,助力弹簧的复位力克服分离时的阻力,减小了分离时所需要的力;当接合离合器时阻止弹簧复位力传到离合器摩擦传动件的压紧件上,从而保证了离合器的接合。该机动车离合器操纵机构虽然也采用弹簧助力,但是该离合器助力机构实现其功能离不开电动执行部件,其助力弹簧的部分回位力要由电机提供,其电动执行部件的设置,不但消耗能源,而且结构复杂。如申请号为201020601121.9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汽车踏板助力回位弹簧机构,该助力装置设在离合器脚踏处,致使离合拉索或离合油压系统承受的载荷大的问题依然存在,离合拉索或离合油压系统易于磨损和形成阻力。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技术离合器弹簧助力机构不采用任何电动部件,仅用一根助力弹簧就能实现其助力功能,大幅降低了离合拉索的荷载。本技术离合器弹簧助力机构,助力弹簧的一端与分离轴臂或分离叉或分离推杆铰接,另一端与固定件铰接,其与固定件铰接点位置的设置能使助力弹簧随分离轴臂或分离叉或分离推杆的运动而摆动,摆动的助力弹簧为分离轴臂或分离叉或分离推杆提供变化的助力。它在工作过程中有三种工作状态反向助力状态、自平衡状态和正向助力状态。反向助力状态助力弹簧为分离轴臂或分离叉或分离推杆提供复位力。自平衡状态助力弹簧为分离轴臂或分离叉或分离推杆提供的助力值为零。正向助力状态助力弹簧的助力与离合拉索线芯的拉力共同驱动分离轴臂或分离叉或分离推杆。当不踩动离合器踏板时,分离轴臂或分离叉或分离推杆不运动,离合器压盘处于完全接合状态,此时助力机构处于反向助力状态,即复位力状态。当踩动离合器踏板时,与离合器踏板连接的离合拉索线芯带动分离轴臂或分离叉或分离推杆先克服助力弹簧的反向助力,继续踩动离合器踏板,助力机构由反向助力状态运动至自平衡状态,其运动距离也即离合器的自由间隙。继续踩动离合器踏板,助力弹簧的弹力逐渐被释放,其释放出来的弹力与离合拉索线芯的拉力共同驱动分离轴臂或分离叉或分离推杆,即正向助力状态,使离合器分离。减小离合器踏板的踩动力,因离合器压盘的回弹力大于助力弹簧的助力,助力机构被反压回离合器接合状态,继续减小踩动力,助力机构被反压回自平衡状态至反向助力状态。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基本方案是离合器弹簧助力机构,包括分离轴臂或分离叉或分离推杆、固定件、助力弹簧,所述助力弹簧的一端与分离轴臂或分离叉或分离推杆铰接,所述助力弹簧的另一端与固定件铰接点位置的设置能使分离轴臂或分离叉或分离推杆在运动过程中获得复位力、助力值为零、正向助力三种工作状态。优选的是,所述助力弹簧与固定件、分离轴臂或分离叉或分离推杆的铰接轴上套有轴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不需任何电动部件,仅用一根弹簧就能实现回位和助力功能,其分离轴臂或分离叉或分离推杆的回位弹簧也省去了,还因大幅降低了离合拉索的荷载,减轻了离合拉索的磨损及阻力,从而延长了离合拉索的使用寿命,因其助力特性与离合器所需特性相近,故其助力效果好,且制造简单、成本低廉、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对现有机动车来说改装容易。附图说明图I本技术助力弹簧为分离轴臂提供反向助力的状态示意图图2本技术助力弹簧为分离叉提供反向助力的状态示意图图3本技术助力弹簧为分离叉提供助力值为零时的状态示意图图4本技术助力弹簧为分离叉提供正向助力的状态示意图图5本技术助力弹簧为分离推杆提供反向助力的状态示意图图6本技术助力弹簧为分离推杆提供助力值为零时的状态示意图图7本技术助力弹簧为分离推杆提供正向助力的状态示意图图中标号2分离轴臂、3助力弹簧、4离合拉索线芯、5分离叉、6离合拉索壳、7分离轴承、8离合器轴线、9分离推杆、A助力弹簧与固定件的铰接点、B助力弹簧与分离轴臂或分离叉或分离推杆的铰接点、C分离轴臂或分离叉的摆动轴心。具体实施方式如图I所示,助力弹簧3的一端与分离轴臂2铰接于B点,助力弹簧3的另一端与固定件铰接于A点,C点为分离轴臂2的轴心。当不踩动离合器踏板时,离合器处于全接合状态,B点处于A点与C点连线的下方,助力弹簧3的伸张力在分离轴臂2上形成反向力偶,也就是反向助力状态,即复位力状态。当踩动离合器踏板时,离合器踏板杠杆带动离合拉索线芯4,离合拉索线芯4的拉 力克服助力弹簧3的反向力偶拉动分离轴臂2上的B点向上运动,当B点运动至与A点C点在同一条直线上时,助力弹簧3在分离轴臂2上所形成的力偶为零,即助力机构处于自平衡状态。继续踩动离合器踏板,当B点运动至A点与C点连线的上方时,助力弹簧3在分离轴臂2上形成正向力偶,即正向助力状态,此时助力弹簧3的助力与离合拉索线芯4的拉力共同驱动分离轴臂2,使离合器分离。减小离合器踩动力,离合器压盘的回弹力又会将分离轴臂2上的B点压回自平衡状态至反向助力状态,使离合器接合。如图2所示,助力弹簧3的一端与分离叉5铰接于B点,另一端与固定件铰接于A点,C点为分离叉5的轴心,分离叉5的上方与分离轴承7连接。当不踩动离合器踏板时,分离叉5不运动,离合器处于全接合状态时,B点处于A点与C点连线的下方,助力弹簧3在分离叉5上形成反向力偶,也就是反向助力状态,即复位力状态,如图2所示。当踩动离合器踏板时,离合器踏板杠杆通过操纵件带动分离叉5克服反向助力向上运动,当B点运动至与A点C点在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离合器弹簧助力机构,包括分离轴臂(2)或分离叉(5)或分离推杆(9)、固定件、助力弹簧(3),所述助力弹簧(3)的一端与分离轴臂(2)或分离叉(5)或分离推杆(9)铰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助力弹簧(3)的另一端与固定件铰接点位置的设置能使分离轴臂(2)或分离叉(5)或分离推杆(9)在运动过程中获得复位力、助力值为零、正向助力三种工作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相军
申请(专利权)人:王相军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