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车身搭铁结构,包括焊接于车身上的螺栓与保护套螺母,保护套螺母的螺纹孔为盲螺孔,螺栓的螺杆螺接于盲螺孔内,盲螺孔的深度大于螺杆的长度,螺杆全部被罩在盲螺孔的内腔中,同时,保护套螺母凸缘端面与螺栓凸缘端面紧密贴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车身搭铁结构使螺杆全部被罩在保护套螺母的盲螺孔内腔,同时,保护套螺母凸缘端面与螺栓凸缘端面紧密贴合,有效保证漆、雨水及其它液体不会锈蚀到螺栓的螺杆表面及凸缘端面,保证螺栓与搭铁线束之间良好的导电性能。(*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车身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车身搭铁结构。
技术介绍
如今,随着汽车电子产品种类的日益丰富,汽车电器线路日益复杂,发生故障的频率也随之升高。据调查,有70%的故障为车身搭铁不良造成的。搭铁不良时,会出现无法启动、仪表不显示、车灯不亮等问题。现有的搭铁结构是由螺母和螺栓连接组成,螺栓的头部焊接于车身上,螺母螺接于螺栓的螺杆上。车身外表面需要涂漆,该搭铁结构一并需要涂漆。但是在涂漆过程中,由于螺杆高度大于螺母高度,螺杆超出螺母的部分的外表面容易被涂上漆,并且螺栓的头部与螺母之间存在缝隙,漆容易从缝隙渗入螺杆,由此螺栓与搭铁线束之间的导电性能受到很大影响,更严重的是,在以后的使用中,螺栓表面也很容易被雨水或其它液体淋湿,这些都会严重影响螺栓与搭铁线束之间的导电性能,使汽车极易发生故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保证漆、雨水及其它液体不会锈蚀到螺栓的螺杆表面的,保证螺栓与搭铁线束之间良好的导电性能的车身搭铁结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一种车身搭铁结构,包括焊接于车身上的螺栓与保护套螺母,所述保护套螺母的螺纹孔为盲螺孔,所述螺栓的螺杆螺接于盲螺孔内,所述盲螺孔的深度大于所述螺杆的长度,所述螺杆全部被罩在所述盲螺孔的内腔中。本技术的车身搭铁结构,其中,所述保护套螺母的下端设置有沿周向延伸一圈的第一凸缘,所述螺栓的螺杆的下端设置有沿周向延伸一圈的第二凸缘,所述第一凸缘与第二凸缘紧密贴合。本技术的车身搭铁结构,其中,所述第一凸缘的外表面到保护套螺母轴线的距离大于第二凸缘的外表面到螺栓轴线的距离。本技术的车身搭铁结构,其中,所述第二凸缘的外表面到螺栓轴线的距离大于搭铁线束的连接环外半径。本技术的车身搭铁结构,其中,所述第一、二凸缘为圆环状或多边形柱状。采用上述方案后,本技术的车身搭铁结构通过用保护套螺母与螺杆螺接固定,保护套螺母的盲螺孔深度大于螺杆高度,使螺杆全部被罩在保护套螺母的盲螺孔内腔,同时,在保护套螺母拧紧时,保护套螺母凸缘端面与螺栓凸缘端面紧密贴合,有效保证漆、雨水及其它液体不会锈蚀到螺栓的螺杆表面及凸缘端面,当安装搭铁线束后,保证螺栓与搭铁线束之间良好的导电性能。本技术的车身搭铁结构,在螺杆下端增设第二凸缘,在保护套螺母下端设置第一凸缘,保证螺栓与保护套螺母螺接后,第一、二凸缘密封贴合在一起,第一凸缘的外表面到保护套螺母轴线的距离大于第二凸缘的外表面到螺栓轴线的距离,当进行喷漆作业或被雨水浇淋时,第一凸缘起到遮挡作用,进一步保证漆、雨水及其它液体不会由第一、二凸缘之间的缝隙锈蚀到螺栓的螺杆表面及凸缘端面。本专利技术更进一步的效果是通过将第二凸缘的外表面到螺栓轴线的距离设计为大于搭铁线束的连接环外半径,这样可以保证当搭铁线束安装于本技术搭铁结构的螺柱与保护套螺母之间,并且位于第一、二凸缘之间时,搭铁线束在使用过程中不被雨水或其它液体锈蚀,保证了搭铁线束的导电性能,进一步降低了整车故障率。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车身搭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I的A-A向剖视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车身搭铁结构与搭铁线束配合的立体分解连接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车身搭铁结构与搭铁线束配合的连接示意图。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如图I和图2所示,本技术的车身搭铁结构,包括焊接于车身上的螺栓I和保护套螺母2。螺栓I的头部与车身钣金焊接。保护套螺母2的下端设有螺纹孔。保护套螺母2的螺纹孔为盲螺孔3。螺栓I上部的螺杆螺接于盲螺孔3内。其中,盲螺孔3的深度大于螺杆的长度,这样使螺杆全部被罩在保护套螺母2的盲螺孔3的内腔中。本技术的车身搭铁结构通过用保护套螺母与螺杆螺接固定,保护套螺母的盲螺孔深度大于螺杆高度,使螺栓的螺杆全部被罩在保护套螺母的盲螺孔内腔中,同时,在保护套螺母拧紧时,保护套螺母凸缘端面与螺栓凸缘端面紧密贴合,有效保证漆、雨水及其它液体不会锈蚀到螺栓的螺杆表面及凸缘端面,当安装搭铁线束后,保证螺栓与搭铁线束之间良好的导电性能。本技术的车身搭铁结构,其中,保护套螺母2的下端加工有沿周向延伸一圈的第一凸缘4。本实施例中,第一凸缘4为圆环状结构。在本技术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凸缘4也可以为其它多边形柱体结构,此处不再赘述。本技术的车身搭铁结构,其中,螺栓I的螺杆的下端加工有沿周向延伸一圈的第二凸缘5。本技术的车身搭铁结构,其中,第二凸缘5也可以为圆环状结构或多边形柱体结构,此处不再赘述。第一凸缘4的外表面到保护套螺母2轴线的距离大于第二凸缘5的外半径。这就是说,第一凸缘4的外半径大于第二凸缘5的外半径。在保护套螺母2拧紧时,第一凸缘4与第二凸缘5密封贴合在一起。结合图3和图4所示,当本技术的车身搭铁结构在使用时,将保护套螺母2从螺栓I的螺杆上旋下来,将搭铁线束6 —端的连接环7旋入螺栓I的螺杆上,使连接环7贴合于第二凸缘5的上表面,接着将保护套螺母2旋入螺栓I的螺杆上,使其上的第一凸缘4与连接环7的上表面紧密贴合即可。本技术的车身搭铁结构保证漆、雨水及其它液体不会锈蚀到螺栓I的螺杆表面及凸缘端面,保证螺栓I与搭铁线束6良好的导电性能。第二凸缘5的外半径大于搭铁线束6的连接环7的外半径。这样可以保证将搭铁线束6安装于第一凸缘4和第二凸缘5之间,可以保证搭铁线束6在使用过程中不被雨水或其它液体锈蚀,保证了螺栓I与搭铁线束6之间的导电性能,进一步降低了整车故障率。 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车身搭铁结构,包括焊接于车身上的螺栓(I)与保护套螺母(2),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套螺母(2 )的螺纹孔为盲螺孔(3 ),所述螺栓(I)的螺杆螺接于盲螺孔(3 )内,所述盲螺孔(3)的深度大于所述螺杆的长度,所述螺杆全部被罩在所述盲螺孔(3)的内腔中。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车身搭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套螺母(2)的下端设置有沿周向延伸一圈的第一凸缘(4),所述螺栓(I)的螺杆的下端设置有沿周向延伸一圈的第二凸缘(5),所述第一凸缘(4)与第二凸缘(5)紧密贴合。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搭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缘(4)的外表面到保护套螺母(2)轴线的距离大于第二凸缘(5)的外表面到螺栓(I)轴线的距离。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身搭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凸缘(5)的外表面到螺栓(I)轴线的距离大于搭铁线束(6)的连接环(7)外半径。5.如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车身搭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二凸缘(4,5)为圆环状或多边形柱状。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的车身搭铁结构,包括焊接于车身上的螺栓与保护套螺母,保护套螺母的螺纹孔为盲螺孔,螺栓的螺杆螺接于盲螺孔内,盲螺孔的深度大于螺杆的长度,螺杆全部被罩在盲螺孔的内腔中,同时,保护套螺母凸缘端面与螺栓凸缘端面紧密贴合。本技术的车身搭铁结构使螺杆全部被罩在保护套螺母的盲螺孔内腔,同时,保护套螺母凸缘端面与螺栓凸缘端面紧密贴合,有效保证漆、雨水及其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身搭铁结构,包括焊接于车身上的螺栓(1)与保护套螺母(2),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套螺母(2)的螺纹孔为盲螺孔(3),所述螺栓(1)的螺杆螺接于盲螺孔(3)内,所述盲螺孔(3)的深度大于所述螺杆的长度,所述螺杆全部被罩在所述盲螺孔(3)的内腔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占彪,于子秋,刘卫红,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