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缸内壁的保温构件,其特征在于,具有用于与内燃机的缸体的缸内壁上的槽状冷却水流路一侧的壁面相接触的接触面。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提供一种缸内壁的壁温均匀性高的内燃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配置成与内燃机的缸体的缸内壁(cylinder bore wall)的槽状冷却水流路一侧的壁面接触的保温构件、具有该保温构件的内燃机以及具有该内燃机的汽车。
技术介绍
在内燃机中,基于燃料在孔内的活塞的上止点发生爆炸,通过该爆炸压下活塞的结构,缸内壁的上侧温度高,下侧温度低。因此,在缸内壁的上侧和下侧产生不同的热变形量,上侧膨胀得大,另一方面,下侧的膨胀程度小。其结果为,活塞与缸内壁的摩擦阻力变大,这是耗油量升高的主要原因,所以寻求 一种减小缸内壁的上侧与下侧的热变形量的差异的方法。在此,以往为了使缸内壁的壁温均匀,尝试了在槽状冷却水流路内设置隔板,调节槽状冷却水流路内的冷却水的水流,控制冷却水对缸内壁的上侧产生的冷却效率及对下侧产生的冷却效率的方法。例如,在专利文献I中公开了一种内燃机冷却用热介质流路划分构件,该内燃机冷却用热介质流路划分构件配置在形成于内燃机的缸体的槽状冷却用热介质流路内,来将槽状冷却用热介质流路内划分成多个流路,该内燃机冷却用热介质流路划分构件的特征在于,具有流路分离构件,其形成为高度比所述槽状冷却用热介质流路的深度浅并将所述槽状冷却用热介质流路内分成靠孔侧流路和与孔侧相反的一侧的流路的壁部;挠性唇形(Iip)构件,其由挠性材料形成为从所述流路分离构件朝向所述槽状冷却用热介质流路的开口部方向并且前端缘部跨过所述槽状冷却用热介质流路的某一流路的内表面的形状,在将该挠性唇形构件插入至所述槽状冷却用热介质流路内之后,通过本身的弯曲复原力使所述前端缘部在所述槽状冷却用热介质流路的深度方向的中间位置与所述内表面接触,从而将所述孔侧流路和所述与孔侧相反一侧的流路分离。[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2008-31939号公报(权利要求书)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然而,虽然根据引用文献I的内燃机冷却用热介质流路划分构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缸内壁的壁温均匀化,从而能够减小缸内壁的上侧与下侧的热变形量的差异,但是,近年来对减小缸内壁的上侧与下侧的热变形量的差异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本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缸内壁的壁温的均匀性高的内燃机。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反复专心研究的结果为发现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从而完成了本专利技术通过将用于对缸内壁进行保温的保温构件设置为与槽状冷却水流路一侧的缸内壁接触,来防止冷却水直接与缸内壁接触,从而实现缸内壁的壁温的均匀化。S卩,本专利技术(I)提供一种缸内壁的保温构件,所述缸内壁的保温构件的特征在于,具有用于与内燃机的缸体的缸内壁上的槽状冷却水流路一侧的壁面相接触的接触面。另外,本专利技术(2)提供一种内燃机,所述内燃机的特征在于,内燃机的缸体的缸内壁的保温构件具有用于与该缸内壁上的槽状冷却水流路一侧的壁面相接触的接触面,该缸内壁的保温构件设置为通过该接触面与该缸内壁上的槽状冷却水流路一侧的壁面相接触。另外,本专利技术(3)提供一种具有本专利技术(2)的内燃机的汽车。[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高内燃机的缸内壁的壁温的均匀性。因此,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减小缸内壁的上侧与下侧的热变形量的差异。 附图说明图I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缸内壁保温构件设置于缸体内的状态的示意性的俯视图。图2是沿着图I的x-x线的剖视图。图3是图I中的缸体的立体图。图4是图I示出的缸内壁的保温构件的示意图。图5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缸内壁的保温构件及固定构件的另一方式例的示意图。图6是表示保温构件I的设置位置的图。图7是表示缸内壁的圆周方向23的图。图8是表示实施例及比较例的数值流体力学的分析结果的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参照图I 图4,对本专利技术的缸内壁的保温构件及本专利技术的内燃机进行说明。图I 图4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缸内壁的保温构件及设置有该缸内壁的保温构件的缸体的例子,图I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缸内壁的保温构件设置于缸体内的状态的示意性的俯视图,图2是沿着图I的x-x线的剖视图,图3是图I中的缸体的立体图,图4是图I示出的缸内壁的保温构件的示意图,(4-1)是俯视图,(4-2)是沿着图I的x-x线截断的剖视图,(4-3)是侧视图。此夕卜,实际上在图I示出的缸体内设置有多个保温构件,但是在图I中,只描画了其中一个保温构件,省略了其它的保温构件。另外,在图2中,用双点划线省略下侧部分的描画。如图I及图3所不,在设置有保温构件Ia的车辆搭载用内燃机的开式顶板(opendeck)型的缸体11上形成有用于使活塞上下运动的孔12及用于使冷却水流动的槽状冷却水流路14。另外,用于划分孔12与槽状冷却水流路14的壁为缸内壁13。另外,在缸体11内形成有用于将冷却水供给至槽状冷却水流路11的冷却水供给口 15及用于从槽状冷却水流路11排出冷却水的冷却水排出口 16。如图4所示,保温构件Ia具有与缸内壁13接触的接触面5a。接触面5a形成为沿着缸内壁13的壁面的形状,以能够与缸内壁13的壁面接触。另外,在保温构件Ia上安装有由连接部3a及对壁接触部4a构成的固定构件2a。另外,如图I及图2所示,以使接触面5a与缸内壁13上的槽状冷却水流路14 一侧的壁面17相接触的方式将保温构件Ia及固定构件2a设置于槽状冷却水流路14内。此外,本专利技术的内燃机除了缸体、保温构件及固定构件之外,还具有活塞、缸盖、缸盖垫片等。即,本专利技术的缸内壁的保温构件的特征在于,具有用于与内燃机的缸体的缸内壁上的槽状冷却水流路一侧的壁面相接触的接触面。本专利技术的缸内壁的保温构件通过使接触面与缸内壁上的槽状冷却水流路一侧的壁面相接触,来覆盖缸内壁上的槽状冷却水流路一侧的壁面。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缸内壁的保温构件能够防止冷却水直接与缸内壁上的槽状冷却水流路一侧的壁面接触。对于本专利技术的缸内壁的保温构件来说,根据每个缸体的方式例,适当地调节与缸内壁上的槽状冷却水流路一侧的壁面相接触的面即接触面的表面形状,以使得该表面形状与缸内壁上的槽状冷却水流路一侧的壁面的形状相吻合。·作为本专利技术的缸内壁的保温构件的材质,考虑到耐LLC性(Long LifeCoolantresistance :耐防冻冷却水的性质)、耐热性,可以列举尼龙树脂(nylonresin)、弹性聚合体(elastomer)、EPDM (ethyIene-propyIene-diene-terpoIymerrubber :三兀乙丙橡胶)、NBR(Nitrile-Butadiene Rubber :丁腈橡胶)等的橡胶类材料等。在这些材料中,由于EPDM、NBR等橡胶类材料与尼龙树脂相比具有更好的弹性及粘着性,另外,与弹性聚合体相比具有更好的耐热性,所以优选EPDM、NBR等的橡胶类材料作为保温构件的材质。根据槽状冷却水流路的宽度、保温构件的材质、使用时间、使用条件等,适当选择本专利技术的缸内壁的保温构件的厚度(图4中的附图标记t)。另外,将本专利技术的缸内壁的保温构件设置于槽状冷却水流路内的下侧,使冷却水不接触缸内壁的槽状冷却水流路一侧的下侧。进一步,适当地选择本专利技术的缸内壁的保温构件的形状、配置、设置位置、数量等,以使得缸孔内壁的温度分布形成为目标的温度分布。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缸内壁的保温构件的应用温度范围为-40 200°C。因此,优选本专利技术的缸内壁的保温构件的耐热性为120°C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0.06.22 JP 2010-1412851.一种缸内壁的保温构件,其特征在于,具有用于与内燃机的缸体的缸内壁上的槽状冷却水流路一侧的壁面相接触的接触面。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保温构件,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接触面的部位的材质为三元乙丙橡胶或丁腈橡胶。3.一种内燃机,其特征在于,内燃机的缸体的缸内壁的保温构件具有用于与该缸内壁上的槽状冷却水流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西尾和晃,吉村章宏,
申请(专利权)人:霓佳斯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