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发动机缸体,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为提高发动机的抗振性能而发明专利技术。所述发动机缸体包括本体,所述本体中设有多个缸筒和环绕所述缸筒的水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本体的后端法兰面集成正时腔、右侧集成供水水道、前端集成水泵蜗壳,且所述本体的右侧侧壁上设有所述水套的进水口,所述供水水道的入口连接所述水泵蜗壳、出口连接所述水套的进水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应用在涡轮增压直喷汽油发动机上,提供车辆行驶所需要的动力。(*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发动机
,尤其涉及一种发动机缸体。
技术介绍
伴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汽车在迅速地发展,人们不仅仅注重其良好的动力性、经济性和舒适性,更是把目光聚焦在低噪声、低污染和结构紧凑上。发动机缸体是发动机上的主要承载零件,一方面要承受燃烧气体爆炸所产生的冲击力,同时发动机内部的曲柄连杆机构都安装在缸体上;另一方面,几乎所有的发动机附件都安装在缸体上面,因此发动机缸体的结构决定了整个发动机的结构,从而影响到在整车发动机舱的布置。 发动机结构强度是发动机可靠性能的必要保证,现在随着发动机的功率和扭矩不断增大,发动机的结构强度问题和噪音及振动问题尤为突出,现有很多设计为了提高发动机缸体强度,采用增加缸体壁厚和加强筋的方法,但是这也将增加发动机缸体的体积和重量。由于整车上尤其是轿车发动机舱的布置限制,要求发动机结构紧凑,因此,设计一种结构合理的发动机缸体对整个发动机乃至整车都显得非常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发动机缸体,用来提高发动机缸体的抗震性能。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发动机缸体,包括本体,所述本体中设有多个缸筒和环绕所述缸筒的水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本体的后端法兰面集成正时腔、右侧集成供水水道、前端集成水泵蜗壳,且所述本体的右侧侧壁上设有所述水套的进水口,所述供水水道的入口连接所述水泵蜗壳、出口连接所述水套的进水口。其次,所述本体上设有回油道,所述回油道设置在所述缸筒的两侧。进一步地,所述回油道内设有上下延伸贯通的加强板。其次,所述本体的两侧均设有前后贯通的多条加强筋。再次,所述后端法兰面与所述本体的两侧侧壁通过斜面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后端法兰面上设有多条放射状加强筋。进一步地,所述后端法兰面上设有多个去重坑。其中,所述水套的顶部为闭合结构。其次,所述发动机缸体为直列六缸式发动机缸体或直列八缸式发动机缸体。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缸体,将所述正时腔、供水水道和水泵蜗壳全部集成在发动机缸体的本体上,使发动机结构更紧凑,抗振性能提高,尤其是将所述供水水道集成在所述本体上,而不是另外引出管道作为供水水道,其中,所述供水水道的外壳进一步加固了曲轴箱与缸筒间的连接强度。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发动机缸体的立体图;图2为图I所示发动机缸体的左侧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I所示发动机缸体的右侧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I所示发动机缸体的顶端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I所示发动机缸体的前端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I所示发动机缸体的后端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发动机缸体进行详细描述。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I、图4、图5和图6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缸体,包括本体,所述本体中设有多个缸筒I和环绕缸筒I的水套4,其中,在所述本体的后端法兰面11集成正时腔6、右侧集成供水水道3、前端集成水泵蜗壳2,且如图3所示,所述本体的右侧侧壁上设有水套4的进水口 20,供水水道3的入口连接水泵蜗壳2、出口连接水套4的进水口 20。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缸体,将所述正时腔、供水水道和水泵蜗壳全部集成在发动机缸体的本体上,使发动机结构更紧凑,抗振性能提高,尤其是将所述供水水道集成在所述本体上,而不是另外引出管道作为供水水道,其中,所述供水水道的外壳进一步加固了曲轴箱与缸筒间的连接强度。参看图I、图2和图3所示,所述本体上设有回油道5,回油道5设置在缸筒I的两侦U。所述回油道设置在所述缸筒的两侧更有利于回油和通风,因为当发动机倾斜安装时,较低一侧回油道用来回油,较高一侧回油道用来通风,在满足回油的同时,通风效果更佳;如果发动机不是倾斜安装时,两侧的回油道同时回油和通风,回油和通风效果也能较只在一侧设置回油道更佳。如图2和图3所示,回油道5内设有上下延伸贯通的加强板7。由于所述回油道的位置和主轴承座的位置相对应,在所述回油道内设置所述加强板能够提高主轴承座的刚度。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本体的两侧均设有前后贯通的多条加强筋10。所述前后贯通的加强筋与所述回油道相配合将发动机缸体分割成多个单元体,提高了发动机缸体的刚度和强度,有效提高了抗振性能,降低了噪声及变形风险。再次参看图I所示,后端法兰面11与所述本体的两侧侧壁通过斜面12连接。由于所述后端法兰面与所述本体的两侧之间连接强度较弱,一般需要加固,通常的做法是焊接加强筋,而通过斜面结构直接将二者做成整体可以进一步提高连接强度,同时也能与发动机缸体的本体一体铸造成型,工艺简单。如图6所示,后端法兰面11上设有多条放射状加强筋9。所述放射状加强筋可以提高后端法兰面的刚度从而提高抗震性能,同时在后端法兰面还可以设有多个去重坑8,用来减少由于焊接所述加强筋导致的所述本体的增重问题。如图4所示,水套4的顶部为闭合结构。现有技术水套的顶部一般是连续的结构,这样会降低缸体顶部的强度,导致缸筒容易变形,而将水套的顶部设计成不连续的封闭式结构,可以克服上述问题。针对上述实施例,所述发动机缸体可以为直列六缸式或直列八缸式发动机缸体。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专利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动机缸体,包括本体,所述本体中设有多个缸筒和环绕所述缸筒的水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本体的后端法兰面集成正时腔、右侧集成供水水道、前端集成水泵蜗壳,且所述本体的右侧侧壁上设有所述水套的进水口,所述供水水道的入口连接所述水泵蜗壳、出口连接所述水套的进水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缸体,包括本体,所述本体中设有多个缸筒和环绕所述缸筒的水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本体的后端法兰面集成正时腔、右侧集成供水水道、前端集成水泵蜗壳,且所述本体的右侧侧壁上设有所述水套的进水口,所述供水水道的入口连接所述水泵蜗壳、出口连接所述水套的进水口。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发动机缸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上设有回油道,所述回油道设置在所述缸筒的两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缸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油道内设有上下延伸贯通的加强板。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缸体,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文德,张堪想,赵和亮,鲁志远,孟祥宇,林文,赵国东,张文响,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