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干式缸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460589 阅读:1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01 05: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发动机干式缸体,发动机干式缸体与缸盖配合,发动机干式缸体包括气缸部和裙部,气缸部一端与裙部相连,另一端与缸盖配合,气缸部与缸盖配合的一侧设有缸盖螺栓孔,裙部与气缸部连接的一端设有主轴承盖螺栓孔,缸盖螺栓孔与主轴承盖螺栓孔对称布置,缸盖螺栓孔与主轴承盖螺栓孔之间设置加强筋,气缸部设置有四气缸,发动机干式缸体内设置分别环抱四气缸的具有四空腔结构的水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发动机干式缸体能对发动机缸体的热变形控制减少缸体热变形,提高缸体的机械强度,保证发动机可靠工作。

Engine dry cylinder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dry type cylinder engine, engine dry cylinder block and cylinder head, engine cylinder comprises a cylinder part and a dry skirt, the cylinder part is connected with the skirt, the other end is matched with the cylinder cover, the cylinder and the cylinder head with one side of a cylinder head bolt hole, one end of the skirt part and the cylinder part is connected with the main bearing cover bolt hole, the cylinder head bolt hole and the main bearing cap bolt holes are arranged symmetrically, the cylinder head bolt hole and the reinforcing rib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main bearing cap bolt hole, the cylinder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four cylinder engine, the cylinder is respectively arranged by dry four cylinder with four cavity structure of the water jacket. The engine dry type cylinder block provided by the utility model can control the thermal deformation of the engine block, reduce the thermal deformation of the cylinder body, improve the mechanical strength of the cylinder block, and ensure the reliable work of the eng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动机干式缸体
本技术涉及发动机
,特别涉及一种发动机干式缸体。
技术介绍
随着发动机技术水平的提高,发动机的强化程度也越来越高,为了保证发动机的运动件工作可靠性、耐久,对作为骨架的缸体要求非常高。而缸体作为5C件之一,只要开模后,后期进行技术升级时更改的可能性较小,但由于现有的发动机为湿式缸体,存在较多的问题:缸体裂纹,缸体强度不够,漏气量过高,水套穴蚀,油气混合,机油油耗过高等。在一系列的质量问题中,通过简单的设计和修改并不能有效地解决质量问题。鉴于上述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干式缸体,以期能提高缸体的机械强度,保证发动机可靠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发动机干式缸体,能提高缸体的机械强度,保证发动机可靠工作。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发动机干式缸体,发动机干式缸体与缸盖配合,发动机干式缸体包括气缸部和裙部,气缸部一端与裙部相连,另一端与缸盖配合,气缸部与缸盖配合的一侧设有缸盖螺栓孔,裙部与气缸部连接的一端设有主轴承盖螺栓孔,缸盖螺栓孔与主轴承盖螺栓孔对称布置,缸盖螺栓孔与主轴承盖螺栓孔之间设置加强筋。在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缸盖螺栓靠近缸盖的一侧设置成沉孔。在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裙部上设置多条加强筋。在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气缸部包括至少一气缸,发动机干式缸体与缸盖配合处包括一进气侧和一排气侧,于发动机干式缸体内设置环抱气缸的空腔,空腔为发动机干式缸体的水套,水套相对于气缸的腰部分别设置一入水孔,水套于发动机干式缸体的排气侧至少设置一水孔与缸盖相通,于进气侧至少设置一水。在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发动机干式缸体包括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气缸,于发动机干式缸体内设置四环抱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气缸的空腔,空腔与相邻的空腔彼此连通。在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水套设置四入水孔分别与环抱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气缸的空腔相通。在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入水孔的孔径逐渐变大,靠近第一气缸的入水孔小于靠近第四气缸的入水孔的孔径。在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发动机干式缸体与缸盖配合处包括一进气侧和一排气侧,水套分别于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气缸的排气侧设置至少一水孔。在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水套分别于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气缸的排气侧设置至少一水孔与缸盖相通。在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水套的位于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气缸的排气侧的水孔的孔径逐渐变大,第四气缸的排气侧的水孔大于第一气缸排气侧的水孔的孔径。在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水套的入水孔设置在空腔的腰部,靠近进气侧。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能提高缸体的机械强度,保证发动机可靠工作。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发动机干式缸体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发动机干式缸体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发动机干式缸体的主视图。图4为图2沿V-V的剖视图。图5为图3沿VI-VI的剖视图。图6为本技术发动机干式水套的立体图。图7为本技术发动机干式缸体的另一角度的立体图。图8为本技术发动机干式水套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8沿VII-VII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至图3所示,发动机干式缸体100包括大致呈长形的气缸部10和横截面大致呈拱形的裙部70。如图3所示,气缸部10的一端与缸盖(图未示)配合,另一端于裙部70的拱形处与裙部70相连,使发动机干式缸体100形成一横截面大致呈三角支撑的骨架架构。如图1和图2所示,气缸部10包括间隔均匀设置的圆柱形的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气缸11、13、15、17,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气缸11、13、15、17的中心位于同一直线上。如图2所示,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气缸11、13、15、17与裙部70贯穿相通,气缸部10与缸盖的配合处包括一进气侧19和一排气侧21。如图1、图2和图4所示,气缸部10的与缸盖配合的一侧设置有多个用于固定缸盖的缸盖螺栓孔18(图1-4中未见18),缸盖螺栓孔18靠近缸盖的部分设置成沉孔。如图7和图8所示(图7、8中用到的标号70、10要标出来),裙部70与气缸部10配合的一端设置有多个主轴承盖螺栓孔73。如图9所示,缸盖螺栓孔18与主轴承盖螺栓孔73对称布置,相互对称的缸盖螺栓孔18与主轴承盖螺栓孔73之间设置条状的加强筋75,裙部70的外壁设置有多条加强筋71,加强发动机干式缸体100的裙部70的机械强度。如图4和图5所示,气缸部10的内部设置有一水套23。如图6所示,水套23包括四个空腔结构的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水套单体25、35、45、55,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水套单体25、35、45、55的形状大致相同,第一水套单体25的外周大致呈方形,内周设置成与气缸相匹配的圆柱形。如图5所示,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水套单体25、35、45、55分别一一对应环抱在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气缸11、13、15、17外侧。第二水套单体35与第一水套单体25相通,第二水套单体35与第三水套单体45相通,第三水套单体45与第四水套单体55相通。如图6所示,水套23于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水套单体25、35、45、55的的腰部位置分别设置一圆形的入水孔29、39、49、59与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水套单体25、35、45、55相通,第一水套单体25的入水孔29设置在第一水套单体25的靠近第一气缸11的进气侧19的侧壁27上,入水孔29的位置略偏向第二气缸13。第二水套单体35的入水孔39设置在第二水套单体35的靠近第二气缸13的进气侧19的侧壁37上,入水孔39的位置略偏向第三气缸15。第三水套单体45的入水孔49设置在第三水套单体45的靠近第三气缸15的进气侧19的侧壁47上,入水孔49的位置略偏向第四气缸17。第四水套单体55的入水孔59设置在第四水套单体55靠近第四缸体的进气侧19的侧壁57上,入水孔59的位置远离第三气缸15。入水孔29小于入水孔39的孔径,入水孔39小于入水孔49的孔径,入水孔49小于入水孔59的孔径。如图1和6所示,水套23于发动机干式缸体100的气缸部10上还设置一水道65与入水孔29、39、49、59相连通,水道65和连接水泵(图未示)与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水套单体25、35、45、55,使水泵泵出的冷却水进入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水套单体25、35、45、55,水泵安装在靠近第一水套单体25,且远离第四水套单体55的位置。如图1和图6所示,第一水套单体25于靠近气缸部10的排气侧21的端壁设置三水孔31与缸盖相连通,第二水套单体35于靠近气缸部10的排气侧21的端壁设置三水孔41与缸盖相连通,第三水套单体45于靠近气缸部10的排气侧21的端壁设置三水孔51与缸盖相连通,第四水套单体55于靠近气缸部10的排气侧21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发动机干式缸体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动机干式缸体(100),所述发动机干式缸体(100)与一缸盖配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干式缸体(100)包括气缸部(10)和裙部(70),所述气缸部(10)一端与裙部(70)相连,另一端与缸盖配合,所述气缸部(10)与缸盖配合的一侧设有缸盖螺栓孔(18),所述裙部(70)与气缸部(10)连接的一端设有主轴承盖螺栓孔(73),所述缸盖螺栓孔(18)与所述主轴承盖螺栓孔(73)对称布置,所述缸盖螺栓孔(18)与所述主轴承盖螺栓孔(73)之间设置加强筋(7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干式缸体(100),所述发动机干式缸体(100)与一缸盖配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干式缸体(100)包括气缸部(10)和裙部(70),所述气缸部(10)一端与裙部(70)相连,另一端与缸盖配合,所述气缸部(10)与缸盖配合的一侧设有缸盖螺栓孔(18),所述裙部(70)与气缸部(10)连接的一端设有主轴承盖螺栓孔(73),所述缸盖螺栓孔(18)与所述主轴承盖螺栓孔(73)对称布置,所述缸盖螺栓孔(18)与所述主轴承盖螺栓孔(73)之间设置加强筋(75)。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干式缸体(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缸盖螺栓孔(18)靠近缸盖的一侧设置成沉孔。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干式缸体(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裙部(70)上设置多条加强筋(7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干式缸体(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部(10)包括至少一气缸,所述发动机干式缸体(100)与缸盖配合处包括一进气侧(19)和一排气侧(21),于该发动机干式缸体(100)内设置环抱所述气缸的空腔,该空腔为所述发动机干式缸体(100)的水套(23),所述水套(23)相对于所述气缸的腰部分别设置一入水孔,所述水套(23)于所述发动机干式缸体(100)的排气侧(21)至少设置一水孔与缸盖相通,于进气侧(19)至少设置一与缸盖相通的水孔。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动机干式缸体(100),其特征在于,该发动机干式缸体(100)包括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气缸(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瑞军康世邦陈海兰张静曹志军苏茂辉张志东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新能源商用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