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浇注金属带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24278 阅读:3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尽管双辊浇注已较成功地应用于有色金属,因有色金属在冷却时凝固快,该技术应用于铁类金属的浇注时存在一些问题,因为在辊子的浇注表面上不能获得足够迅速和均匀的金属液冷却。该问题通过使用一种辊子的金属表面可克服,该表面与浇注熔池的熔融金属有很强的亲和力,其熔点大于浇注表面的温度。熔融的钢对于浇注表面有很好的润湿,熔融钢在浇注表面的润湿角小于40°。优选该润湿角小于20°。浇注表面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小于10微米。这些辊子表面的理想的特性是通过选择一种至少部分非晶态的双组分合金来实现。优选该合金为完全的非晶态镍-磷系合金,其中含磷约10%,其余为镍,其可通过化学方法涂覆。该辊子表面防止了铁氧化物在辊子的浇注表面的沉积,该沉积会影响热均匀地传递离开熔融金属,导致δ和γ相的同时凝固(0.01-0.18%C),这会引起称为鳄鱼皮的表面缺陷。使用该非晶态合金作为浇注辊表面的净效果是很好的和均匀的从熔融金属的热传导,钢的显微结构快速转变为完全奥氏体(γ)区,表现为细小的初始奥氏体晶粒边界与枝晶的晶粒边界一致,浇注带上没有鳄鱼皮的表面缺陷。(*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金属带铸造。其特别但不排他地用于铁基金属带的铸造。公知通过双辊连铸机连铸可铸造出金属带。该技术中熔融金属被引导到一对反向旋转的水平浇注辊之间,浇注辊被冷却,以便在移动的辊子表面凝固形成金属壳,金属壳在辊缝之间聚集产生凝固带。带产品从辊缝之间向下输送。“辊缝”一词这里指辊子靠得最近的大致区域。熔融金属可从浇包注入小的中间包或一系列中间包,从此金属液通过位于辊缝上的金属输送嘴引入辊缝中,在紧挨辊缝之上的辊子浇注表面上形成熔融金属浇注熔池,该熔池沿辊缝的长度方向延伸。该浇注熔池通常被限定在与辊子的端面滑动配合的侧板或侧堰之间,侧板可防止熔池的两端逸出金属液,当然也可用其它装置,例如电磁挡件。尽管双辊浇注已较成功地应用于有色金属,因有色金属在冷却时凝固快,该技术应用于铁类金属的浇注时存在一些问题。一个具体的问题是在辊子的浇注表面上获得足够迅速和均匀的金属液冷却。我们的美国专利5,520,243(国际专利申请PCT/AU93/00593)描述了一种技术,通过保证浇注辊表面具有一定的光滑特性,并应用熔融金属熔池与浇注辊浇注表面之间的相对振动,使得金属在辊子的浇注表面的冷却显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连续浇注金属带的方法,其中熔融金属浇注熔池与移动的浇注表面接触,使得金属从熔池凝固到移动的浇注表面,其特征在于,浇注表面由一层附于一热导体上的固体提供,该附层的材料选择使得所述熔融金属在浇注表面的润湿角小于40°,该材料的熔化温度大于金属凝固时浇注表面的温度。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拉扎尔斯特雷佐夫
申请(专利权)人:卡斯特里普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US[美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