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液模铸全封闭氩气保护浇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27306 阅读:4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钢液模铸全封闭氩气保护浇注装置,其特征是:整体呈“凸形状腔体”的耐火材料套筒(1),长度=L-10~30mm(L是钢包底部的水口(9)与中注管上口(8)的距离),壁厚=20~30mm;套筒(1)外形头部凸出呈圆柱形,高度70~120mm,中部缩进20~40mm,呈倒圆锥体形,底部呈斜面;套筒(1)内腔是“头大尾小的圆锥体”,上口内径略大于钢包底部的水口(9)尺寸,下口内径与钢流(从水口(9)流出的高温金属钢液)尺寸相当;支撑套筒(1)的圆环状金属托架(3)固定在可移动(或转动)的金属支架(6)端部,圆环状金属托架(3)尺寸与套筒(1)尺寸匹配;设置二组向下喷射的环形氩气出气孔A(2)、出气孔B(4),出气孔A(2)开在套筒(1)内腔的上部,出气孔B(4)开在金属托架(3)内或套筒(1)头部凸出部的下表面;氩气管道(5)可安置在金属支架(6)内,与出气孔A(2)、出气孔B(4)分别相连;安置在中注管上口(8)的保护环(7)呈圆环形,内径略大于套筒(1)底部尺寸,外层是高5~10mm的金属层,材料选用铁、钢,内层是高20~45mm的耐火材料层,材料选用弹性良好的耐火材料纤维;上述结合构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冶金行业,尤其是指用于钢铁冶炼的金属钢液浇注装置。钢液模铸大多采用下注法钢液从钢包底部的水口浇入中注管上口,再从中注管底部流入钢锭模底部,最后从钢锭模底部进入锭模全部直至帽口。钢液模铸过程中,钢包底部水口与中注管上口有一段与空气裸露的空间,影响了钢水的纯净度,如何采用模铸保护浇注,降低钢锭中的N、O气体含量和氧化物夹杂,已经成为制约钢锭质量进一步提高的主要限制性环节。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钢液模铸全封闭氩气保护浇注装置,其特征是整体呈“凸形状腔体”的耐火材料套筒1,长度=L-10~30mm(L是钢包底部的水口9与中注管上口8的距离。套筒长度太短,保护浇注效果差;太长,易损坏套筒和中注管,可操作性差),壁厚=20~30mm;从套筒1外形来看,头部凸出呈圆柱形,高度70~120mm(高度太大,套筒制造成本高;高度太小,套筒强度差,寿命短),中部缩进20~40mm(与支撑套筒1的圆环状金属托架3尺寸匹配),呈倒圆锥体形,底部呈斜面(平底面部容易结冷钢,冷钢掉入中注管,影响钢锭质量);套筒1内腔是“头大尾小的圆锥体”,上口内径略大于钢包底部的水口9尺寸(便于与钢包底部的水口9相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俊辉陈德富廖俊林俊李铮卫建国
申请(专利权)人:宝钢集团上海五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