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铸机的铸坯引导装置及其导辊扇形段的压下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23485 阅读:2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连铸机的铸坯引导装置,它包括至少两个扇形段且尤其是分别有一个铸坯入口侧(2.1)和一个铸坯出口侧(3.1)和一对导辊支架的导辊扇形段(1-4),所述导辊支架支承有多个沿一个支承区分布的支承辊(5)。这些导辊支架可以借助尤其是液压压下单元(8)被压下。为了多变地设计铸坯引导装置并且减轻装卸负担而建议,在相邻的扇形段(1-4)之间分别有一个机械连接装置(9),并且当一对缸(8.1-8.4)被安置在一个扇形段(1-4)的铸坯入口侧(2.1)上时,该扇形段的压下运动不仅在这一侧(2.1)上进行,而且同时在一个与该扇形段相连的前一扇形段的铸坯出口侧(3.1)上进行。当一对缸(8.1-8.4)被安置在一个扇形段(1-4)的铸坯出口侧(3.1)上时,该扇形段的压下运动不仅在该侧(3.1)进行,而且同时在一个与该扇形段相连的后一扇形段的铸坯入口侧(2.1)上进行。(*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连铸机的铸坯引导装置,它包括至少两个扇形段且尤其是分别有一个铸坯入口侧和一个铸坯出口侧和一对导辊支架的导辊扇形段,所述导辊支架支撑着多个沿一支承区分布的支承辊,其中所述导辊支架可以借助尤其是液压压下单元来压下。
技术介绍
连铸机的铸坯引导装置以已知的扇形段结构而著称。在用于例如为了改变厚度规格、进行软压下或其它所需的位置控制型开口度调节(都需要连续减小铸坯厚度)而液压压下扇形段的实施方式中,扇形段通过各自两对液压缸(包括四个单独的液压缸)而彼此独立地被压下。在这里,对于薄板坯连铸机来说,第一扇形段是一个例外,它只配备有一对缸,这是因为在入口侧,通常在结晶器的下方设有一个铰接点。在现有技术里,为此已经公开了一系列的引导连铸坯的实际实施方案以及相应的铸坯引导装置。文献WO98/00253描述了一种用于在带有软压下段的连铸机中引导连铸坯且尤其是钢坯的方法,其中,液压伺服单元无级调节对置的铸坯导向辊的开口度。在一个带有四个伺服活塞缸单元的铸坯引导扇形段里,两个相邻的缸单元在液压方面彼此有关联地压下作用在铸坯上,其余缸单元独立地进行无级调节。在这里,测量两个相互关联的缸单元的位置,与理论值进行比较并根据可预定的数据和一个平均值来控制。在超过预定的边角值时,使另一对伺服活塞缸单元相互关联起来。文献WO99/46071涉及一种用于连铸机的导辊扇形段的压下方法,该导辊扇形段包括一个扇形段入口侧、一个扇形段出口侧和一对导辊支架,所述导辊支架各自支承有至少两个沿一支承区分布的辊,其中,导辊支架通过一个安置在扇形段入口侧的压下单元和一个安置在扇形段出口侧的压下单元被相互相对地压下,每个压下单元具有两个布置在支承区两侧的液压缸单元。液压缸单元既可控制位置地被压下,也可控制压力地被压下。通过这些液压缸单元,这些辊位置受控制地被压下到一个由辊引导的金属坯上,并且当在当时的液压缸单元里的压力达到极限值时,液压缸单元从位置控制操作被转换到压力控制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上述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任务是指出一种用于上述铸坯引导装置的新解决方案,为了连续改变铸坯厚度,该新解决方案利用每个铸坯引导扇形段只有一对液压缸来正确地完成各所需的位置控制型开口度调整。为了完成所提出的任务,在如权利要求1前序部分所述类型的铸坯引导装置中,本专利技术建议,在相邻扇形段之间,分别有一个机械连接装置,并且当一对缸被安置在一个扇形段的铸坯入口侧时,该扇形段的压下运动不仅在这一侧进行,而且同时在一个与该扇形段相连的前一扇形段的铸坯出口侧上进行,而当一对缸被安置在一个扇形段的铸坯出口侧上时,该扇形段的压下运动不仅在该侧进行,而且同时在一个与该扇形段相连的后一扇形段的铸坯入口侧上进行。据此,根据本专利技术,代替以往的配备四个液压缸单元的方式,有利地只给一个扇形段配备两个液压缸单元,这样,不仅节省了材料,而且尤其是明显减少了以往在更换扇形段和辊时要进行的很费事的安装作业并进而大大地降低成本。此外,可以降低控制费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铸坯引导装置的一个实施形式规定,所述的在相邻扇形段之间的机械连接装置是一个可分开的轴向移动万向接头。这样的轴向移动万向接头的优点是,它在装卸接头时安装起来最省事。此外,本专利技术装置的一个实施形式规定,在第一扇形段和最后的扇形段之间的扇形段分别只有一对缸,这对缸或是定位在铸坯入口例上,或者定位在铸坯出口侧上。本专利技术建议,当将所有对缸安置在铸坯出口侧时,给第一扇形段和最后的扇形段分别配备一对缸。另一方面,当所有对缸被安置在铸坯入口侧上时,在入口侧和出口侧给该铸坯引导装置的最后的扇形段配备两对缸,并且不给与结晶器相接的第一扇形段配备液压缸。就是说,第一扇形段没有液压缸。这为带有改变厚度规格功能的可变铸坯引导装置产生了一个显著优点。也通过少的安装作业获得改善,由此一来,例如在拉漏的情况下,不用脱开或接上和替换液压连接管路和传感器连接线路,这样,获得了短得多的更换时间。此外,在两个扇形段之间的且成可分开的轴向移动万向接头形式的连接装置用于获得所需的扇形段出口侧与在其后的扇形段入口侧的同步,或者该连接装置用于保证从一个扇形段的最后的辊过渡到下一扇形段的后续辊。基于要可以向上拆下扇形段,具有轴向移动万向接头的引导装置结构可以无需辅助机构地与后续扇形段相连,其中,在扇形段重叠的情况下,连接装置例如借助一个装上的扇形段的自重作用保持接合。根据本专利技术,用于连铸机的铸坯引导装置的导辊扇形段的压下方法的特点是,在第一扇形段和最后的扇形段之间的各相邻的扇形段中,如此形成一个柔性连接并且如此可传力地操纵在该区域里的液压压下单元,即一个作用于一个扇形段的一侧的压下运动同时也被传递到一个相邻扇形段的另一侧。本专利技术的压下方法的一个实施方式规定,为了在相邻扇形段之间形成柔性连接,分别使用一个可分开的轴向移动万向接头。压下运动以各自相同的方向和行程来完成是有利的。如上所述,这样的轴向移动万向接头用于明显缩短安装时间地顺利进行安装并由此降低了在设备停机时出现的生产故障费用。最后,本专利技术的压下方法规定,对应于最后的扇形段的铸坯入口侧的压下运动,单独地通过液压方式产生了在该最后的扇形段的铸坯出口侧的压下运动。附图说明从以下对附图示意所示的实施例的说明中,得到了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细节、特征和优点,附图所示为图1表示根据现有技术的连铸机的铸坯引导装置;图2表示按照本专利技术的连铸机的铸坯引导装置的实施方式,其中液压压下单元被安置在铸坯入口侧;图3表示一连铸机的铸坯引导装置,其中液压压下单元被安置在铸坯出口侧;图4表示在拆下第一导辊扇形段时的本专利技术的铸坯引导装置;图5表示在开始进行连铸坯厚度缩减时的、按照本专利技术构成的铸坯引导装置。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所示的且用于一个在结晶器7中浇铸成的连铸坯的铸坯导向装置在结构方面相应于作为基础的现有技术,该铸坯导向装置以单元的形式被划分成如四个扇形段1-4,它们分别有一个铸坯入口侧2.1、一个铸坯出口侧3.1以及一对位于铸坯出口侧和入口侧之间的导辊支架,所述导辊支架支承有多个沿一支承区分布的支承辊5,其中,在图1中未单独表示的导辊支架是在克服机械力和铁静压力的情况下彼此间隔开地借助作用于铸坯入口侧2.1或铸坯出口侧3.1的液压压下单元8.1-8.7被压下的。压下单元8是液压作用式活塞缸单元。由于压下单元8.1-8.7是在侧视图中示出的,所以每一个从图中看到的压下单元都相当于一对液压缸单元。因此,图1所示的和所公开的铸坯引导装置总共有四个可以统一地共同工作的导辊支架1-4,它们共有十四个单独的液压压下单元8。与图1不同,图2一图5示出了连铸机铸坯引导装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形式。在本专利技术的铸坯引导装置里,在相邻扇形段1-4之间,分别有一个柔性的机械连接装置9。在一对缸8.1被安置在一个扇形段1-4的铸坯入口侧2.1上时,扇形段的压下运动不仅在此侧2.1进行,而且同时在一个与之相连的前一扇形段的铸坯出口侧3.1上进行。当将一对缸8安置在一个扇形段1-4的铸坯出口3.1上时,该扇形端的压下运动不仅在该侧3.1进行,而且同时在一个与之相连的后一扇形段的铸坯入口侧2.1上进行。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主要实施方式规定,在相邻扇形段之间的机械连接装置9是一个可分开的轴向移动万向接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连铸机的铸坯引导装置,它包括至少两个扇形段且尤其是分别有一个铸坯入口侧(2.1)和一个铸坯出口侧(3.1)和一对导辊支架的导辊扇形段(1-4),所述导辊支架支承有多个沿一个支承区分布的支承辊(5),其中这些导辊支架可以借助尤其是液压压下单元(8)被压下,其特征在于,在相邻的扇形段(1-4)之间,分别有一个机械连接装置(9),当一对缸(8.1-8.4)被安置在一个扇形段(1-4)的铸坯入口侧(2.1)上时,该扇形段的压下运动不仅在这一侧(2.1)上进行,而且同时在一个与该扇形段相连的前一扇形段的铸坯出口侧(3.1)上进行,而当一对缸(8.1-8.4)被安置在一个扇形段(1-4)的铸坯出口侧(3.1)上时,该扇形段的压下运动不仅在该侧(3.1)进行,而且同时在一个与该扇形段相连的后一扇形段的铸坯入口侧(2.1)上进行。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A维耶尔P约宁
申请(专利权)人:SMS迪马格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